谈所谓客观_风闻
TSQ-2018-12-27 18:15
我估计一些人下面的东西没看,上来就直接喷:你TSQ是舆情办的,还谈什么客观。这些都是可以预计的,再和他们纠结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关于舆情办的话题我前面就写了,但压根没有几个人回答那篇文章中所提的问题,因为那些问题直戳所谓舆情办的实质是扣帽子而已。下面还是回归主题说事。
在讨论军事时,网络上有人说某某论坛或者某某人说的客观,或者说自己看到的是事实,但这是真的客观和事实么?但估计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事情。
就军事话题来说,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军事装备,而军事装备本身保密却并不公开,公开能看到的只是百分之几,甚至是看不到,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看到的事实实际上只是很少的事实,由这些很少的事实要推理出正确的结论,其难度是相当大,需要了解很多军事装备研制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否则推理出的结论能靠谱才怪。
就说在四代机上争论很多的鹘鹰,需要对军队立项流程能有所了解,需要对战斗机这种特殊的“商品”有所了解,很多人缺乏这方面的了解,推导出一些错误的东西,还把错误的东西当做事实,那就真的很不靠谱了。
这里说一下立项。战斗机立项前,需要把项目用途明确,技战术指标要确定,方案基本确定,项目的主要技术风险和解决办法明确(不能说等到了再想办法,那项目费用就完全不可控了),项目进度基本明确,项目需要经费要明确等等这些都得明确后才能立项,否则如何立项。而这些事项需要军队和中航工业一同工作,做相关的技术论证,做相关的计划规划,做相关的费用测算等,让这些都基本明确后,才会逐步层层审批,最后高层同意后进入立项,国家制定资金安排计划,然后按照资金安排计划进行拨付。
在立项过程中,都是军方专家和中航专家参与,没有军迷什么事情,专家对作战技战术指标进行论证,对工程实现进行研究和论证(该做测试必须做测试验证),还有资金测算专家和研制生产领域的专家对研制过程中的费用进行测算和把控,如此才能把报告写出来。这中间有那个军迷有这些能力,能写出报告上任何一个片段出来?
说完立项说战斗机这种特殊“商品”。战斗机不是给老百姓用的,是给军队用的,这就注定了战斗机是一种专门的定制产品,而不是老百姓在超市看到的生活用品。定制产品是根据军队要求的技战术指标来研制和制造的,当然定制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必须有确定的用户才会投入,如果没有确定的用户投入,让研制者自己定技战术指标,那研制出来能满足客户要求么?所以,战斗机研制的巨大投入,都是在立项后才开始,立项前就是做技术验证,也就是说研制者与客户交流后,确定一定的技战术要求,然后造验证机出来确定所说的技战术要求是可以实现的。譬如YF-22和YF-23,是验证4S要求是可以实现的。当确定这个大的技术要求是可以实现后,那么就定下大放下,军队开始基于大方向开始提细化指标要求。典型的YF-22到F-22耗费了6年时间(1991年到1997年),其中定详细指标要求就耗费了不少时间,研制者进行详细设计和技术研发也耗费了不少时间,这样才让定制产品得以问世。
一些军迷对上面的东西不了解,一说鹘鹰就认为中航可以造出5、6架去试飞并且能卖给国外用户,他们就没有想过这样国外客户的需求能满足不?如果不满足中航该怎么办?还有,中航做那么大的投入,国外用户有几家能来买?对于这些客户,中航该定个什么价?定高了还是定低了呢?中航能把研制费用分摊到多少架上呢?如果不分摊,中航是活雷锋么?
说实话,太多的争论是因为一些人真的缺乏常识而且立场太偏颇。很多时候就是讲道理他们也听不明白,他们对很多事情不了解,只用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来衡量战斗机研制这种特殊的作战设备的研制,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有时候觉得给一些人讲这些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飞机设计手册》上关于立项流程和要求写的很清楚,战斗机研制的国内外情况都可以找书去,譬如中航翻译的《苏-27研制历程》,《宋文骢的传奇人生》中提到的歼十的立项,屠基达《淡墨集》中对歼七III项目前后的论述,就知道这些基本东西。但是很遗憾,一些人宁可相信网络段子,而不愿意去看书,去了解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