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起诉中国公民“网络窃密”,有什么新鲜的?
(文/观察者网 朱新伟)美国司法部副部长、联邦调查局局长开发布会,国务卿和国土安全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同一天,“五眼联盟”国家纷纷发表立场一致的声明……美国这次造势控诉中国“网络窃密”,对两名中国公民采取刑事指控,显然做了精心准备,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告诉观察者网,美方这次的套路,表现出战略焦虑情况下的“歇斯底里”心态。
当地时间本周四,美国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对两名中国公民朱华(音译,Zhu Hua)和张士龙(Zhang Jianguo)的起诉书,指控二人攻击了美国海军、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能源部以及多个行业的企业。美方声称,攻击行动的目标是获取知识财产与机密商业和科技数据,从而给予中国企业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美国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资料图)
美国司法部声称,中国黑客组织入侵了超过40台与美国海军相连的电脑,盗窃机密数据,包括10多万海军人员的社保号码和出生日期信息。
与此前美国一贯的栽赃“套路”不同的是,这一次,美方说至少其他11个国家的公司也遭到中国 “黑客组织的网络入侵”,包括巴西、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印度、日本、瑞典、瑞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英国。
同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与美国共同组成间谍团伙“五眼联盟)均发表声明,措辞大同小异,配合美国的指控。加拿大通信安全机构(CSE)声称:“中国需要对最早开始于2016年初的MSP入侵负责。”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发言人则说:“中英两国关系及坚固并具有建设性,这也允许英方对双方之间的差异,特别是中方对英国的黑客攻击和工业机密盗窃行为提出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12月21日)迅即做出回应,指出美方捏造事实、无中生有,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损害中美合作,性质十分恶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这一事件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在网络空间中用这种方式来挤压中国,所谓“规范”中国的行为,美国当局内部耍这种套路的那票人一直在。他们分布在美国智库、司法、国安情报系统内。2014年,美国就曾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过中国5名军官。
但是,在此之前,美方一直强调的是中国“偷美国知识产权”,而这次美方强调的是中国“偷全世界”。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种变化,即意味着美国认为它单独一家向中国施压已经失效,必须“抱团”搞。
第二,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还有“战略自信”,“战略焦虑”程度没那么高的时候,谈判相对而言还是讲道理的;而现在,特朗普政府已经彻底不讲道理了。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要搜集情报的,当今网络时代亦是如此。这其中,必然包括人员情报、科技情报、产业情报等。
大规模的商业竞争,国家力量天然地是有介入因素的。2000年时欧盟才得知,美国国家安全局在1990年代利用“天梯”系统(Echelon,“五眼联盟”美英澳加新五国组建的窃听系统)窃取了空客与沙特政府之间的通信,获知空客贿赂沙特官员,从而让空客60亿美元的大单子拱手让给麦道(现为波音公司的一部分)。
当时欧盟质问美国,你怎么拿这东西监控我?美国说我就是监控你,但我是有节操的。它画的一条所谓“底线”是,你不能拿你窃取来的情报直接交给本国的公司,我把贿赂的消息提供给沙特政府,从而保障了波音的“正当竞争”。前中情局长James Woolsey在《华尔街日报》写文章解释“我们为什么要监听盟友”,公开就说“我们窃听,因为你们行贿啊”。
美国对抗中国的逻辑链是:1,把中国在网络空间正常的情报搜集与商业情报混为一谈;2,把搜集商业情报和窃取知识产权混为一谈;3,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归咎于窃取西方知识产权;4,基于上述“逻辑”,美国要求中国停止在网络空间的一切活动。美方这种做法已经违背基本的常识,是战略焦虑情况下的歇斯底里。而且,这些都是美方单方面要求中国遵守的,美方自己不承诺遵守任何东西。这种要求能答应吗?绝不可能。
第三,这一****事件跟中美经贸谈判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90天中美谈判窗口期内,美方要施压中国所谓“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而这已经超出经贸谈判的范围,是情报系统之间的事务。于是,美方试图采用“道德压力”迫使中方接受所有条件。倒过来讲,中方在之前的谈判中没有让美方得逞;假如美方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那它就没必要再上演今天这一出戏码,直接坐等中方兑现条款即可。中美经贸谈判应该在怎样的气氛下展开,双方有着不同的认知。中方认为双方要进行和平、友好的谈判,而美方则认为要施压,美方“布置作业”让中方完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