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该不该要生活费?背后的根源令人唏嘘......_风闻
考研君-公众号“考研君”,解密考研那些事儿2018-12-27 17:59
近日,北京市一中院审结一起高校成年在读学生与父母间的抚养费纠纷,二审改判驳回了子女要求支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因其已可独立生活。
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有评论认为大学生已满十八岁,索要抚养费被驳回,于法有据;
也有网友表示,中国大多大学生确实没有独自承担学费的能力,既要独立生活又要兼顾学业,很难做到。
当我们在批判这个大学生18岁以后还在问父母要钱的时候,或者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的时候,也请仔细考虑一下,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
实际上,18岁已经是成年人了。
成年人代表什么呢?
成年人拥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拥有公民的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
某种程度上来讲,成年人是应该对自己负责的。
那为什么中国的子女仍然要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费”呢?
起因还是在于我们中国的父母。
中国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也不可能长大和成熟。
他们觉得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于是绑架了孩子的人生,干涉他们的生活。
美其名曰为你好。
然后绑架他们的人生。
以至于,孩子们在长大之后,成为具有民事行为的成年人的时候,孩子啃老,还在理所应当的压榨父母。
而父母此时才发现:当你需要他们自己独立赚钱养家的时候,他们还在吃奶。
你责他们不独立,他们却埋怨你剥夺了他们生活的权利。
矛盾层层叠加重重积累,总有爆发的一天。
是从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父母变成了这样呢?
从父母望子成龙拼命给孩子报补习班的时候
2016年曾经做多调查,有这样一个数据:2016年中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参与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辅导机构教师规模达700万到850万人!
而这些全都是我们的中国父母贡献出来的。
31.6%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辅导班不管花多少钱都愿意”;
26.6%的家长“愿意拿出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用于孩子的课外辅导”;
34.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课外辅导上的支出上限是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父母给子女报补习班,不论兴趣爱好,只为不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请问,子女的喜好到底重不重要呢?
如果重要,为什么还要依旧我行我素安排他们的生活呢?
从父母不顾一切,自私地给孩子安排人生的时候
中国父母总有一个误解:孩子是自己生的,他们就属于自己。
这种观念导致我们的中国父母控制欲极强。
龙应台曾经说过: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只需好好抚养孩子将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素质有道德的合格公民即可,其他的那是子女的事,必须学会放手。
前几天看到一条毁三观的新闻:
48岁“啃老海归”宅家7年,80岁老母亲患尿毒症身心俱疲状告儿子。
新闻中的上海丁阿婆今年82岁高龄,老伴已经离世。
本是颐享天年的年纪,她却整日为儿子忧心忡忡。
丁阿婆的大儿子大卫今年48岁,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从小就是母亲的骄傲,但他2012年毕业回国后,就没有再工作过。
看着大儿子整日浑浑噩噩,左思右想下,丁阿婆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状告大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
丁阿婆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当法院通知大卫参与诉前调解的时候,他仍然拒绝跨出家门。
并且将矛头直指自己的老母亲:
都怪你,在我小时候事事包办,什么都给我弄现成的,让我对你们太依赖,是你的溺爱毁了我。
每个无法独立的成年人,后面都站着包办一切的父母,不无道理。你不教他们独立,他们做巨婴就会心安理得。
从父母在儿女18岁成人还不懂得放手的时候
把对孩子的爱藏在心底,放手,让他走,成长是孩子份内的事。
别说成年子女,哪怕蹒跚学步的孩子,也会时时想挣脱父母怀抱。
这是一种本能,走向自主独立的本能!
那些正在啃老的子女,与其说孩子不愿意“断奶”,不如说是父母一直没有主动剪断“脐带”。
父母不懂得放手和退出,只会加剧孩子自身能力的退化,让孩子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和实现自身价值。
所以,当18岁、28岁,38岁的成年人问中国父母要钱的时候,别觉得震惊,造成这种情况的人是中国父母自己。
我们不能说子女无错,只能说他们习惯了被保护,习惯了被安排。
那么再回归到我们的问题:
大学生该不该向父母要生活费?
没有该不该,只有自不自觉。
父母该不该给?
没有该不该,只有愿不愿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考研君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