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6颗云海二号卫星(附现场视频)_风闻
剑啸易水寒-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2018-12-29 19:45
来源:微信公众号“装备科技”、“中国航天科技”
****▲现场视频:胡军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王明艳 摄
我国成功发射6颗云海二号卫星
搭载发射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
**军报记者酒泉12月29日电(李潇帆、记者邹维荣)**2018年12月29日16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及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将6颗云海二号卫星和搭载发射的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送入预定轨道。
▲ 圆满成功(褚洪杰 摄)
云海二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于大气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和科学实验等领域。云海二号卫星由6颗相同卫星组成,其中前三颗被送入高度520公里的圆轨道,另外三颗被送入高度1095公里的圆轨道。
本次任务搭载发射一颗微小卫星——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重庆号”。该颗卫星同样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将在轨开展L和Ka频段通信频率资源可用性和数据转发关键技术验证,为鸿雁星座全球低轨通信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鸿雁星座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此次搭载发射的首颗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移动通信功能验证试验。
此次任务中,远征三号上面级成功完成首飞。该上面级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一种新型空间运输工具,具备20次以上的自主快速轨道机动部署能力,主要用于异轨多星部署任务,可将多个卫星分别直接送入预定空间位置,另外在快速灵活进入空间、空间机动和空间利用等方面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 远征三号上面级与卫星组合体示意图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常温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顺利将上面级和卫星组合体准确送入预定高度。本次飞行任务距该型火箭上次发射仅22天,至此,长二丁顺利完成全年8次宇航发射任务。
▲ 长征二号丁/远征三号运载火箭整装待发(颜鹏飞 摄)
本次发射是由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7次发射,也是该系列火箭今年的第37次发射,远超我国以往的年度发射次数。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王明艳 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腾空而起**。王明艳 摄******
▲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直指苍穹。郝伟 摄****
▲火箭发射后的云彩。郝伟 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正在密切跟踪火箭姿态。 王明艳 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技人员正进行发射前检查。 王明艳 摄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正在密切跟踪火箭姿态。 吕炳宏 摄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科技人员正在密切跟踪火箭姿态。 吕炳宏 摄
鸿雁星座
——由300余颗卫星和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它将让“您拨叫的用户不在服务区”这句话成为历史。无论是在偏远的山林、荒漠还是在海上,我们的手机都会有信号。
由航天科技集团领导,长城公司与一院、五院等单位共同推出的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星座自2016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正式发布后便长期处于聚光灯下,先后参加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展会及活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18年开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上公布的集团公司2018年商业航天布局中,重点提及了**“全面启动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建设”。**
鸿雁星座工程共3期,今年首发星搭载载荷可开展通信体制验证
鸿雁星座由300余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数据通信、导航增强等功能,可实现全天候、全时段以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为用户提供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
“鸿雁星座工程共3期,将分步实施建设,最终形成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集团公司所属长城公司总裁殷礼明介绍说。
今年鸿雁星座首发星搭载的相关载荷具有在轨可重构技术,能够开展通信体制验证,实现小型终端联试联调、星地业务试运行,并对卫星测控运管系统进行验证。
鸿雁星座将填补我国目前尚无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空白
在我国海洋、野外、山林等区域,地面通信系统通常无法实现覆盖,因此卫星通信成为唯一的通信保障。
然而,我国目前尚无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国外比较成熟的卫星数据通信系统也未能在中国市场投入运营。鸿雁星座推向市场,将成为首个能够满足基本卫星数据通信需求的系统。
智能手机可直接应用,让全球永不失联
星座建成后,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用户终端不变、体验不变,同时可提供两极地区空间组网覆盖、全球通信服务保障、天基导航授时服务、航空航海监视和支持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及物联服务,实现“用沟通连接万物、让全球永不失联”。
鸿雁星座可撬动百亿卫星应用产业
鸿雁星座面向物联网及大众卫星通信市场,将成为卫星应用市场新的盈利增长点,撬动百亿卫星应用产业。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航天科技卫星制造、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地面及终端制造航天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航天大循环。
此外,还将有力推动中国航天创新技术、变革卫星研制模式和流程,在优化卫星研制流程、实现小卫星的模块化批量生产、降低卫星研制成本方面作出贡献。
1970年,长征火箭首飞,宣告这个曾经辉煌而又历经磨难的民族,有了进入空间的能力。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几代航天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国发展出体系庞大、运载能力适应性广的长征火箭家族,开拓出应对超高密度发射的能力,支撑起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牵引着我国科技工业的发展,给我国百姓生活带来了显著的科技红利。
37次,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国家航天工业实力、宇航任务执行力与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在新时代的质变。这份骄傲与荣光,属于每一名航天人,属于每一名为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让我们一起回顾今年这37次的“长征腾飞”,携今天的荣耀,迎接新一年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