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歌后大混战是个伪命题_风闻
北方公园NorthPark-北方公园NorthPark官方账号-流行文化里真正值得被谈论的部分2018-12-29 11:35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北方公园NorthPark
作者:王小笨
在新专辑《怪美的》的发布会上,蔡依林哭了。
她告诉歌迷,“你们在自我否定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看《怪美的》的 MV,简直就是一场发生在她身上的网络暴力史,但一句“看不见我的美,是你瞎了眼”把一切都化解了。
当你在听这张专辑的前半张时,你会惊讶于蔡依林尝试将华语音乐意识形态再向前推进一步的努力,但到了后半张,《脑公》这种歌就会把你迅速拉回现实,那是一首在写的时候就已经想着 X 音用户会怎么配短视频的歌。
类似的纠结在12月并不鲜见。因为明年是金曲奖30周年的缘故,但凡还有音乐追求的港台女歌手都发了新专辑,也被人戏称为“金曲歌后大混战”。
所以你能看到一片打破、重生甚至颠覆自我这样的宣传语,但先别忙着颠覆,让我们套用大张伟老师的一句名言,
“你告诉我这首歌里你的自己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上到林忆莲,下到艾怡良,她们都是港台唱片工业和媒介工业精心打磨下的产物。上世纪90年代随着滚石、宝丽金、华纳唱片的崛起,港台唱片工业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唱片公司成了歌手创作行为、行业走向的主导。
在这个体系下诞生的女歌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她们都有着非常独特的音色,这种鲜明的特色会在唱片中被放大,最终的结果音色是凌驾于旋律、节奏、和声其它这些音乐元素的,所谓音色为王。
耳帝在点评《我想和你唱》里张韶涵、梁咏琪和萧亚轩的表演时都说过类似的话,就是现在选秀时代的声音与唱片时代的声音放在一起根本轮不到比唱功,音色上属性级的差距是残酷的。
这带来的结果是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林忆莲,孙燕姿、梁静茹、张韶涵的声音,她们构建起了青春时代最美好的幻想,但仔细想想,我们从没有从那些声音中听出过她们的自己。这个体系也没有给她们表达自我的空间,说的严重点,她们不过是唱片工业这种追求快速且大众化传播的生态里,某种工具化般的存在。
林忆莲曾说过她四十岁才找到内心的自由,人人都知道她和李宗盛的那段历史,她声音形象的塑造多半要算在李宗盛头上,但等到了《盖亚》或者《0》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似乎也还是常石磊或者恭硕良的自我,没有林忆莲。
林忆莲这样几十年不遇的好嗓子,只是实现制作人某种音乐编排追求的工具,传说当年《盖亚》是常石磊找王菲不成才转而找到林忆莲的,是谁唱不重要,显示出我想要的高级感就好,何况这种高级感不过是放在华语音乐这个坐标系之中。
而且当你去听林忆莲的《0》的时候,你很难不注意到编曲和人声的脱节,编曲已经飞到九霄云外,人声一出就牵走了所有的注意力,这就是流行歌曲时代所留下的最鲜明的印记。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华语音乐世界中所谓的流行音乐,其本质就是芭乐情歌,这并不是否定芭乐情歌存在的价值,毕竟芭乐情歌是唱片工业所能找到的听众和听感的最大公约数。
但在这种音乐里,人声(vocal)和记忆点(hook)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往往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在后唱片工业时代,歌手即便追求转型或者个性化表达,依然有着强烈的 vocal 为先的痕迹。
豆瓣上有豆友评价《0》这张专辑就说,“其实音乐真的太 boring 了,庆幸是林忆莲唱了它,不然我估计效果会是灾难性的。”你看,说到底还是 vocal 能救一切的思维,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在这一轮的混战中,王心凌终于放弃了反复十年,那些不适合自己的转型,回到了自己甜美抒情的一亩三分地之中,但当 Ariana Grande 已经唱 Thank U,Next 了,还是只能在《大眠》里卑微的王心凌我们是真的不能满足。至于蔡健雅和陈绮贞,真的有人需要提醒一下她们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
似乎只有艾怡良的《垂直活着,水平留恋着。》诉求表达最完整,这恐怕还得归功于她包揽了专辑全部的词曲创作,毕竟其他人即便有想要传达的理念或者概念,还得靠吴青峰这样的作词人完成。对了,歌后大混战里有三个都找了吴青峰写词,吴青峰简直成了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对比欧美的 diva,《纽约时报》已经开始为她们的未来感到担忧,“流行音乐正在改变着,老明星们能跟上趟吗”,Rihanna 这种风格横跨 Hip-hop、R&B、EDM 的还好,但 Katy Perry 这种稍微落伍一点就已经被人担忧离过气不远了。
倒是我们这边的天后们,掌握着行业中最好的资源,骨子里还是放不下芭乐情歌的底色,只是加了一些电子或者 trap 元素就感觉自己很前卫了,更可怕的就是形成了路径依赖,当年《盖亚》横扫金曲奖和乐评届,6年后林忆莲就继续和常石磊做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纽约时报》把当下这个音乐时代称为流行乐2.0,除了传统的横跨几十年的 Pop Music (流行音乐)分类已经岌岌可危,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外来音乐攻占主流,像代表 Reggaeton 第三波流行潮流的波多黎各歌手 Bad Bunny,他在今年成了客串热门单曲最多的歌手,或者像在今年登上 Billboard 专辑榜榜首的 BTS,将 K-pop 带到了新高度。
但不管我们把所谓中国的音乐叫成 M-pop 或者 C-pop,我们都不还知道它到底是副什么模样,更别说走向世界舞台了,而从现实来看我们似乎也不该再把希望寄托在这些头部歌手身上了。
30年前的圣诞节,林忆莲发行了她那张都市女人情感大作《都市触觉 Part I》,后来有了《都市触觉》三部曲,其中那些舞曲和 R&B 的部分现在听来依然不觉得过时,那时候她在《三更半夜》里唱,
“端正公正的我每当入夜,连睡梦也倾斜”。
30年后你去听《0》,除了更迷幻复杂的编排,从理念上你并没有听出什么进步,唱的歌词还成了“如此 也换不得你那一秒注目”。于是我们对华语流行音乐的期待,似乎也就成了《幻觉动物》里那句,“不必痴迷,传说的甘霖”。
没有那片云彩,什么雨也落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