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际反恐形势将依然严峻_风闻
大牧_43077-2018-12-29 12:47
2019年国际反恐形势将依然严峻1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布视频,宣布随着在叙利亚打击极端组织的战事“取得成果”,美军已经打败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美国将从叙利亚撤军,现在该让军人们回家了。据美国多家媒体透露,美国政府计划从叙利亚撤回全部约2000名军人,撤军或将在60天到100天完成。而在去年的12月,时任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也宣布取得了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胜利。国际社会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大本营实施了高强度的打击,国际联军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场上赢得了几次重大胜利,“伊斯兰国”似乎正处于彻底失败的边缘,难民们从“伊斯兰国”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返他们的故土。然而,目前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极端势力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存在难以改变,美国在反恐问题上仍采取双重标准和实用主义。特朗普宣布从叙利亚撤军将助长恐怖势力东山再起,大国维持合作反恐的公约数在下降,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在增大。有迹象显示,“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与基地组织正在互相接近,抱团取暖,狼狈为奸,可能结成新的恐怖主义联盟对世界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基地组织与ISIS互可能结盟威胁世界安全
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展望未来》智库网站11月22日文章就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与基地组织互相靠拢,抱团取暖可能结盟的背景是:
1、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双方意识形态相似,目标一致,有共同敌人。都宣称他们的目的是要捍卫穆斯林,强调西方国家反对伊斯兰教教法(沙利亚教法),必须打击西方十字军异教徒,建立哈里发国是共同目标。
2、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两者相比,伊斯兰国遭受重大打击后一蹶不振,失去了它控制的大部分地区,许多头重要目在战场上被杀,财力和人力资源空虚,加上其具有的残忍性遭到民众和社会的普遍的厌弃。而基地组织相对温和,手段不那么残忍,相对灵活,有利于重新整合力量,扩大势力范围,因此吸引了大批从叙利亚和伊拉克残存的伊斯兰国分子加入基地组织。基地组织为扩大势力,甚至宣布可以接纳与其意识形态不同的其它穆斯林圣战者和伊斯兰极端组织分子加入。就目前而言,基地组织分子在一些地区,如索马里、也门等地区构成的恐怖威胁大于伊斯兰国恐怖威胁,因此更危险。
3、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两个组织的恐怖分子,为寻找新的栖身之地和开辟新的武器来源和训练营,急需寻找新据点,尤其是伊斯兰国极端分子更有求于基地组织,而基地组织也求之不得地愿意接受这些游离的伊斯兰国分子,以便有利于合作从事各种训练和开展恐怖活动。有消息透露,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的代表和基地组织头目扎瓦赫里的代表,曾多次接触商讨合作和扩大地盘的可能性,甚至要在欧洲、北非、东南亚、阿富汗以及中亚等地区策划血腥恐怖主义活动的新机会。
4、利用恐怖组织头目之间的个人之间关系作为推动结盟的有效纽带。有些基地组织分子和伊斯兰国分子曾在阿富汗并肩作战过,有些伊斯兰国分子宣称自己一直是本·拉登的忠诚追随者。变种的“伊斯兰国”极端分子与基地组织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更名易帜”等手段,这些人很容易成为恐怖组织的“一家人”。
但文章同时指出,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互相靠拢,抱团取暖也非易事,有诸多障碍:由于基地组织势力相比伊斯兰国势力状况好些,伊斯兰国组织担心自己的势力会被对方削弱甚至吃掉。基地组织内部坚决反对与伊斯兰国组织合作结盟的圣战者仍大有人在。另外,两个极端组织的领导层都宣称自己才是正宗的哈里发继承者而引发权力之争,加入基地组织的伊斯兰国分子担心会在待遇上受到歧视和排挤。
恐怖主义组织东山再起的环境和意图
“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作为恐怖组织仍然存在,其极端主义思想将继续在全球产生影响。尽管恐怖主义死亡人数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但当前死亡人数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高点。大部分恐怖主义死亡发生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阿富汗等国。“伊斯兰国”组织、基地组织仍有海外攻击能力。
此外,中东地区滋生蔓延恐怖主义的土壤不仅未被铲除,反而更加肥沃,国际社会仍面临恐怖主义的长期威胁。中东地区的社会动荡仍在继续。“伊斯兰国”的兴起与快速扩张主要是利用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内战冲突等混乱局势。“伊斯兰国”肆虐之初,就开始向全球扩展,相继有30多个恐怖组织宣布加入“伊斯兰国”。2018年以来,这种渗透蔓延趋势并未随着“伊斯兰国”遭重创而减弱。而是向中亚、南亚、东南亚、非洲及马格里布地区渗透,使这些地区恐怖威胁升高。联合国专家指出,加入“伊斯兰国”海外战士人数虽然下降,但他们估计利比亚还有3000到4000人,也门不到500人,而基地组织有6000多人。据反伊斯兰国国际联盟消息人士认为,这些估计“高了”。关键是伊斯兰国的能力和在全球的意图。
有分析指出,恐怖主义不能用战争来消灭,打败恐怖主义不能仅仅依靠军事手段,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政治和外交任务,需要打败赋予其活力的扭曲的思想,这是几代人面临的挑战。“伊斯兰国”崛起的原因是治理不力和教派纷争,而这种局面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并未得到改善。“伊斯兰国”哈里发在网上依然活跃,其意识形态仍然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群体中传播,“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摩苏尔和叙利亚的拉卡的落败,只是打击极端主义斗争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战斗尚未结束。
当前,中东地区动荡未有平息迹象,反呈愈演愈烈之势。一是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起轩然大波,巴以局势急转直下,加沙地带暴力事件明显升级。美国政府这一举措势必使原就被恐怖主义所利用的宗教矛盾更加激化,并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二是也门胡塞武装与沙特支持哈迪政权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成为中东地区矛盾的另一个爆发点。三是叙利亚和伊拉克内部原有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民族矛盾更趋激化,特别是库尔德人问题日益突出。在此状态下,叙利亚政府是否有能力控制全境,防止恐怖势力东山再起,有待进一步观察。
除社会动荡、教派冲突,大国干涉也是导致恐怖主义肆虐的重要因素。美国在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使“基地”组织在伊拉克有了可乘之机;叙利亚内战又使“伊斯兰国”迅速崛起。而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美国、俄罗斯,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各自建立“反恐阵营”,寻找代理人。在打击“伊斯兰国”之外,代理人之间的相互厮杀不断,新的矛盾冲突再起。这种将反恐作为“工具”而不是“目的”的做法,很难真正遏制恐怖主义发展蔓延的势头。
恐怖主义组织战术发生变化
2018年10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打击极端势力问题发表谈话称,把“伊斯兰国”组织从叙利亚的堡垒赶出去是美国反恐战的里程碑,也是朝着叙利亚政治过渡与持久和平迈出的一步。他说,这是“我们为击败“伊斯兰国”及其邪恶意识形态而在全世界开展的行动中取得的决定性突破”,“伊斯兰国”哈里发的末日就在眼前“。
然而,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变动加剧,对全球反恐形势产生深远影响。2018年发生的多起恐袭事件来看,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在战术上正在发生变化:
一是“伊斯兰国”武装“化整为零”让士兵回家。极端组织武装开始收缩力量,转移战场,国际恐怖主义呈现蔓延态势全球化、恐怖分子本土化、策划组织网络化、袭击形态“碎片化”、“独狼化”等多元化的新特点。
2011年,中东爆发“阿拉伯之春”以来,恐怖主义迅速扩散,一是因为原政权被推翻,新政府治理能力低下,极端势力浑水摸鱼,乘虚而入;二是各方在打击恐怖组织问题上,国际反恐联盟存在不同利益诉求和矛盾,借反恐打压异己,将反恐“工具化”,甚至与恐怖组织相勾结,导致反恐形势更加复杂化。随着恐怖组织的老巢摩苏尔和拉卡被收复,阿拉伯国家将迎来大批“化整为零”的“伊斯兰国”组织的战斗人员回家。当初,许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加入“伊斯兰国”组织,现在,这些武装人员的“回归”将导致地区的反恐形势复杂化。
二是“伊斯兰国”组织改头换面包装成新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大本营被端,残留势力盘踞的据点越来越小,“伊斯兰国”作为一个实体走向崩溃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伊斯兰国”有生力量的极端分子个体并没有被完全消灭,成批极端分子在据点被围困前,或在遭遇反恐力量集中打击时都已逃脱,或混迹在老百姓里、伪装成难民流窜到周边国家隐藏起来。“伊斯兰国”还有许多领导成员及多达1万名成员仍盘踞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河谷一带。他们此前已经在伊拉克与叙利亚之间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带修建了碉堡和避难所,储藏了大量武器和粮食,以期度过难关并在几年内东山再起。
随着”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和伊拉克节节败退,新的恐怖组织会在各恐怖势力中重新占有主导地位。而且新组织的生命力也会更顽强,从现在的情报分析来看,这些组织吸取了’伊斯兰国“覆灭的教训,尽管巧妙地改头换面,实际上仍是变种的与”伊斯兰国“并无异样的恐怖组织。在战事推进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发现,一个经过重新包装的恐怖组织正在暗中集结,等待卷土重来的一天,对后“伊斯兰国” 时代的中东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构成新的安全隐患。
三是恐袭活动全球化。2018年在美国和欧洲发生的恐袭事件显示,“伊斯兰国”的战术在不断变化和升级,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圣战者可以不择手段地从事恐袭活动。号召运用各种可能的最有效手段,即使是缺乏战场打仗经验和武器匮乏的圣战者,也能遵照“伊斯兰国”领导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南于2016年年5月发出的号召:在防范措施严厉的情况下,圣战者可用爆炸、石块、汽车炸弹等任何手段作为武器,给西方国家在精神和物质上进行打击报复。最近在欧美发生的恐袭事件表明,这个号召起了作用。
②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活动全球化。恐怖行动将不仅仅局限在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地区,已经扩展到欧洲西方国家和世界每个角落,其中包括:法国、德国、阿根廷、比利时、罗马尼亚、埃及、科威特、巴基斯坦等34个国家,目的是打击这些国家的旅游经济。恐袭行动把无辜平民作为袭击目标,是为了警告西方国家,恐怖袭击可随时发生,无法防范。同时显示伊斯兰国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仍有从事恐袭活动能力,号召和鼓励伊斯兰国的同情者发动更多的恐袭事件。
③选择地点上,特别在欧洲人群密集的地方,把饭店、酒吧、咖啡馆、海滩游泳场等作为恐袭目标,这些地方更容易得手。西班牙是圣战者通往欧洲,尤其是通往英国的走廊。调查显示,“伊斯兰国”已经组织了一个在欧洲从事恐袭活动的小组,此前在欧洲发生的恐袭行动正是他们所为。选择西班牙作为袭击目标具有象征意义。西班牙是反西方的伊斯兰哈里发势力在安德鲁西亚的延伸,激活和加强那里的“伊斯兰国”同情者的反西方的活动。
④欧洲防范恐袭的措施虽然严密,然而,百密一疏,总有漏洞。据英国《独立报》载文披露,去年圣诞节前,西班牙情报部门预先获悉在圣战者威胁在节前要对公共场所的平民进行恐袭活动,西班牙安全部门虽然设置了路障等安全措施,然而,巴塞罗那恐袭事件仍然发生了。随着“伊斯兰国”的主要地盘受困,在欧洲的恐袭事件将会越演越烈,使“伊斯兰国”的圣战者和同情者相信,他们依然会存在下去,并有能力对西方国家的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实施针对平民的复仇的恐怖行动。
四是恐怖势力向全球分流。曾经被“伊斯兰国”视为首都的叙利亚城市拉卡被美军宣布收复,宣告“伊斯兰国”已经走向灭亡。不过,反恐战争并没有完全落幕,“伊斯兰国”残余势力正致力于在全球分流和恐怖活动碎片化的现象,使国际反恐面临新的严峻形势。
根据美国军方的统计数据,“伊斯兰国”的损失已达10万人左右。现存的兵力是2到3万人。在2016年以前“伊斯兰国”招募的人员,每年可以招募到上万人,但是到2016年时只能招数百人。“伊斯兰国”的主体位于叙利亚和伊拉克,有望在2017年年底被基本消灭。也就是说2018年是“伊斯兰国”分子向世界各地分流的一个重要年份。
有分析指出,“伊斯兰国”残余势力如果从叙利亚、伊拉克进入阿富汗地区,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北线走。北线是从伊拉克、叙利亚向土耳其方向,走高加索地区,从里海经过土库曼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进入阿富汗地区,走路大约2700公里,这是最可能的一条路线。
第二条路线从南线走,经过阿拉伯半岛,从海上走,但是这个路线有4000多公里,要经过巴基斯坦防范很严密的南部地区。有分析认为“伊斯兰国”总部有可能转往阿富汗地区,这与驻阿富汗美军的战略意图有一定的关系。美国从奥巴马政府开始,一直对中东问题持消极状态,投入的力度不是很大,驻阿美军就很少打击这一地区的塔利班和“伊斯兰国”。同时,阿富汗政府军主要针对的是塔利班,不是“伊斯兰国”。“伊斯兰国”可以利用塔利班和政府军的矛盾,趁机发展,这正是“伊斯兰国”总部可能迁往阿富汗的原因。
第三条路线是俄罗斯。由于俄罗斯在叙利亚、克里米亚,包括乌克兰顿巴斯地区都有战事缠身,很难有精力去关注和干涉阿富汗地区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伊斯兰国”在下一步,从2017年开始到2018年的上半年,如果“伊斯兰国”组织核心转入阿富汗,会有一个发展的趋势。如果按照这种势头,人员可能发展到5000到6000人,可能向与中国交界的阿富汗北部或者向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发展,甚至攻占阿富汗楠格哈尔省的省府,也有可能和恐怖势力“东伊运”合流,进行合作,那里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恐怖基地。
“伊斯兰国”势力分流的地区还包括:埃及地区,尼日利亚地区、安哥拉地区、高加索地区、利比亚地区。据悉,其他地区包括加入“伊斯兰国”组织的乌兹别克斯坦500余人,阿塞拜疆300余人,哈萨克斯坦300余人,印度尼西亚约700人,马来西亚约200人,菲律宾100多人,孟加拉国24人,一旦“伊斯兰国”“国家”实体覆灭,这些国家、地区的人员都可能回到本国去。
结语
在中东目前这个大背景下,如果放任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结盟,将对国际社会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首先,两个恐怖主义组织结盟将使它的力量倍增。尤其使基地组织从人力、物资和心理支持上得到加强,从而在世界各地的恐怖活动也会随之增加。其次、结盟的恐怖主义组织会从策略上、组织上更加灵活,新的恐怖头目会在组织上更加具有权威性、目标明确性和极端性。在国际社会强大的压力下,会加快步伐,努力开辟各种资源渠道,从策略上把领土控制转变为游击战争,在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宣传、筹款、招募和通讯等活动,确保恐怖组织存在所需。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将面临一个新的恐怖主义联盟的出现。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一个可将常规战争到恐怖主义的一系列战术组合起来的圣战组织,通过分流等新战术仍有可能幸存下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恐怖组织不会完全消失,其残余势力可能会在西方或其它任何地方发动新的恐怖袭击事件。为遏制恐怖势力再次集结壮大,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仍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