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确的心态,看待152个越南游客脱团以及两岸之间的差异_风闻
局势君-局势君官方账号-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头衔少、干货多。2018-12-31 11:27
从12月21号到23号的那几天,有153个越南人提着大包小包到对岸的宝岛台湾旅游。结果这帮人一出机场就集体失踪了,只留下了不明真相的领队一个人,也不知道到底是领队失踪了还是其它152个人失踪了。不跟旅行社打招呼玩消失就是所谓的脱团,私自脱团并且无法联系,差不多就是非法移民的初期症状了。
那152个人失踪一个礼拜之后,警方终于找到了其中3个人,其它的149个还在继续寻找。这个办事效率也是挺让人诧异的,毕竟152个活人站在一起占地面积也不小,找到他们真的那么费时间嘛?这事儿要是放在我们这边的话,估计不用两个小时全部满血活捉。
办事效率这么低也不能怪对岸的警方不给力,或许是他们的资料不足。对岸为了保护民众的所谓自由,那种有录像功能的设备覆盖范围有限,所以出了这种事儿就不太好查。不像我们这来,从下机场到进酒店,拼出一部一镜到底的电影都不是没有可能。
(事发地高雄机场)
那帮越南人之所以能轻松脱团蒸发,是因为他们入境的手续比较简单,起码比我们这边要简单,这个对比还是挺让人难过的。
我们要去对岸玩的话,需要《往来台湾许可证》盖上“前往台湾的签注”章以及对岸签发的《入台证》。办证件的时候还要查你的收入和存款,防止你跑过去脱团打黑工。但是从越南过去的那153个人并不会这么麻烦,他们兜里揣着护照和“观光签证”就行了,这种签证办起来容易,还不用查旅客的工资流水。
签证和护照是对岸一直引以为傲的东西,不管是前任小马哥还是现任蔡女士,只要有机会都会拿他们的护照做宣传。全球在册的国家有193个,而对岸护照的免签国家多达170多个,我们的只有45个左右,还都是一些不太露脸的国家。对岸的数量是我们的3倍多,难怪他们要为此骄傲了。
不同地方的政客们相互比较政绩的时候,最拿得出手的是经济数据和就业率,这就好比男人之间比资产;其次还可以比比城市面貌和硬件设施,这就好比男人之间比颜值和身材;如果前两样儿都不占优势的话,那就只好比文化和自由了,这就好比男人之间比学历和精神层次。
(高雄市最繁华的地区)
蔡女士上班的这两年来,对岸的经济实在是不怎么样,所以比经济和城市面貌的话,显然不占优势,因此她这两年就在文化和自由方面大做文章。我们都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是一个推特总统,其实蔡女士也是,只是她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民主自由的炫耀,因为这方面她最拿得出手。
但是这一次152个越南人钻了对岸自由的空子,实在是有点尴尬。有消费能力的游客因为繁琐的流程被阻挡在外进不去,反而把心怀鬼胎的人轻松放了进去,这让人说点什么骂人的话才解气呢!
港澳台地区曾经是我们心里是高大上的代名词,那里好像永远一副经济发达、科技发达、娱乐业发达、每个人都很富的样子。最近这些年大家有闲钱了纷纷跑过去亲眼目睹以后,对港澳台的幻想和误会也就逐渐落地了,尤其是从一线城市过去的游客,甚至会有点失望。那么曾经的美好印象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和产业转移有关系。
资本家逐利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会不停地把产业向低成本的地方迁移,只要那些地方允许外人进去投资,他们会立刻过去办厂剥削廉价的劳动力。当然这是一个两情相悦的事情,廉价的劳动力也因此找到了工作。当年港澳台在这方面有先发优势和位置优势,所以出口型制造业最先在港澳台落地,这制造业繁荣了,其余的金融咨询等服务业也会跟过去。
(富士康生产车间)
港澳台和东南亚一片繁荣的时候,我们这边改革开放还不久,大家依然处在勉强吃饱饭的程度。所以那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累积着对港澳台的美好音响,这些印象来自各种渠道,比如穿着奇装异服的海外侨胞、港台电影或者流行音乐。
虽然改革开放从1978年就开始了,但是变化的分界点应该是2001年,因为那一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廉价而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迅速释放,吸引了全球的资本家挤进来投资办厂,制造业发生了一次大转移,从东南亚和港澳台转移到了我国沿海地区。那原来那些地方如果经济转型不成功的话,逐渐衰落是必然的,比如台湾。
如今的香港因为它的金融中心和免税购物吸引我们,澳门因为神秘的博彩业吸引我们,相比这两位的话,台湾的吸引力就要弱的多,大概就剩下美景和小吃了。这两样东西虽然经济实惠,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全民逐利的时代,多少显得底气不足。
到今年的后半年,对岸的年轻人失业率高达12%,这年轻人失业是个很危险的现象,如果他们不能被工作和女朋友困住,那旺盛的经历只能去大街上挥霍了。另外对岸去年的平均月工资是8400元人民币,看2018年的GDP增速,估计也不会上涨多少,部分地区的经济表现甚至不如去年。
(日月潭风景区)
这经济水平可是一切政治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要是不扎实的话,基础之上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就不太受人待见了。想必这也是让蔡女士这两年最摸不着头脑的地方,明明我们的文化底蕴这么好,我们的民主和自由在全球都排得上号,我们的护照免签170国,大家为啥对我还是那么不满意呢?
蔡女士的履历相当耀眼,她的最高学历是伦敦政治学院的法学博士,那可是一个专门培养领导人的学校。她毕业后先在大学当教授带学生,教书生涯持续了16年左右,教书期间也在一些政府单位做着委员或顾问之类的工作。知识分子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主义色彩浓重,当她们转型成政客以后,很容易跟生活较真。但是生活不是搞学问,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她们执政的结果要么是无所作为要么是把方向带偏。
蔡女士上班之后的风格和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有点相似,这种相似大概是因为他俩都是法学博士而且都做过大学老师吧。这两人很擅长演讲,而且演讲的内容常常饱含着很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理想主义思想和愿望,听众一不小心就会觉得热血沸腾满脑子的星辰大海。但是回头看看落到实处的政绩,又显得碌碌无为。两年来蔡女士好像一直在民主自由领域努力耕耘,把发展经济这事儿给忘了,或者她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让民众变富。
致富从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大街上迎面而来的每个人都想致富,可是最终能富的人寥寥无几。个人变富都如此的困难,何况是一个“国家”呢?发展经济绝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反复的摸索、试错和坚持是很难实现的。对于致富的方法蔡女士目前应该还没有掌握,所以她只好把精力花在其他擅长的地方,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很敬业。
(蔡女士最喜欢展示给外界的形象)
咱们最严肃的《人民日报》都发鸡汤说了,千万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一旦方向错了那大好的年华可就浪费了。
直到今天,我们这边很多人对台湾地区的认识还是有点滞后,以为对岸依然是一个特别发达的经济体,而实际情况是那边现在就是我们一个二线城市的水平,并且还有可能继续往下掉。到底好不好娱乐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是最敏感的,港台的艺人这几年纷纷来大陆发展,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那152个越南人想留在对岸打工赚钱的话,可能是他们对那边的认识也是有点滞后的,劝以后可以考虑合法地进入我们的一二线城市,说不定机会要更多。但是越南人想要认识到这一点,或许是几年以后的事儿了。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好的一面很难被传播出去,但是不好的一面长期滞留在外,这就让外人对我们的误会很深,以至于去对岸玩的话还得证明自己的资产,反倒是越南人都不需要了。或许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媒体都有意识这么做,一边让国民以为自己家是幸福的,一边尽量让国民不要发现自己已经被超越。
(深圳福田区)
虽然对岸在经济上已经不具有优势,但是对岸在其它领域确实比我们强,比如蔡女士引以为傲的文化礼仪或者民主自由这些所谓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也常常让一些过去游玩的同学感到羡慕和感慨,那么对于这种软实力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是停下手头的工作立马去争取吗?当然不应该这么做,凡事都要讲究方法。
大部分30岁以上的人都会慢慢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小时候幻想的大人物。当他在某一天身心俱疲地回忆人生的时候,就发现人这一生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代也不过十多年而已,所谓的人生苦短嘛。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一生到底什么最重要呢?答案可能五花八门,但是多数人会希望自己可以更有钱任性一些。
每个国家的大多数国民都是普通人,如果满足了多数人的需求那么执政就是成功的。多数人的需求常常把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毕竟他们更在乎的是就业、工资、税收、物价,这个不仅发展中国家是这样,发达国家也是这样。法国的司机穿着黄马甲上街丢瓶子,正是因为那个非常理想主义的总统马克龙在经济方面让他们很不满意,而不是民主和自由落在其它人身后了。
正是多数普通人的整体需求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整体面貌,当大家都把有钱任性作为人生目标的时候,整体经济实力自然就强了;当某一天大家赚钱赚腻了,开始一个个地关心起个人权利和文化礼仪这些比较精神文明的东西,那么所谓的软实力也自然就加强了。
(历史的进程勇往直前)
这种需要多数人集体改变的东西,属于历史进程的范畴,历史进程注定是个人无法左右的,去唤醒去斗争不过是螳臂当车。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早点认识自己,在最好的10多年里尽量不要做违背历史进程的事情,多做点让自己过得更好的努力,才不会在回首往事的时候,因为虚度年华或者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会被女朋友或老婆嫌弃而觉得窝囊。
目前我们和对岸相比,不同的领域各有千秋,这个是两边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后来的发展方向造成的。彼此在面对面的时候应该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互相补充,最后达到共同进步才是最好的结果。这个道理对岸是不懂呢,还是在故意回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