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神州,我看到的另一个中国_风闻
造就-造就官方账号-发现创造力2018-12-29 18:13
造就第401位讲者 吕凤霄
航拍中国第一人
《鸟瞰神州》作者
白中黑艺术创始人
大家好,我叫吕凤霄,是一个玩摄影的设计师,我的本职工作是景观设计,同时我还是一个爱画画的背包客,搞书法的手艺人,作为资深的摄影爱好者,我拍了好多年的广州。
在全民摄影时代,人人可以都可以拿手机拍大片,我一直在寻找新颖的角度,也一直思考所谓的“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
这是大家都比较熟的广州东西塔,我把它们关进一个圆形的视角里,感觉还有点新意。
这张照片是广州灯光节的时候拍的,没有经过合成。东西塔和小蛮腰隔一道珠江,怎么把它们拍在一起呢?
大家可以看到下边有个隧道,隧道上边有一层圆弧的玻璃,所以其实那是灯光反射到玻璃上的影子,看起来像东西塔和小蛮腰在一起了。
为了拍到与众不同的照片,我无论什么日子都可以起早贪黑。
这个是早上4点钟起床之后的朝霞。
当时和我一起拍的几个老师说,十来年很少见到像我这样狂热的摄影师。
同样是朝霞,大家有见过吗?
所以要看到不一样的广州,大家必须得早起。
平视或仰视不够,有时候还得想办法提升高度。
这是高空修剪车,就是修剪园林树木的机器。大概有十几米高。上边特别恐怖,摇摇晃晃的,但是很好玩。
用了这个机器之后,觉得这个高度还是不够。环顾广州哪里最高?广州塔?
上顶层要500多块,太贵了,于是我想到了东塔。
当时东塔还没有竣工,特别危险。我徒步111层到了顶上,拍了个夕阳,又摸黑下来。
在上边拍到了这张照片,这是我费了好大的精力PS的,因为那天天气灰蒙蒙的。
更遗憾的是,好不容易爬上去后,因为东塔后边的玻璃是封掉的,视野受到限制,拍不全广州,只拍到一半。
虽然高度有了,但是自由度不够。所以爬完东塔之后,我就经常寻思着哪个楼哪个角度可以上去拍照,然后想方设法每天下班就去爬楼。
这是黄埔立交。
这是珠江新城。
这是白天的珠江新城和广州大道。
这是夕阳的珠江新城和广州大道,广州的最美天际线。
这是晚霞的广州天际线。
但其实很多楼的顶层都是封闭的,爬楼越多,我遇到的“禁止入内”告示越来越多,每次看到都心惊胆战,怕老大爷把我相机砸掉。
直到偶然去尼泊尔玩,第一次坐上滑翔伞,离开地面的感觉让我迷上了上帝视角,也导致我直接从爬楼党升级到航拍党。
这是无人机下的广州。
有了无人机,我可以选择的角度就多了,作品因此增添了立体感,这些照片是不是看上去层次更丰富一些?
这张照片是有一天我抬头看的时候发现天上有个耶稣光,于是马上飞起无人机,让它飞到尽量靠近广州塔的地方,拍出来的感觉就像耶稣光是从广州塔顶辐射海珠大地一样。
这是VR全景720度的照片。
它是用无人机从不同角度拍34张,合成前后左右上下全部都有的一个球体,所以可以随意转动。
把整个广州都拍完之后,我毫不犹豫地扛起背囊再次出发,目的只有一个——航拍整个中国。
这是我第三次行摄中国。
第一次是2007年到2013年,当背包客的时候,把中国拍了一遍。
然后2014年到2015年流行延时摄影,我又拍了个延时中国。
2016年有了无人机,所以有了航拍中国的想法。
因为我有本职工作,这些东西都是在假期拍摄的,包括中秋国庆春节,都在外面一直一直拍。
这是广西的龙脊梯田,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是07年拍的,下面是17年拍的,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上边这棵树稍微大一点点什么的。
但是在网红城市重庆的洪崖洞——
第一张图是08年,第二张是18年。有什么差别?
08年时候几乎没有人,没有游客。边上也没有修这个人行道,当时车速很快,我冒了好大的风险跑到这边拍了一张。
今年去的时候,哇人山人海,也修了人行道。
这是延时拍摄。
这是航拍拍的。
一说航拍,大家是不是觉得很高大上?
其实我航拍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的。
这个头巾为什么?
是因为无人机监视器,反光嘛,然后随便找个头巾就把它搞起来。
别人是个团队,我拍了整个中国,只有我一个人。
吃的就是随便买点馒头,条件好买个西瓜。住,就住到老乡家里边,这个都不算房子了,上边是塑料布。很多时候翻山越岭的,也都是我一个人。
前面一个包,后面一个包,左边一个包,右边还有一个,加起来负重大概是七八十斤,他们都开玩笑说我背了一个女朋友。所以我现在都已经驼背了。
每双鞋都跟着我出生入死。
然后炸机无数。
无人机最怕的是炸机。轻则掉下来修修,花几千块钱;重则砸到人,这就很麻烦。
这是在悬空寺的时候,当时只顾着拍前边的景色,没注意到后面有个悬崖,撞上去之后,只好上去找飞机。
因为拍了那么多素材,全部在飞机里边,不找不行,在上边找了好久才找到。下来之后发现原来悬崖真的很高,如果当时不小心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好的镜头效果,我经常让无人机倒飞,结果就是经常“提控回家”。
什么叫提控回家呢?
玩无人机的都知道,就是带着飞机去航拍了,然后拿着遥控器回家了。
为什么呢?
飞机飞丢了。
但是饭还得吃,所以只好先回家。
几进警察局。
全国各地的警察局都有体验。
其实进去也没什么,毕竟我没有干什么违法的事情。
有一次很搞笑,进去之后他把我所有的卡全部拿过去检查了两个小时,然后跟我说:“你拍得不错,可以走了。”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别人以为你是间谍,报警了。
我为什么知道他把我所有的卡全部检查了呢?
因为我回去一看,20多张卡里边全都感染了同一个病毒。
拍了十年,摁坏了两部单反,用烂了八架无人机,飞了将近2000次,大约4000公里。
无人机飞4000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广州飞到了北京,又从北京飞回广州。
无人机一般每次只能飞大概两公里,最远的几公里,因为如果时间太长,电不够就有可能回不来了。
为什么我能坚持十年独自行走?
因为我太爱中国这片大地了,所以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
左边是辽宁盘锦的红海滩,紫色的部分是一种植物,碱蓬草,每年国庆时节就从粉色变为紫色和深紫色。
中间是云南的元谋土林,经过几千年的冲刷,土林变成千沟万壑。
右边是最普通的海南的沙滩。
这个左边是东北扎龙湿地,图中间是一条河。
中间那张是河北的薰衣草,右边是青藏高原的一个湿地。
左边是什么?像不像化妆用的眼影盒?其实它是在海南拍的,是养鱼的池子。
中间是青海的翡翠湖,最近几年比较火,因为里面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每种元素的颜色都不同,所以池水的颜色不一样。
右边就是我们广州的天河立交。
云南的九龙瀑布群;黄河(真的是黄的);云南的普者黑。
去过普者黑的可能都坐过这种小船,从上面看起来像毛毛虫一样。
左边这个是太阳能发电;中间是乐山大佛;右边是小东江。
除了绝美的风景,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是人。其实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这是在藏区一个寺庙里边拍摄的。
当时下小雨,我一边撑伞一边在操作相机不方便,然后旁边一个小孩跑过来,主动帮我撑伞。
我就问他你几岁什么的,他不理我。其实他是藏民,听不懂普通话,我也听不懂藏文。
撑完伞之后,他到旁边找了个垃圾桶,然后这里边翻了半天,找了一瓶别人喝剩的饮料。
当时我看了这一幕觉得不可思议,出于本能还是把它拍了下来。发到朋友圈之后,好多微信好友纷纷给我转钱,让我帮忙救助这个小孩。以至于我现在也逐渐走上公益的道路。
在色达,碰到两个世外高僧,我帮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加了微信,回来后我把修好的照片发给他。
之后他每天都给我发一些奇怪的图片,很像中老年朋友爱发的表情包,但全是藏文。一开始把我吓一跳,我以为是什么东西。
后来我就想,那就跟他聊一聊,结果人家打的是藏文,我用微信翻译也翻译不了。
用英语也不行,也不懂。但我们还是互相瞎聊,慢慢聊聊聊,有一天他就会说了,但是回复得特别慢。因为他去找别人翻译。后来因为这个事情他也自学了汉语。
我们经常会偶尔视频聊天一下。这两个小朋友是他的兄弟姐妹。
他们对我们城市里边的生活特别向往,特别想了解我们每天吃什么、喝什么、干什么。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城市生活也有很多问题,我们可能吃的是地沟油,吸的是尾气,做着房奴。
我就想,什么是“诗和远方”?
我们的苟且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但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呢?
是这样的吗?
这是广西一所小学。到这个学校只能走山路。
这个村子里四户人家就有三个留守儿童,一个老人,一个妇女,她们住的房子是这个样子。
他们每天上学就是步行,从这里走出去,再走回来,每天上学放学要走两个多小时。
所以,我们的“诗和远方”却是他们的苟且。
很多地方因为自然环境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孩子们受教育的条件也迟迟得不到改善,因而陷入了持续性贫困。贫困现象长期存在,反过来又导致当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这是广东云浮。
我在去云浮之前,一直以为云浮就是一个像仙境一样生活在云里雾里的城市,所以才叫云浮。
去了之后发现,云浮是个石材之都。
它有个百里石材长廊,两边全是石材加工厂。
石材加工厂是一个污染特别厉害,特别严重的行业,废水、灰尘自不必说。这里的有好多这样的矿,日夜不休地在开采。
这是南方。我们往北方走。
这是山西大同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天镇县。
这样的矿有200多座。据我了解,只有10座左右是有合法采矿手续的。
不可思议吧?尤其是在明代土长城的旁边,全部挖成这个样子,遍体鳞伤。
可笑的是,这个地方是京津冀防风工程的一个防护带,每年国家拨了好多退耕还林的款项,在旁边种树,这里挖土,是不是很尴尬?
是不是只有贫困的地区才会对自然进行破坏?
这是广州,我们日夜居住的城市。
这个黑烟每天早晚的时候冒着,我不知道它到底经过处理没有。
这个是我们城市里边的废旧汽车,废旧摩托车,共享单车。
光是广州的单车坟场有好多座,这个仅仅是我拍的其中一个。
这是云南大理的洱海。漂浮物就不用说了,中国任何一个海边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中国的海岸线我基本走了个遍,印象最深的是在汕头的南澳岛,我发现当地的环卫工人,每天早上把海里飘上来的漂浮物,就地挖坑填埋。
我们知道,像塑料这样的东西要很多年才能降解的,本来他的义务应该是把这些垃圾拉出去集中焚毁的对吧?
这是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我在这里拍岩石的时候,这个玉龙雪山始终不露出来,据说玉龙雪山现在基本上没雪了,无人机飞起来一看是这个样子的。
我当时很纳闷,为什么齐齐整整地搞了这么多人工湖,也不种点水生植物,什么都没有,全部是硬底的石头的湖底。
然后我就使劲查,后来才知道,因为全球气温上升,当地政府为了防止玉龙雪山的雪日渐消化,做了人工湖,为了增加湿度,防止气温下降,防止玉龙雪山冰雪融化,花了7.2亿,做了这165个湖。之后又花了30多亿治理生态环境。
看到这些,我会想,我们到底能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作为独立摄影师,我的价值是什么?
我想,照片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它会引起共鸣。很多问题只有引起了共识,才能推动和改变。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