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是谁的病?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8-12-30 11:46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一姐
显而易见却屡禁不止的传销,是人的病,社会的病
90年代直销进入中国后,一度是合法的,那时候直销跟传销是一个词,不分贬褒。97年工商总局专门颁布了《传销管理法》,给传销合法地位,最早有40多家公司是持有合法的传销牌照。
但很快这个行业就失控了。到98年初,在审核权下放到省级之后,持有传销牌照的公司已从40家猛增到5000多家,各种皮包公司应运而生,各地因传销造成的恶性事件频发,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正规的直销在鱼目混杂中变得真假难辨。
乱,最终引来98年4月,国务院对所有传销经营一刀切的“禁令”。
不幸的是,98年我们还正跟美国谈入世,禁令一出,直销巨头就利用包括美国商会在内的力量给谈判施压,于是,于是,禁令发布仅仅两个月之后,就出台了《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包括雅芳、安利在内的10家公司给予“转型经营”的特许。
并在01年签订入世协议的时候,承诺三年内开放“无固定场所销售和贸易”。05年《直销管理法》公布,同时间发布的还有《禁止传销条例》,表面看,似乎一边开了前门,一边堵了后门,特别合理合规,其实恰恰相反,当年这两个法规公布不久,就受到全行业质疑。
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法规只承认单层次销售模式的法地位,而把多层次销售模式一刀切的禁止了。
单层次销售和多层次销售的区别,简单理解,就是公司给不给“销售人员向新人传授销售技巧的这部分劳动付薪”。理论上,销售人员传授销售技巧给新人,能促进产品销售,支付薪水是理所当然,因此给予“多层次销售模式”合法地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太大争议。
但多层次销售模式是直销行业的理论依据,全世界超过95%号称是直销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模式,中国当年也不例外,活跃度高的知名直销品牌中,包括安利、玫琳凯在内的几乎所有公司采用的都是多层次销售模式,采用单层次销售模式的,只有雅芳一家公司。
一个意在为整个行业立规矩的“法”,却禁止了这个行业最主流的销售模式,独让一家公司幸运的吃到“偏饭”,这件事无论如何都显得非常诡异。
但从实际情况看,“多层次销售模式”确实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变异成“金字塔促销”,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拉人头传销,或者更恶劣的庞氏骗局,因此,这种模式监管难度比较大,特别需要精细监管、严格执法。
以美国为例,针对直销立法,除了《反金字塔式促销法》外,美国各州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还有多层法规约束这一行业,在监管上,美国联邦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为会、美国司法部等都有参与起诉的权利,是典型的“给你低门槛,进来容易,胡作非为不容易”。
中国的直销立法在一开始,直接在源头把容易犯错的多层次销售模式给禁止了,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部分公司都要因为“多层次销售模式”不合法,必须转型“雅芳模式”。
而当年对直销法的另一个质疑,恰恰就是关于雅芳的。
雅芳这个公司,是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公司之一,90年代“雅芳小姐”风靡全国,不仅带来直销概念,也是不少中国人最早的美妆启蒙。在90年代传销还合法的时候,雅芳、安利、玫琳凯等国外直销巨头,个个占尽先进,不分伯仲的腰包鼓。
但到98年一刀切禁止所有形式的传销后,雅芳很快成为这些公司中公认的转型成功代表,新直销法公布前,雅芳在全中国已经建设有5000多家专卖店和2000多家专柜,还有十多家物流配送中心,跟直销行业主流的销售模式渐渐划清了界限,独成一派。
直销法出台前,雅芳就一直是这样以“遵守中国法律的好孩子”、”最佳配合者“的面目出现。这一点甚至得到了官方盖章认可:2003年吴仪会见雅芳全球CEO钟彬娴曾说:现在雅芳遵守中国的法律,将来一定不会让你们吃亏。据说这句话让雅芳上下热情沸腾,钟彬娴甚至在返程飞机上怀疑“每年开店500家的速度是不是慢了”。
所以,雅芳的地位也跟其他直销企业不同,直销法公布前,就被钦点为唯一的“直销试点”企业,
所以,在直销法公布前,雅芳被钦点为唯一的“直销试点”企业的时候,就已经有各种小道消息言之凿凿,雅芳一定会拿到首张直销牌照。果然,直销法公布后,在12月中商务部刚刚澄清申报程序后2个月、其他企业刚刚开始为准备材料忙活的时候,雅芳众望所归的闪电拿到了第一张牌照——这中间还隔着春节。
这么短的时间,雅芳如何完成材料准备和报批的?
这个疑问在3年后,随着雅芳被美国查出为直销牌照在华行贿,和原商务部外商投资司副司长邓湛的落马,才渐渐清晰。而且事后证明,直销法的立法腐败,并不是雅芳一家企业公关游说的结果,雅芳之后,玫琳凯,安利等其他直销企业也先后美国监管部门找到跟中国直销牌照有关的可疑“礼单”。
整件事的端倪,从神秘的“厦门会议”开始就已经很明显了。2004年9月,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在厦门悦华酒店宴会厅召开的“直销立法座谈会”,会议神秘到10号开会,8号晚上参会企业名单还没完全确定。
召集会议的正是后来落马的原商务部外商投资司副司长邓湛。在这之前,邓湛还拉了11家企业开过另一个讨论成立直销协会成立的会,所以,厦门会议之前,就有各种传言,说首批直销牌照一定会在参会企业中产生。商务部虽然后来专门做了辟谣,可事后,11家被拉去开会的企业除了仙妮蕾德外,几乎都获得了直销牌照,让商务部的辟谣格外无力。
但是,这还是没法解释为什么直销法禁止多层次销售,而独独雅芳的单层次直销成为行业标准。
这个问题,08年邓湛落马后《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里解释过:雅芳模式不是邓湛一个人能最终决定的,更大的背景是国内不愿意开放直销行业,但又要面对向WTO作出的承诺,于是便使出了以雅芳在中国发展的单层次直销模式为蓝本的直销模式,这才是心照不宣的立法出发点。
直销专家王万军老早就说得很清楚:政府当初采纳雅芳的建议,是因为单层直销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雅芳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采取多层次直销的方式,但在中国,多层次直销容易滋生“老鼠会”的麻烦,给政府带来监管难题。
于是,出现了“行业的1%成了法律标准,99%则成了要全面改变的对象”的畸形直销法。畸形立法是之后直销行业乱相不断的原因:占市场主流的多层次销售被禁止,大部分企业要么咬牙转型,要么做公关走灰色地带。
当初代表单层次销售模式的雅芳,虽然在牌照上占了先,之后的业绩并不好,08年安利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30亿人民币,而雅芳只有26亿,连人家零头都不到。唯一实行单层次销售模式的中国区,成为当年雅芳海外布局中唯一亏损地区。
相比之下,自然是野路子好赚钱。
《南方周末》在报道雅芳行贿门的事后,讲过一个例子:一家美国直销巨头在某省被开出1700万元的罚款,其中包括1000多万元非法所得和几百万元的跨区域经营罚款,最后被公关了,交了几百万元了事。《纽约时报》去年也报道过安利在甘肃兰州的违法传销,是如何被一层层压下来,最终只能受害人吃哑巴亏的事情。
被迫攻关的直销巨头,和层叠利益相关的监管机构,是多年来直销企业,虽然变身传销窝,却屡禁不止,身有九命的原因。
不过,以上只是传销“禁不止”的原因,不是传销成为“中国式传销”的根本原因。
以金字塔式促销为代表的传销,在全世界各国都存在,之所以我们国家显得格外兴盛,是因为我们在供给侧、需求侧,都给传销提供有特殊土壤。
从直销,早期叫传销,进入中国的20多年看,这个行业的兴盛跟失业焦虑几乎相伴而生。最早一波传销热出现在97年,当时正是国企改革下岗潮。去年因为传销离世的李文星,也是因为急着“找工作”,才被传销团伙在招聘网站上发布的虚假信息给吸引到天津的。
甚至一些直销专家说传销这个行业最早被政府引进来,就是看中了它吸纳就业的能力。05年人民网引用欧洲直销协会的数据,说欧美国家,直销的兼职比例是87%,而中国专职直销的比例要高的多。
商务部年初发布的《2017直销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92家直销企业一共提供了52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17年400万略出头,一年时间,增长20%多。超常增长其实很好理解,企业有业绩压力的时候,会更重视销售,直销出效果最快;就业有压力,会让更多人降低预期,选择进入门槛比较低的直销行业。
这个现象在曾经的美国和日本都上演过。
70年代传销在日本兴盛,正是日本受第一次石油危机打击,经济发展受挫的时候,油价上涨带来了失业增加,物价上升和贸易收支恶化的三重困境,GDP一度出现负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各公司为了生存,纷纷引入传销机制,曾声名远播漂洋过海到中国撒下传销种子的Japan Life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
而美国在70年代走进滞胀周期时,也是全国各地传销发展迅猛,美国贸易委员会最终下狠手接连起诉了四家涉嫌传销的企业,才稍稍遏制了传销歪风。这也是今天美国对传销和直销严格区分管理的开始。
除了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学人》今年春节期间发过一期《传销席卷中国》的文章,在解释传销为什么在中国难以遏制的时候,给出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央银行的低利率。
“为了促进低息贷款进入实体经济,中央银行一直保持着低利率水平。名义利率一直低于通货膨胀率,多年以来实际利率都是负的。这就使得中国的储户不得不去追求回报率更高的投资项目。考虑到中国的储蓄规模巨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那么有一部分资金被吸引到号称能有丰富回报的传销中也不足为奇。”
这跟台湾当年老鼠猖獗的状态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台湾岛内货币泛滥,储蓄利率低,有一家名为“鸿源”的公司靠宣称有年利达到48%的项目,立刻风靡了全岛。到现在都有人在讨论,如果台湾当时没有大幅度放开金融管制,修改银行法,开放利率市场化,开放私人银行,规定非正规金融机构不得吸储,鸿源骗局到底能维持多久?
跟欧美相比,国内传销还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美国的直销行业集中在三大领域:化妆品、日用品和保健品。今年5月份,在美国知名直销网站DSN发布的《2017年全球直销企业100强》中,安利以86亿美元的业绩蝉联冠军。报告还显示,南/中美洲地区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占销售额的67%,健康产品占比最高的是亚太地区。
这个特征可能在中国更明显。商务部发布的《直销行业10年发展报告》显示,15年的时候,批准直销的企业中,销售保健食品的有59户,占企业总数的83%。
这次处于风波口的权健,之前宣传中“治愈癌症”、“挽救白血病”等在普通人看来,愚蠢可笑,但在缺少医疗保障,或者在正规的医疗体系被反复折腾、过度治疗的患者家庭看过去,可能就是绝望中的希望。
《我不是药神》里面的冒牌医生张长林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是穷病”。这句话太绝对了,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病,穷病和蠢病”,可能就严谨很多。最近很多媒体都报道了,曾经获得65万国家赔偿的赵作海,在操办完儿子的终身大事,失败投资了“国家扶贫项目”之后,终于加入了权健在河南商丘的销售体系,接近被掏空了。
当然,还有一种病叫“自作聪明的病”。
最近十几年来,大量的二线和省会城市规划CBD和新区,兴基建,盖高楼,嫌弃制造业的傻大黑粗,希望“腾笼换鸟”,吸纳绿色环保的先进GDP,高端产业,吸纳稳定的就业,创造稳健的税收。
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新区获得成功之外,大部分的新区在炒完房子之后都吸引来了传销组织的聚集。“中国传销看天津,天津传销看滨海”,这个世界上高端的产业太少,根本不够这些CBD分的,倒是只有传销完全符合地方政府的规划,
“无污染,吸纳就业,创造税收和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