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六小龄童的“敢问路在何方”电影真的好看至极,网络又即将是一片什么样子?_风闻
没人知道我是谁-何必急着给自己贴标签呢2018-12-29 18:52
六小龄童真正的毛病在于审美完全落后于时代。
当然,他和他背后的利益人员不是没认识到这一点。86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成功塑造了孙悟空形象,的确可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这是很多人一起努力付出的结果。具体到六小龄童本人,并不见得比别人更了解孙悟空多一些。他的优点在于比演猴戏的演员接受了更多的电视剧思想和表达方式。而比后来的电视剧演员更了解猴戏。
当西游记拍摄完成后,每个演员都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有的演员回去做戏曲演员的老本行,有的演员从此一心一意从事电视剧创作,还有的是专业做经商。可以看到六小龄童采取一种“聪明”的的方式。那是就依然“跨界”,通过后续宣传自己的猴戏世家的招牌来卖书,在必要的时候,在一些地方继续扮演孙悟空的形象,偶尔演一些小配角。
不能不说这样的话,在几十年后优劣就出来了。走其他道路的演员各有优势,但是比起受到的整体关注度,还是没有他这个美猴王大。但物极必反,月盈必亏。这样长久保持自己的受关注度,后果就是当前他收到的非议。
这个也是六小龄童自己没想到的,虽然自己满嘴跑火车是主因,但哪个名人没黑历史。谁知道这一代网友会精心把他的所有话收集起来,对比剪辑整理,推出“六学”这种形式。不过这不是六学发展的根源,根源是作为一个著名艺术家,除了《西游记》,他没有其他成功的作品。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有花铁干吗?还有鲁迅,胡适这些。”可配角能够和主角一个重要程度吗?这些配角的位置能撑起他的名声吗?当然这和大家给他荣誉过早过多有关系。这位“老艺术家”成名时才二十多岁,演出的剧目数量不如其他演员的零头,更没有任何的国际合作拍片经验。就连电影担任主角的也就是那部还没上映的《财迷》。
有人总结六小龄童其实是个“特型演员”,可谓恰如其分****。
现在被拿来和他对比的两位即游本昌和周星驰。一位淡泊名利,早就淡出人们视野,当然收不到那么多非议。另一位是在刀光剑影的香港娱乐圈一步一个血脚印杀出来的。六小龄童的成名,比游本昌晚,比周星驰早。但对于用电影新作证明自己却是比他们都需要。因为游本昌不需要片子来证明自己。周星驰的片子数以百计。而他,如果还要在娱乐圈或者文艺圈混,还是依赖《西游记》那一部戏,其实也就是他几年如一日的复制微博的升级版。
他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腥夹尖,吃遍天。”要证明自己,必须要有尖货。十年前的《吴承恩与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尖货,未来的《敢问路在何方》也是这样的一部尖货。问题是《吴承恩与西游记》失败了。而且是特别失败。虽然有些铁粉把这吹成一次成功,宣传上六小龄童也满脸笑容与骄傲,但封存至今就说明真正问题。自以为先进的技术并不能弥补很多问题。它的3d技术,其实已经淘汰二十年以上的,更不要说蹩脚的精神解读。所以这部戏就没有全网播出。
此《敢问路在何方》对他其实也是背水一战了。成,继续成为《西游记》爱好者们的领袖。引领市场和潮流,不至于被大众所抛弃。败,则彻底沦为小丑,再无翻身可能。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六小龄童老师其实也不算是人品上有太大的问题,只是思考问题有点不周。只是说他再也无法作为权威对别人拍《西游记》指手画脚。
这种阵地,其实游本昌老先生这些早就交出去了。但对六小龄童可是经济和面子要受双重影响。所以还是希望他能够奉献一部好的《西游记》。但是现在看来的确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现在还不敢公布一点点的设定或者是定妆消息,也就是真正的“干货”。
如果说是保密,不知道对他的名声有什么好处。只能够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制作人团队内部分歧很大。从投资人的回应可以看到美方团队连西游记四人组的性别都要搞明白一番,难道不会是部美国版的西游记?这样的西游记谈何尊重原著?这还只是小事,在深层次的一些问题的话,恐怕更是难以磨合。特别是六小龄童的创作理念和其他人的理念。
这才是《敢问路在何方》十几年没有拍出来的真正原因。不明白的话可以看看《吴承恩与西游记》与同期拍摄的其他两部《西游记》的差别。其实问题很简单,那就是一成不变,必定失败。但是如果改动幅度大了,一是观众未必买账,二是那样你六小龄童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呢?猴戏在21世纪真的能够和大电影完美接轨吗?这个都是要斟酌的。因为没有成功的例子,不符合现代商业片运作的规范。
很明显这个片子是难产了。现在无论投资方还是六小龄童本人,都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一方面,“美国大片”,“西游记”这两个ip这些年利用得都太狠了,难以形成爆款,“六小龄童”其实本来是个很有市场的ip,结果被六学家这么一闹。饱经电影市场熏陶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在乎什么“传统老艺术家”。他们只认片子质量,拍不好不但是白白投资,也是对六小龄童江河日下的声望的一次溃堤。其实所有“保密”都是托词。这片还不公布进展,发布信息的原因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拍摄方没找到感觉,对自己现在的成果没信心。如果质量过硬,公布只鳞片爪出来出来只会让观众增加对这片子的期待,有何秘可泄?
只能说明制作方对观众的喜好没信心,所以不惜让美国团队参与剧情。而六小龄童倒是信心十足。问题是这也只是在表面上,如果他与投资方合作有共识的话也不至于剧本难搞,反复改稿,拖这么久。
现在看来,这剧就算拍出来,如果不是《吴承恩与西游记2》,就很有可能成为《阿修罗2》,因为父母太复杂。
在这里面六小龄童有没有责任呢?肯定是有的。虽然无法具体分析,但事实上就是他反复十多年的演讲堵死了这部戏的很多可能。
忠于原著的话原著只是文字。忠于86版的话,杨洁和他自己其实都试过,此路不通。搞创新的话肯定就会被过去自己的言论打脸,就算真正拿出“笑对八十一难”的勇气,观众能否买账还另说。
可以说过去的人生,六爷都走得太顺了。他的所谓“八十一难”恐怕连其他人,别说周星驰,就连张卫健的“十难”都不如。(刚刚偶然看了张卫健的人生故事,真的不容易)。虽然我不太看好这部片子,但是还是希望他能够拍出来,而且拍好,因为毕竟猴戏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如果真成功了,我相信大家也不会吝啬那点掌声和票钱的,更不会吝惜一句道歉。但无疑这个东西很难。
其实仔细分析这个问题,**最最核心的关键点还是在六小龄童老师本人的心魔上面。他舍不得就是他的名气,舍不下老版西游记的辉煌。却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快已过去了40年。**30年古人都认为是一世。社会很多地方都会产生很多变化。很多观念都会改变。
比如孙悟空能不能有女朋友问题吧。反正30年前大学生校内同居是会被开除的,现在都可以结婚了。当然,相反的也有。《三打白骨精》一集今天估计过不了审。这两个例子证明时代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以不变应万变”其实只是句口号。
可是不变难,变更难。只因为他是六小龄童。老人都明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或者“高处不胜寒”。可惜的是,他没意识到。于是,他把别人逼的没有退路了,自己也就没有了退路。就像代言游戏,别人代言都没问题,他不行。因为这东西和他之前体现的德行不相配,于是大大损害了他的形象。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人设崩塌”。**
一个两个事件也许不是大事,但在同一时间引爆出来,足以造成伤害。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他这30多年的生活太顺了,特别在猴年春晚事件后有点放飞自我。忘了作为一个人和一个神的界限。就像被仙酒灌的酩酊大醉的孙悟空,忘记了自己本来就是花果山的一只野猴子。至少有那么一刻,六小龄童已经形神皆醉,认为自己和孙悟空,和吴承恩已经心灵相通,这在舞台上是难得的“入神”。可惜他忘了台上与台下的区别。所以说错了很多话。而真正的主角舞台,他已经多年没上了。他从西游记,从孙悟空那里得到了普通人想要得到的一切。现在上天感觉有点过了,想再把这只猴子丢到八卦炉里烧炼一番,但能不能在钻出来就要看他本人的修为造化了。
可惜的是,**现在似乎他还没意识到。现在还是认为是有一小部分人在黑他。**看了“贵圈”的采访,感觉他是想从耳朵里掏一根金箍棒出来,把这些妖魔鬼怪全打个“两开花”。
30年孜孜不倦的重复辉煌回忆,其实就和他几年来不断的把每年的微博重复发一样让人作呕。本来以为自己是热心公益,结果却成了糟蹋公益。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喜剧,现在已经成了垃圾的代名词。背后的关键并不是说观众的审美提高了多少,而就是这种时间定律。
八六版的西游记,现在还在年年重播。但如果你把它上升成一种范本,那岂不就和八股文一样?所以说你必须创造一种新格式,但这正是六小龄童所不能掌握的。其实六小龄童的最关键问题就是执念太重。他的基本立场就是必须由自己扮演孙悟空。其实有时候放下退后一步未必不是好事,像游本昌老先生不就是个例子吗?周星驰在巅峰期退了下来,改行去做导演。
何必强求自己60岁的身体去做20多岁年轻时候的动作?需要传承的一向都是精神,而不是本人。要实在放不下孙悟空这个角色,何不干脆就反讽,排个新剧本,如《金刀记》,演成佛后的老年孙悟空可好?
那个热血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甄子丹,彭于晏这些后起之秀都玩不转,你要再那么一来,小心闪着腰。其实我们都只是看客,但是我们在各自的人生路上西游。
六小龄童不是完美的人,但我们更不是。无论他以后成功也好还是失败也好,我希望我们可以学到的并不就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就题主的问题再总结一下。“好看至极”是完全没可能的,不“难看至极”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还有点意思”就会被捧为“好看至极”。
作者:雷震于天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7132874/answer/560812509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