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线牌照将发放?真假与否,去影管重院线的改革大潮不会变_风闻
一起拍电影-一起拍电影官方账号-2018-12-28 13:01
作者 / 吕世明
“不要妄自和武断的揣摩中宣部和电影局的新政和通知,中国电影市场改革的趋势肯定是鼓励和支持院线发展,而不是让一些小院线突然死亡。”
这是拍sir问询某院线负责人近期因一些政策的颁布,市场上所流传一些消息,他的解答简单明了,看来院线的全新改革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中宣部接管电影局后,首个关于电影产业问题的文件也已经颁布了有半个月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不断有媒体和业内外人士对该《意见》(暨《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出各种解读。
但介于大部分媒体以及个人更多以行业外的观感和出发点来对改该《意见》发声,这其实更多是对该通知的一种特殊解读方式,但总体来看,电影局和相关部门在十年院线化的进程中,大部分的措施和举措最终的结果都是良好的。
拍sir通过访问院线、影管、影投公司的相关人士,对近期一些《意见》颁布后,国内电影市场的短中长期发展进行全新分析和预测,希望行业内外所有电影从业者,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切的感受。
大院线牌照即将发放
头部公司们的又一次“抢滩大战”
其实在电影局发布该《意见》之前,一起拍电影在11月底,就已经在相关文章中指出,中小院线在不抱团取暖,极有可能被大院线和大影管倾轧,但事实上,中小院线他们本身整合的难度是非常之高的。
标志内地开始进入院线化前期改革的一个强烈信号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十年前,国产片也逐步实行票价的最低限额开始,再此之前,九十年代进口大片开始实行强制性的最低票价起,内地就已经具备院线化的雏形了。
那么发展到现在,因近七成的内地院线,实际执行效率过低,内地排名前20的院线几乎垄断了80%的票房成绩,那么院线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近五年内地电影市场高速发展,其实已经频临到一个天花板,进入一个瓶颈期,其实也迎来了改革的最好时机。
在此阶段,之前已经积累了雄厚资本的一些龙头公司,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以及能力已经具备相当强的主导地位,那么深入院线化改革,他们是首当其冲、最容易在前期获得院线牌照的“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如果按照《意见》中的要求,以票房5亿来衡量,那么有22家院线在去年达标,占整体的2/5左右;加盟影城数量其实具有相当强的弹性,以目前内地近万家影城数量来看,达到50家是非常容易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内地排名前20的影管公司会很快抢滩成功,拿到最新的院线牌照,这也是这部分影管在未来两年内更快速拓展的资本,也是其所辖院线十余年耕耘的重要收获。
虽然对于大部分人可能会混淆院线和影管的概念,但在未来总的趋势之下,大的影管公司会首先拿到院线牌照,这些影管公司也更多需要有院线作为其背景,一些小的影管公司想拿到院线牌照难度非常大。
小院线、小影管不会因此消失
但想抱团也没那么容易
虽然在此次《意见》之中,电影局提倡和鼓励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院线整合,但介于内地的特殊体制系统,想将国营和民营公司、公有制和私有制合并其难度不亚于“公私合营”。
《意见》发布,并不意味着不达标的院线可能会“突然死亡”,该《意见》中也明确的标出了“两年年检”的要求,介于大部分中小院线都是从原地方的省市广电系统改制过来的,仍然具备一定的官办色彩,甚至其直属领导也都是原来系统内的,因此想将这部分院线进行整合,其难度和阻力仍在。
这方面的阻力和难度更多会来源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和诉求,包括对宣传喉舌的自我掌控等等因素,都会迫使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院线给予大力的保护和扶持态度,50家达不到,硬上强制手段让其达标;票房不到,让区域内明星旗舰店脱离远院线,加盟弱院线。
在中国的特殊体质内,所有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到官办,地方政府的政绩和脸面,都会有变通和另类的解决之道。
其实《意见》的整体构架和想法,仍然是鼓励和支持院线的成立和影城的新建,今年银幕数量已经突破六万块,这两年每年增加的幅度也在万块左右,也就是说,影城的建设速度不会放缓,只会维持这两年的水准。
改革的总方向和总路线的定档,也势必会存在为树立典型而做的杀鸡儆猴,本身不具备广电根基的一些弱鸡、一些实力差的民办、私营影管可能要面临难以维系的窘境。
但对于大部分私营资本而言,他们的资金进入到电影市场,可能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并不存在兜里揣100,都拿来做电影和影管公司的情况,他们的末位退出也是本身一种正常的市场淘汰机制,即便没有《意见》颁布,残酷市场格局也会使得这部分公司的正常离场。
总得来看,小院线和小影管在这两年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抉择将变得非常急迫和重要,要么尽力去吸纳盈利能力的强的店,要么利用地方政府的特殊手段维系其生存之道。
毕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要求在两年内达到八万块银幕,那么这也就要求无论是大中小院线、影管和影投公司都要在这两年迅速发展,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指标,从而完成稳定的积累过程。
那么“砍掉”小院线和小影管公司,势必和这个主要目标发生冲突,特别是电影行业属于特别看脸色吃饭,两年后的市场环境和影片状况,现在谈为时尚早。
影管归入院线
“排片权”改革大潮不可逆
“如果你真觉得今年N次对第三方的打压是出于其他行业的举报和抱负行为,那么可能你真是把所有问题都想得太简单了,结合到《意见》,最终院线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手段重新获得排片大权。”
通过对某院线负责人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根据《意见》的具体说明,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是实现“四个统一”(暨“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其中这里最重要的是“统一排片”。
大家都知道,目前因第三方公司的强势,大部分影城院线实际上是丧失掉了“自主排片”的权利,这也导致了院线和影管公司对旗下影城管理职能的降低,目前很多影城其实并不是由其影管、影投公司所直投的,那么这部分影城对于影管而言,受到的控制力较弱。
那么像万达的模式(纯直营加部分加盟)和大地模式(直营和加盟均衡)则是未来影管公司最提倡的模式,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均要做到四个统一且必须由影管公司统一调剂排片计划。
院线的最主要任务便是,真正意义上拥有之前一些加盟影城的实际排片权,这部分权利既不会在第三方,也不随随便便落回到影城。
同时,在未来,影投会逐步纳入到院线系统,最终成为院线的一部分,甚至会出现影管公司直接“变身”为院线,这是院线改革的核心和主要趋势。
为什么大家会对《意见》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不同解读呢?
这也是因为,大家所遴选的参考对象不同,想目前龙头老大万达,他不仅仅在院线影投影管方面做得出色,他在其他方面也有更多是涉足。但并不是所有院线影管和影投公司都有万达的实力。
如果单一就对院线发展自身而言,不同公司,无论是其是“国营”还是“民营”或者是“私营”,他们的目前其实是并不相同,那么大家的想法也会存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方针和策略。
那么对于一个需要两年或者是更长时间才能驱动并见成效的举措,是需要各个院线和影管公司通过自身体质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计划,万达是好,大地是好,但相关部门在保证发展的同时,是最不希望看到严重的垄断现象。
那么,一部分专注只做院线和影投的公司,也势必会有自己的空间和地位,毕竟在中国,想做到完全的管办分离是不可能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复杂和臃肿的体系,也势必会经过长时间的改革逐步清除囊肿,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的发展除了四个统一之外,更需要做到“轻装上阵”。
经历了2018年的行业寒冬之后,电影人会察觉到,过多的干预会极大影响到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自己(暨院线)重新把所有权利握回到手里,现实大的集体化统一管理,电影行业才能更好的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