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hone不能“美国制造”?乔布斯当年就给出了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
如果乔布斯当年在美国制造苹果电脑的尝试没有失败,或许今天特朗普就不用想方设法逼苹果将iPhone组装供应链迁回美国了。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为了振兴美国制造业,一直力推苹果等科技巨头将生产线转移到回美国,为此甚至不惜对中国加征惩罚性关税,彭博社上周撰文称如果关税加至25%,苹果供应链考虑将iPhone生产线移出中国。
富士康车间
实际上苹果为了响应特朗普的号召,年初已经宣布启动了2450亿美元的回流美国计划。今年苹果就为美国劳动力市场增加了6000个工作岗位,上周又宣布耗资10亿美元兴建新园区。
特朗普发推称苹果资金回流计划是美国工人的胜利
但 iPhone、iPad 等主要产品的生产组装,仍然得依赖中国以及其它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苹果美国制造的结局,或许在 30 多年前就已经注定。
美国制造的苹果电脑,是怎么变成一个烂摊子的?
上世纪 80 年代,包括戴尔、惠普和康柏等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生产线从本土迁往亚洲等海外地区。然而苹果没有这样做,因为乔布斯认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必须紧密结合。于是苹果非但没有关闭工厂,还决定在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和德克萨斯等州开设新工厂来生产苹果电脑。
1983 年,苹果一座生产麦金塔(Macintosh)个人电脑的工厂在加利福尼亚落成,就位于苹果当时的总部对面。据当时参观过的记者介绍,这座工厂高度自动化,人力仅占整个制造成本的 2%,乔布斯对这里生产的麦金塔电脑十分骄傲:
这是一台美国制造的机器。
工厂的装潢也保持了苹果一贯的极简风格,墙面被统一刷成白色。乔布斯希望建立像日本工匠精神般的制造业文化,曾担任苹果电气工程师的 Randy Battat 回忆道:
史蒂夫对日本的制造工艺有着很坚定的信念,日本人被誉为制造业的魔术师,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准时交付而且部件零缺陷的工厂。
苹果麦金塔工厂内部
但还没等工厂走上轨道,乔布斯就在 1985 年被迫离开了苹果,这些工厂很多仍被保留下来,却成了乔布斯苹果生涯的一大败笔,也给苹果留下了一个烂摊子。1988 年,来自法国的自动化专家 Jean-Louis Gassée 被时任苹果 CEO John Sculley 任命为苹果产品总监,接手苹果产品的制造工作,当 Gassée 花了两天时间了解苹果加州“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后,他发现乔布斯打造的美国制造生产线,其实并不成功。
Gassée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回忆,在一次轮班结束后,他拿起一把扫帚,扫过那些在生产线中掉落的零件,Gassée 认为“ 这真的是一种耻辱”。直到 1992 年麦金塔在美国的生产线全部关闭,这些工厂都未曾达到过乔布斯当初设想的产量,而 Mac 电脑销量在 90 年代中期的暴跌也让库存激增,苹果也不得不接受生产外包,本土制造的梦正式破灭。
实际上乔布斯在离开苹果后,也曾为制造 NeXT 的个人工作站投入 1000 万美元建设工厂,最后也以失败告终。这两次失败也让乔布斯不再固执,重新执掌苹果后他让来自康柏的蒂姆·库克担任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苹果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就此开始。
库克在富士康工厂
目前苹果的供应链遍布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且中国供应商的比重逐年提升,富士康坐落的郑州市已经变成一座“苹果城”,每天能够生产50万部iPhone。而上海火箭村的6万小镇青年,造出了全球一半的iPhone。
图片来自:界面
事实也证明,硅谷非但没有因为将供应链外包影响产品开发,反而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和软件设计中心。而当年苹果麦金塔工厂的旧址,房价也涨到了 110 万美元,苹果几乎不可能在这样的地方组建生产线了。
想让iPhone回美国制造,这事没那么容易众所周知,**海外国家和地区更加低廉的用工成本,是苹果选择在中国等国家制造iPhone等产品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想让iPhone回到美国组装生产,除了用大幅提高进口关税来威逼,也砸下真金白银利诱。
去年威斯康辛州政府为吸引富士康来建厂提供了高达40亿美元经济奖励,条件则是富士康在该州投资100亿美元,创造1.3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向外国公司提供的最大一笔补贴,今年6月特朗普还亲自出席富士康工厂动工仪式,并称赞“这家工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不过这家工厂的主要业务是生产LCD液晶显示屏面板,随着苹果逐步拥抱OLED屏幕,富士康美国工厂落成之后LCD屏幕可能已经被苹果全面抛弃,这座工厂也不太可能成为iPhone回归美国制造的转折点。
要让iPhone回美国制造,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实现的难度之大,远非特朗普说的那么容易。**要知道苹果为什么不在美国制造iPhone,得先看看苹果为什么选择中国等国家生产iPhone。**其实这并不能单单用人力和土地成本低廉来概括,工人的操作技巧和熟练度、工厂对产品线的灵活调整,这些都是在美国难以实现的。
当然,政府的巨额铺贴和廉价劳动力是中国吸引苹果的重要原因。《纽约时报》曾调查过富士康郑州工厂,这座600万人口的城市现在已被当地人称为“苹果城”,每天能生产50万部 iPhone。据报道当地政府为吸引苹果落户,为富士康提供了超过15亿美元(约103亿RMB)资金,用于修建发电厂和员工宿舍等基础设施,还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约690亿RMB)用于扩建机场,并提供极为便利的通关程序。这座全球最大的iPhone工厂于2010年开始运行,当年郑州市的GDP也才4000亿人民币。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除了更低的用工的成本,中国还有更多能够更出色地完成任务的技工。一位苹果高管曾估计,管理指导制造苹果手机的 20 万装配线工人需要大约 8700 名产业工程师。苹果分析师预测,在美国要招到那么多合格的工程师需要 9 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只需要 15 天。中国工厂对于 iPhone 生产需求的完成度也出乎苹果预料,一位苹果前高管曾对《纽约时报》说过这样一件事:
苹果在最后一刻更改了 iPhone 的屏幕设计,导致整条流水线需要改装。新的屏幕面板在午夜运达工厂。一位工头叫醒了宿舍中熟睡的 8000 名工人,每个人发一块饼干和一杯茶,半个小时之内在岗位上就位,开始长达 12 小时的工作。他们把每一块新屏幕镶嵌到面板上。仅仅用了 96 个小时,这家工场的产量就达到每天 1 万台 iPhone。
这位苹果苹果前高管对中国生产线工人的评价是:
他们的速度和灵活性难以置信,没有哪家美国工厂能够匹敌。
凭借物美价廉的服务,中国供应商也越来越受到苹果重用。根据苹果公布的 2018 年 200 大供应商名单,中国大陆的供应商从去年的 27 家增加至 34 家,此外中国台湾的供应商最多,有 51 家,相反美国供应商数量有所下降。
2018 苹果供应商分布,图片来自:宁南山
苹果表示这 200 家供应商包揽了苹果 2017 年全球原材料,制造和组装支出金额的 98%,从中也可窥见苹果对中国供应商的倚重。除了中国供应商数量的增加,在苹果产品最重要的 6 类零部件(显示面板、半导体器件、摄像头模组、功能器件、被动元件和结构)中,中国供应商涉足的从去年的 3 类增至今年的 5 类。
京东方也是苹果供应商之一,未来或为 iPhone 提供 OLED 屏幕,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而在 2012 年,苹果公布的中国大陆供应商只有 8 家,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尽管特朗普一直鼓吹“美国制造”,但苹果在中国等海外供应链的布局有增无减。如果这个趋势一直持续,中国供应商甚至会威胁到美国在半导体的领先地位,这也被认为是特朗普不惜代价也要挑起中美贸易战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制造 iPhone 可行吗?如果真的要在美国生产组装 iPhone 到底可不不可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通过三种方案进行分析:
全球采购原料,全球生产零件,美国组装;
全球采购原料,美国生产零件,美国组装;
美国提供原料,美国生产零件,美国组装。
根据麻省理工研究团队分析,第一种方案会让一部 iPhone 的生产成本提高 30~40 美元,除了美国更高的人力成本,主要还由于需要支付更高的物流成本。而这已经是三种方案中成本最低的一种了。如果苹果还要在美国本土生产零件,成本至少提高 100 美元。以 iPhone 成本最高的组件屏幕为例,生产主要外包给三星和台积电,工厂集中在亚洲,美国的工厂也无法满足产能需求。
iPhone 各组件成本构成
至于生产原料则是先天条件,手机生产需要各种稀土材料,比如 iPhone 铝合金外壳所需的铝土矿美国就没有,而目前全球 80% 的稀土供应来自中国。由此可见,从手机原料提供到生产和组装,不太可能完全在一个国家内完成。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供应链也有聚拢效应。
当组装产品的工厂都集中在一个地区,生产零件的供应商也会随之靠拢,为苹果提供大猩猩玻璃的康宁就在几年前将大部分产线从美国迁往日本和台湾,康宁首席财务官 James Flaws 曾表示:
我们的客户在台湾、韩国、日本和中国。我们可以在本国生产玻璃,然后用船运出去,但那需要 35 天。我们也可以空运,但费用要贵 10 倍。所以我们在装配工厂附近建自己的玻璃厂,而那些工厂都在国外。
目前苹果的供应链集中在东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供应商数量占了全球近 7 成,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要大范围转移并不现实。因此特朗普如果真想要苹果在美国制造 iPhone,除了要说服苹果,还要想办法将整个生产和组装供应链搬到美国,最后还要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目前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就面临招不到人,要从中国调派工程师的窘境。在美国制造苹果产品,看起来就像个不可能的任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李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