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读书总目及反思_风闻
大忍怀里的垃圾君-书读越多越反动2018-12-31 14:58
今年读完的书有270本,略读部分而没有读完全部的有75本。本以为去年的231本已经是瓶颈了,没想到今年还能有所突破,大概还是归功于更多的时间投入和技巧愈发熟练的缘故吧。
这270本中一半以上都是和清史相关的史料和二手研究,这是我的主业,自然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明清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和社会文化以及中外关系我也都有涉及,我相信对于个别生命历程的理解,若不置于长时段、大范围的考察中,则很难做到富有启发性的触类旁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许多的理论启发并非来自最直接的外交史相关,反而是来自像《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这样看似毫不相干,或者戈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这种学科不同的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带来的愉悦确实是研究过程中难得的体验。
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疑还是福柯和华勒斯坦两位作者。对于他们的阅读事实继承自去年的阅读体验,他们无疑在这两年很大程度上重塑了我的世界观,再加上上半年杨瑞松老师课程内阅读的启发,让我对整个现代性的叙事的几乎本能的信任产生了根本的动摇。这并不意味着我否认现代化过程本身,而是不接受一切以现代化为标准的价值判断,即凡是有利于现代化的就是“进步”的观点,事实上忽略了每一次进步所付出的代价,而这代价和进步本身带来的益处可以说是相当的,也就是等价交换。获得现代化生活好处的同时不得不承受所带来的痛苦,这才是公平的交易,而“进步”就是好这样的说辞,就显得只是卖方的吆喝而已。
今年所读的英文著作比去年有显著的提升,达到了14本,尽管如此,这一数量在总共的数字中占比还是很少,而且阅读英文无疑还是一件相当消耗精力的事情,不得不将每天早上最精华的时间贡献出来磨个十页二十页的。最后发现读完后并未有非常大的收获,就会感到挫败。这无疑还是需要加强的地方,希望自己背熟GRE词汇后能有所突破,另外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能开始读日文的书籍吧。
再谈谈输出。去年有做读书笔记技巧的自我反思,今年亦是如此。尤其是对二手文献读书笔记的记录方法改进为段落总结式。即不再按照章节顺序摘录和评论,而是直接钩玄出核心要素(一般在导言和结论中)做整段的总结(注意标上引用部分页码),中间辅之以最关键的证据(一般在中间章节)。如果这样能够基本上概括全书,就此打住。如果还有很多细节,再展开按章节摘录评论的工作。这个方法进一步提高了作读书笔记的效率,同时在脑子里回顾书籍内容时也更有逻辑而不是零散的片段。当然这个方法最关键的辅助是自己掌握电子书,这样才能随时翻找补充。所以今年虽然没有没什么实体书,但是却买或自己扫描了了大量的电子书。全年的读书笔记大概有33万字,大部分的书能在900-1000字之内完成笔记,可见这个方法的适用性。
输出的另一个方面是写书评。本人公众号今年开始的“读一卷书,行一里路”栏目就是专门的书评栏目,今年共有21篇。加上“廿日杂记”18篇,每个月的写作压力还是相当大的,至少每十天都会有一篇产出。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大量地写作才能磨练自己的文笔,我并非天生文笔出众者,高中时代的语文也非强项,但是我却希冀用历史故事打动别人,所以不断的练习和摸索也就是必须的功课了。我目前还没有找到什么值得称道的技巧吧,尤其是让难懂的概念通俗化的叙事技巧,似乎还是没有摸着门。(PS:公众号名字:“翼家之言”,欢迎关注)
当然也不是全然都是好消息。读的太快自然会遗漏信息,但最关键的还是某种神秘的愉悦感因为技巧的自觉运用而消失掉。或者说有有时很难再去体验文字中感性的美感,或者去记诵某些词句(我知道有某句话,但是我必须去翻找笔记才想起来)。这和我再也读不进文学作品真的不无关联,然而这却和我上述的理想显得背道而驰。我还未想好要如何去纠正这个愈发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但是深刻的焦虑让我很难去静下心来,读书反而成为逃避焦虑的方式,却又成为焦虑的源头之一,大概也只能苦笑吧。
在开列书单之前我要先提名今年我读过的十本最佳(排名不分先后),分别是:
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J. Y. Wong, Deadly Dream: Opium, Imperialism and the Arrow War (1856-1860) in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范发迪,《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戴安娜·拉里,《流离岁月: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台北:时报文化,2015。
宋怡明,《前线岛屿:冷战下的金门》,台北:台大出版社,2016。
周杰荣,毕克伟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
安舟,《红色工程师的崛起:清华大学与中国技术官僚阶级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7。
华勒斯坦,《自由主义之后》,台北:联经,2001。
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除此之外的我推荐的书,我也会在书后家【荐】来表示,以方便读者选择。
清史相关史料、史料汇编与史料目录
中文史料:
宝鋆 编,《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北京:中华书局,2008。(共十卷)
齐思和 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2)》,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国家图书馆,《稀见清咸丰军事外交谕令密件》,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2005。
广雅出版有限公司编辑部,《中法战争文学集》,台北:广雅,1982。
陈义杰 编,《翁同龢日记(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
钟叔河 编,《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一)》,长沙:岳麓书社,2008。
周凯,《厦门志》,南投:省文献会,1993。共两卷。
英文史料:
Rennie, D. F., Peking and the Pekingese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British Embassyat Peking, 2 vols., London: John Murrary, Albemarle Street, 1865.【荐】
Thomas Francis Wade, Progressive Course Designed to Assist the Student of Colloquial Chineseas Spoken in the Capital and the Metropolitan Department, 2vols., Shanghai, Hong Kong, Yokohama,Singapore: Kelly and Walsh, Limited., 1903.
T. F. Wade, The Chinese Army: Containing Notices of Its Bannermen, Hankiun, andLuhying Division, with details respecting their Organization, Locations, payefficiency, &c., Canton: Reprinted from the Chinese Repository,1851.
图像史料:
威廉·亚历山大,《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赵省伟、李小玉编译,《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共两卷。
约翰·汤姆逊,《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荐】
詹姆斯·利卡尔顿,《1900,美国摄影师的中国照片日记》,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小川一真:《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姚开阳,《龙旗余晖:大清帝国船舰图集,1895-1911》,台北:苍璧出版有限公司,2016。
朱赛虹,《清史图典·咸丰 同治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沈弘 编,《晚清映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阚正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新北:博扬文化,2012。
陈玲、王迦南、蔡小丽,《明信片清末中国》,台北:究竟出版社,2005。
史料汇编与目录:
伟烈亚力,《1867年以前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列传及其著作目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100。
黄宇和 编,《两次鸦片战争与香港的割让:事实与史料》,台北:国史馆,1998。
虞坤林 编,《二十世纪日记知见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吴景平,《现状与未来:档案典藏机构与近代中国人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张之洞、范希增,《书目答问补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清代政治-军事
明清鼎革:
司徒琳,《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上卷):从明到清时间的重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司徒琳,《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下卷):世界历史时间中的清的形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邓尔麟,《嘉定忠臣:17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史景迁,《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台北:时报文化,2009。
陈捷先,《满清之晨:探看皇朝兴起前后》,台北:三民书局,2012年。
梅尔清,《清初的扬州文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皇帝与宫廷: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冯尔康,《雍正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4。【荐】
欧立德,《乾隆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赖惠敏,《天潢贵胄:清皇族的阶层结构与经济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改革与变乱:
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韩书瑞,《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荐】
韩书瑞,《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荐】
小岛晋治,《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朱从兵,《上海小刀会起义于太平天国关系重考》,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梁元生,《上海道台研究:转变社会中之联系人物,1843-1890》,上海:新华书店出版社,2003。【荐】
裴士锋,《天国之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张中复,《清代西北回民事变:社会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省思》,台北:联经,2001。
狄德满,《华北的暴力和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佐藤公彦,《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路康乐,《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权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荐】
清代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
经济变迁:
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何炳隶,《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荐】
托米·本特森、康文林、李中清等,《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王业键:《清代田赋刍论(1750-191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孟泽思,《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步德茂,《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18世纪中国财产权的暴力纠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林满红,《银线:十九世纪的世界与中国》,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
王玉茹,《近代中国物价、工资和生活水平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社会研究
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1796-1895)》,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邱源媛,《找寻京郊旗人社会:口述与文献双重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群体》,北京:北京出版集团,2014。
白馥兰,《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力经纬》,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思想文化动态:
王汎森,《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学术与心态》,台北:联经,2014。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Larissa N. Heinrich, The Afterlife of images: Translating the Pathological Body betweenChina and the West, Durham and London: Duck University Press, 2008.
瑞贝卡,《世界大舞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中国的民族主义》,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陈季同,《中国人的自画像》,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刘师培,《中国地理教科书》,北京:广陵书社,2016。
清代前后的中外关系
综论:
廖敏淑,《清代中国对外关系新论》,台北:政大出版社,2013。【荐】
坂野正高,《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5。
王开玺,《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荐】
早期交通史
陈乐民,《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尼古拉·阿多拉茨基,《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鸦片战争前广东国际贸易交通史考》,台北:私利东海大学,1960。
孔佩特,《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1700-1900)》,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中英关系:
束世徵,《中英外交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
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噶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荐】
林启彦、朱益宜 编,《鸦片战争的再认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
J. Y. Wong, Deadly Dream: Opium, Imperialism and the Arrow War (1856-1860) in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荐】
葛松,《李泰国与中英关系》,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
Gerald S. Graham, The China Station: War and Diplomacy, 1830-1860, Oxford: ClarendonPress, 1978.
James Cooley, The Censor at the Yamen the Diplomatic Career of Sir Thomas FrancisWade, Ann Arbor, A Xerox Company, 1971.
Chan Lau Kit-ching, Anglo-Chinese Diplomacy: In the Career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üan Shih-K’ai, 1906-1920, Hong Kong: 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 1978.
王赓武,《十九世纪以来的中英相遇:战争·贸易·科学与管治》,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2016。
麦科马克 编,《爱尔兰人与中国》,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海关学会 编,《赫德与旧中国海关论文选》,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
中美、中德关系:
埃里克·杰·多林,《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汤绍成,《从中国看德国(上册):1870-1949晚清、孙中山、蒋介石时代》,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4。
冲突与合作:
范发迪,《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荐】
R.J.史密斯,《十九世纪中国的常胜军:外国雇佣兵与清帝国官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台北: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73。
唐瑞裕,《清季天津教案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李榭熙,《圣经与枪炮:基督教与潮州社会(1860-1900)》,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荐】
萨莫佑,戴浩石,贝甘,《枫丹白露城堡:欧仁妮皇后的中国博物馆》,上海:中西书局,2011。
汉学与外人回忆录:
杨慧玲,《19世纪汉英词典传统: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思汉英词典的谱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顾钧,《卫三畏与美国早期汉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刁明芳 编,《国际汉学的推手:蒋经国基金会的故事》,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
曾德昭,《大中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吕超,《东方帝都:西方文化视野中的北京形象》,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盖洛:《中国十八省府》,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姚斌,《拳民形象在美国:义和团运动的跨国影响》,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I. T. 赫兰德,《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布莱恩·鲍尔,《租界生活:一个英国人在天津的童年(1918-1936)》,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民国史
通史与战前:
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台北:联经,2001。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刘文楠,《近代中国的不吸纸烟运动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荐】
肖如平,《国民政府考试院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抗战:
戴安娜·拉里,《流离岁月: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台北:时报文化,2015。【荐】
傅葆石,《灰色上海,1937-1945:中国文人的隐退、反抗与合作》,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罗久蓉,《她的审判:近代中国国族与性别意义下的忠奸之辨》,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荐】
吴景超,《劫后灾黎》,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内战及其后果:
文安立,《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林孝庭,《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近代台湾的形塑》,台北:远足,2017。
林孝庭,《困守与反攻:冷战中的台湾选择》,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乔治·科尔,《被出卖的台湾》,台北:前卫出版社,1991。
郑梓,《台湾省参议会史研究:转变时代里的一个过渡型代议机构(1946-1951)》,台北:华世出版社,1985。
蓝博洲,《白色恐怖》,台北:扬智文化,1993。
宋怡明,《前线岛屿:冷战下的金门》,台北:台大出版社,2016。【荐】
任育德,《向下扎根:中国国民党与台湾地方政治的发展(1949-1960)》,板桥:稻香,2008。
龚宜君,《“外来政权”与本土社会:改造后国民党政权社会基础的形成(1950-1969)》,台北:稻香,1998。
人物
毛家琦,《蒋经国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演变》,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3。
国史馆,《陈诚先生日记》,台北:国史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共三卷。
国史馆,《陈诚先生回忆录·建设台湾》,台北:国史馆,2005。
周惠民 编,《陈诚与现代中国》,台北:政大出版社,2017。
黄朝琴,《黄朝琴回忆录》,台北:龙文出版,2001。
杨艾俐:《孙运璿传》,台北:天下杂志,1990。
经济腾飞与两岸关系:
黄俊杰,《农复会与台湾经验(1949-1979)》,台北:三民书局,1991。
彭怀恩,《国民党与台湾现代化》,台湾:时报文化,1980。
Richard W. Wilson, Learning to Be Chinese:The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Children in Taiwan, Cambridge and London: The M. I.T. Press, 1970.
若林正丈,《台湾:分裂国家与民主化》,台北:新自然,2009。
王振寰,《谁统治台湾?转型中的国家机器与权力结构》,台北:巨流,1996。
蔡国裕,《中共民族主义的策略性:中共对民族主义的解释与运用》,台北:行政院大陆委员会,1996。
蒋纬国编,《二十一世纪之新中国:现代化新中国论》,台北:正中书局,1995。
国民大会秘书处 编,《李总统登辉先生宪政言论汇辑》,台北:国民大会秘书处,1990。
当代史
周杰荣,毕克伟编,《胜利的困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初岁月》,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1。【荐】
冯客,《解放的悲剧:中国革命史,1945-1957》,台北:联经,2018。
安舟,《红色工程师的崛起:清华大学与中国技术官僚阶级的起源》,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7。【荐】
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丁望 编,《中国大陆新闻界文化大革命资料汇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3。
三联书店 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74。
天山出版社 编,《江青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演讲集》澳门:天山出版社,1971。
周浙平,高恒如,《影像中的文革农村》,香港:香港三联书店,2012。
索朗日、杨浪,《中国记忆,1966:一位法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彩色中国》,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陶永灿,《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通史-国际关系
华勒斯坦,《近代世界体系(第一卷):十六世纪的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台北:桂冠图书,1998。
华勒斯坦,《近代世界体系(第二卷):重商主义与欧洲世界经济体的巩固(1600-1750)》,台北:桂冠图书,1998。
华勒斯坦:《近代世界体系(第三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扩张的第二时期(1730-1840年代)》,台北:桂冠图书,1998。
华勒斯坦:,《否思社会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华勒斯坦,《自由主义之后》,台北:联经,2001。【荐】
卜正民,《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17世纪全球贸易》,台北:远流出版社,2009。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共三卷。【荐】
詹姆斯·麦唐诺,《大国的不安》,台北:如果,2016。
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约翰·达尔文,《帖木儿之后:1405-2000年全球帝国史》,台北额:远足文化,2010。
国别史亚洲
董正华 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东亚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松浦章 编,《近代东亚海域交流:航运·海难·倭寇》,台北:博扬文化,2014。
甘为霖,《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台北:前卫出版社,2017。
岩波新书编辑部 编,《应该如何认识日本近代史》,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7。【荐】
井上胜生,《日本近现代史1:幕末与维新》,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5。
户部良一:《日本陆军史:近代化的异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荐】
和田春树,《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共两卷。
竹村民郎,《大正文化:帝国日本的乌托邦时代》,台北:玉山,2010。
冈仓天心,《茶之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郑天凯,《攻台图录》,台北:远流,1995。
黄士娟,《建筑技术官僚与殖民地经营:1895-1922》,台币:远流,2012。
柯志明,《米糖相克:日本殖民主义下台湾的发展与从属》,台北:群学出版社,2003。
吕绍理:《展示台湾:权力、空间与殖民统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麦田,2011。
大谷渡,《太阳旗下的青春物语:活在日本时代的台湾人》,新北:远足文化,2017。
张子泾,《再见海南岛:台籍日本兵张子泾太平洋终战回忆录》,台北:远足文化,2017。
约翰·W·道尔,《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荐】
鹤见俊辅、上野千鹤子、小熊英二,《战争留下了什么:战后一代的鹤见俊辅访谈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荐】
冈本隆司,《朝鲜的困境:在日清之间追求独立自主的历史》,新北:八旗文化·远足文化,2017。
赫那老·卡尔内鲁·杰克,《朝鲜:米和钢》,平壤:外国文出版社,1977。
张木钦:《荷兰街口夕阳斜,峇峇文化:一次文化统合的奇异经验》,马来西亚:大将事业社,2000。
田村庆子,《超管理国家:新加坡》,台北:东出国际有限公司(出版部),1993。
魏良弢,《叶尔羌汗国史纲》,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
理查德·M·伊顿,《新编剑桥印度史:德干社会史(1300-1761),八个印度人的生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欧洲
德斯蒙德·苏厄德,《百年战争简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荐】
约翰·达尔文,《未竟的帝国:英国的全球扩张》,台北:麦田,2015。
马丁·吉尔伯特,《英国历史地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彼得·柏克,《制作路易十四》,台北:麦田,1997。
勒庞,《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约翰·梅里曼:《大屠杀:巴黎公社的生与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
戴维·伯明翰,《葡萄牙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罗杰·克劳利,《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汉娜·阿伦特,《平凡的邪恶:耶路撒冷大审纪实》,台北:玉山社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3。【荐】
卡蒂·马顿,《布达佩斯往事:冷战时期一个东欧家庭的秘密档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奥兰多·费吉斯,《古拉格之恋:一个爱情与求生的真实故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泛奥斯曼-阿拉伯世界
安德鲁·惠克罗夫特,《1683维也纳攻防战:哈布斯堡王朝与土耳其人的对决》,台北:左岸文化,2016。
斯科特·安德森,《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荐】
尤金·罗根,《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荐】
欧萝拉·马蒂根妮恩,《强夺亚美尼亚:一个基督徒女孩从大屠杀幸存的故事》,苗栗:成美创实业社,2017。
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
历史理论批判:
E. H. 卡尔,《历史是什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萨义德,《东方主义》,台北:立绪文化,1999。
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第一卷:构造古希腊(1785-1985)》,北京:吉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1。
詹明信,《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台北:合志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阿瑟·A·伯格,《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思想史:
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荐】
福柯,《知识考古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荐】
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台北:左岸文化,2002。
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台北:城邦文化,1997。
社会-文化史
让·斯坦杰尔,《自慰:恐惧的历史》,台北:边城出版,2006。
王秀惠,《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台北:允晨文化,2006。
弗朗茨·法农,《大地上的受苦者》,台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9。
尼克·米德顿,《地图上不存在的国家》,行人文化实验室,2016。
Hansfried Kellner, Frank W. Heuberger, Hidden Technocrats: The New Class and NewCapitalism,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2.
W. H. G. Armytage, The Rise of the Technocrats: A Social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and Kegan Paul, 1965.
谢贵安,《从谣言到预言:流传千年的谶谣文化》,台北:未来书城,2002。
政治学、经济学与社会学
韦伯,《支配的类型》,台北:远流,1989。
帕累托,《精英的兴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伯特·赫绪曼,《反动的修辞:保守主义的三个命题》,台北:新新文化,2002。【荐】
阿冈本,《例外状态》,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荐】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恩格斯,《论住宅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罗斯托,《经济发展史观》,香港:今日世界社,1965。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米塞斯:《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哈耶克,《不要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台北:远流,1995。
阿列克斯·卡利尼克斯,《反资本主义宣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荐】
米歇尔·阿盖尔,《社会阶级心理学》,台北:巨流,1997。
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琳达·麦道威尔,《性别、认同与地方:女性主义地理学概说》,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
廖世璋,《博物馆社会学:以社会文化理论对博物馆的考察》,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
盖瑞斯·马隆,《古典音乐不古讲堂》,台北:漫游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
军事
Peter A. Lorge The Asian Military Revolution: From Gunpowder to the Bomb,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8.
王辉青,《二十世纪西方大国战争计划研究》,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1914-1918)》,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杰夫·戴尔,《消失在索姆河的士兵》,台北:麦田,2014。
唐茜 编著,《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共三卷),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
哲学与文学
毗耶娑,《薄伽梵歌》,台北:远足文化,2017。【荐】
学珥,《绝版恭亲王》,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
赵柏田,《帝国的迷津:近代变局中的知识、人性与爱欲》,北京:中华书局,2008。
加藤徹,《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徐扬,寇思垒,《陈诚评传》,台北:群伦出版社,1986。
孙宅巍,《陈诚晚年》,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余传韬,《云烟集:余传韬回忆录》,台北:国史馆,2014。
马南邨,《燕山夜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荐】
吴南星,《三家村札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荐】
伏尔科夫,《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北京:外文出版局《编译参考编辑部》,1981。【荐】
托马斯·德·昆西,《瘾君子自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康拉德,《黑暗的心》,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
爱德华·贝拉米,《回顾:公元2000-188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太宰治,《人间失格》,台北:新雨,2010。
略读、选读书目
Brook, Timothy,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Ming-Qing History, Michigan: Center forChinese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2002.
赵尔巽,《清史稿校注·第十二册,卷331-卷400》,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陶德民 编,《卫三畏在东亚-美日所藏资料选编》(上、下卷),郑州:大象出版社,2016年。
雍正编,《大义觉迷录》,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年。
李鸿章,《李鸿章全集(1)·奏议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冯桂芬,《显志堂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67。共两卷。
中国历史研究社 编:《幸存录、鹿樵纪闻、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上海:神州国光社,1947。
钟叔河编,《走向世界丛书·第六辑》,长沙:岳麓书社,2008。
国史馆,《国史馆现藏重要档案文物史料概述》,台北:政大出版社,2017。
赵基耀,李旭等编,《清代八股文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1986。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1992。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台北:远足,2015年。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来新夏,《林则徐年谱长编(上卷)》,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王建朗,栾景河 编,《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下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潘光哲 编,《近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台北:中研院,2013年。
陈熙远 编,《覆案的历史:档案考掘与清史研究(下册)》,台北:中研院,2013年。
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革命与战争》,台北:时报文化,1999年。
Nathan A. Pelcovits, Old China Hands and the Foreign Office, New York: Octagon Books,1969.
郭豫明,《上海小刀会起义史》,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黄时鉴 编,《维多利亚时代的中国图像》,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关诗佩,《译者与学者:香港与大英帝国中文知识建构》,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年。
Arif Dirliked., Chinese on the American Frontier, Lanham,M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1.
Angela Zitoand Tani E. Barlow ed., Body, Subject andPower in China,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94.
阿里夫·德里克,《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王柯,《民族主义与近代中日关系:民族国家,边疆与历史认识》,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5。
王柯,《消失的国民:近代中国“民族”话语与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7。
Wang Dong,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Narrating National History, LexingtonBooks, 2005.
Zheng Wang, Never Forget National Humiliation: Historical Memory in ChinesePolitics and Foreign Relati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2.
Peter Hays Gries, China’s New Nationalism: Pride, Politics and Diplomacy,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2004.
刘勇 常汝吉 选编,《现代爱国文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张铭华,经盛鸿 编,《国耻·国魂:中国孩子必须永远铭记的历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新文化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黄东兰 编,《身体·心性·权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王笛,《时间·空间·书写》,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Susan Brownell and Jeffrey N. Wasserstromed., Chinese Femininities ChineseMasculinities :A Reader, Berkeley Los Angele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2.
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的中国境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樊学庆,《辫服风云:剪发易服与清季社会变革》,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75。
李辉,金力编,《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4。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鲁卫东,《民国中央官僚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关系(1912-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革命纪念日史略》,出版地不详: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39。
戴炎辉,《清代台湾之乡治》,台北:联经,1979年。
吴文星,《日据时期台湾社会领导层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
苏瑞锵,《白色恐怖在台湾:战后台湾政治案件之处置》,新北:稻香,2014。
徐秀慧,《战后初期(1945-1949)台湾的文化场域与文学思潮》,台北:稻香,2007年。
邱七七,《陈诚传:集忠诚勇拙于一身》,台北:雨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
萧铮,《土地改革五十年:萧铮回忆录》,台北:中国地政研究所,1980。
沈時可,《台湾土地改革文集》,台北:内政部,2000。
汤惠荪先生纪念集编印委员会,《汤惠荪先生纪念集》,台北:汤惠荪先生纪念集编印委员会,1967年。
汤惠荪,《台湾之土地改革》,台北: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1954年。
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经济研究处编,《中华民国台湾地区经济现代化的历程》,台北:编者,1981。
周谈辉,《落实技术士职业证照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会,2008年。
敬永和编,《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王思诚,《毛泽东与红祸》,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六组,1959。
习而思,《江青与大陆文艺界》,香港:明报月刊社,1981年。
宝森,《中国妇女与农村发展:云南禄村六十年的变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叶仁昌,《儒家与韦伯的五个对话》,台北:联经,2015。
Body Hilton, A Mad, Bad & Dangerous People? England 1783-1846,OxfordClarendon Press, 2006.
Timothy Baycroft, Nationalism in Europe, 1789-194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Young, Robert J. C. 《后殖民主义:历史的引导》,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6。
弗雷德里克·巴斯,《族群与边界:文化差异下的社会组织》,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福柯,《性史》,台北:结构群文化发行,1990。
圣西门,《圣西门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李敖,《传统下的独白》,台北,文星,出版年不详。
刘扬铭,《高校制服恋物论》,台北:沐风文化,2015年。
陈乐 编,《费·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第十一卷·群魔(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朱耷,《八大山人书法全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杨儒宝,吴国豪编,《朱舜水及其时代》,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