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佩·埃斯科巴:“大欧亚工程”和“一带一路”,普京会怎么选?
【翻译/观察者网张成】“大欧亚工程”(Greater Eurasia)的概念在俄罗斯的顶级学界和政策高层中被讨论已经有些时日了。本周,这项政策呈交俄罗斯政府内阁,看起来即将被载入史册,成为在可见的未来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主要指导原则,尽管没有什么宣传。俄罗斯总统普京毫无条件地参与其中,助其成功。早在2016年召开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就提出了“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构想。
《亚洲时报》网站自由记者佩佩·埃斯科巴2018年12月13日刊文:《“新丝绸之路”将如何融入“大欧亚工程”》
过去的一周里,我有幸在莫斯科与参与“大欧亚伙伴关系”的俄罗斯最顶尖的分析师和政策制定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
其中有三个人非常突出:一是俄罗斯智库瓦尔代俱乐部项目总监、南方世界政治与经济专家雅罗斯拉夫·里斯夫利科(Yaroslav Lissovolik);二是《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下的地缘经济战略》一书作者格伦·戴森(Glenn Diesen),这本书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名誉主席卡拉加诺夫(Sergey Karaganov)教授,他在办公室中接见了我,我们进行了私下的交流。
瓦尔代俱乐部对“大欧亚伙伴关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详细地剖析了“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面向大洋》系列中的第六部分“重新发现认同”。这部分内容发表于去年9月,由长期关注俄罗斯远东问题的学界专家撰写,由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太平洋国立大学的昂尼德·布里亚克领衔,项目主管卡拉加洛夫参与协调。
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理念的核心是“重返东方”,或称“重返亚洲”,因为亚洲是其未来经济和技术的主要市场。这意味着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将与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或称“一带一路”倡议相伴而生。但是,这种高阶版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莫斯科会忽视其与欧洲的密切联系。
俄罗斯的远东问题专家们非常关注“俄罗斯精英中很大一部分是欧洲中心主义者”的问题。他们深知俄罗斯的经济、人口和意识形态环境几乎都与欧洲紧密相连,这种状况持续已有三个多世纪。他们意识到俄罗斯从欧洲借来了高雅文化和军事组织体系。但是现在,他们认为俄罗斯是时候作为欧亚大陆的一股强大力量受益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多文明融合”;俄罗斯不再仅仅是一个贸易中转站或欧亚大陆的一个连接点,俄罗斯更是“文明的桥梁”。
成吉思汗的传奇
我从访谈中,尤其是与里斯夫利科、戴森和卡拉加诺夫的对话中,我所了解到的一些事情完完全全是具有开创性的——这些问题几乎被西方世界集体忽视了。俄罗斯试图创建一种新的范式,不仅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更在文化层面和意识形态领域。
现在的时机当然已经成熟。东北亚地区已经陷入了权力真空。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政策都是要遏制中国。日本和韩国与俄罗斯走得更近,尽管速度缓慢,但趋势明显。
从文化上来说,追溯俄罗斯的过去,“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分析师们可能会让曾被误导过的西方世界感到迷惑。在卡拉加诺夫指导下瓦尔代俱乐部发布的报告《面向大洋》提到了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它“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并在欧洲陷入黑暗时代的时候,使其积极拥抱最好的东方文明”。拜占庭激励了俄罗斯转而信仰东正教。
报告也强调了蒙古人对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影响。“大多数亚洲国家的政治传统都基于蒙古人的政治遗产。可以证明的是,俄罗斯和中国的根基都是成吉思汗的帝国”,报告中这样写道。
如果当今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可能被认为是威权政治(或是像法国、德国认为是一种“禁锢主义”的代表)的话,那么俄罗斯学界的顶层会争辩说,由军事实力保护的市场经济表现得比西方危机四伏的自由民主主义有效得多。
随着中国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西发展,“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注定会相遇和融合。欧亚大陆上高原、山脉与沙漠纵横交错,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卡拉库姆沙漠。欧亚大陆地面上最好的路线要么经过俄罗斯,要么经过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从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来说,俄语仍然是蒙古、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通用语。
这让我们关注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升级的极端重要性,西伯利亚大铁路是现今连接欧亚大陆的核心。与此同时,中亚地区各个“斯坦”国家的交通系统也与俄罗斯的交通网络相连。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不久的将来注定会被中国建设的高铁网络进一步强化。
伊朗和土耳其也在推进他们自己的“重返亚洲”战略。伊朗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在12月的早些时候获得通过。伊朗和印度也将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伊朗是国际北南交通走廊的重要参与者,它对于进一步推动俄罗斯和印度的经济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5个里海沿岸国家近期达成协议后,里海再次成为了欧亚大陆中部最主要的贸易节点。俄罗斯和伊朗决定合作共同建设一条通向印度的油气管道。
哈萨克斯坦则证明了“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互补性。哈萨克斯坦既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对于欧亚大陆通向日韩的门户、俄罗斯通向东北亚的门户符拉迪沃斯托克而言也是如此。
俄罗斯地区战略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将中国北部省份与欧亚大陆相连,通过赤塔、伯力实现完全互联互通。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俄罗斯希望将远东地区的宝石、农业、淡水、矿产、木材和油气资源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在亚马尔半岛建设液化天然气工厂会使得中国、日本和韩国极大受益。
共同体的精神
“欧亚主义”最早成型于20世纪初,是由地理学家萨维茨基、地缘政治学家维尔纳茨基、文化历史学家伊林和许多学界人士共同提出的,他们认为俄罗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独特而复杂的融合体,俄罗斯人属于“完完全全的欧亚共同体”。
这些概念当然仍然适用。但是正如瓦尔代俱乐部的分析人士所辩称的那样,升级后的“大欧亚伙伴关系”概念“并不以对抗欧洲或西方世界”为目标,它仍然至少要包括欧盟非常重要的部分。
中国的领导层则不仅将“一带一路”视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走廊,更将其视为民心相通的“共同体”。俄罗斯对待“大欧亚伙伴关系”也用的是类似的词:聚合性(即“共同体精神”)。
正如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合作组织专家亚历山大·卢金(Alexander Lukin)多次强调,包括在他的《中国与俄罗斯》一书中也提到:新和睦——一切都关乎“大欧亚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北南交通走廊、金砖国家、“金砖+”和东盟之间的相互联系。
俄罗斯学界里百里挑一的人物——那些瓦尔代俱乐部和高等经济学院的专家们,以及中国顶尖的政策分析人士步调一致。卡拉加诺夫本人也不断强调“大欧亚伙伴关系”概念的形成与中俄伙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从上海到里斯本、新德里和摩尔曼斯克的经济、物流和信息合作的共同空间”。
当然,“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概念仍然在不断发展。我通过在莫斯科的访谈发现这是一个颇大的雄心壮志,它将俄罗斯摆在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十字路口,连接北部的欧亚大陆、中亚和西南亚的经济体系。
正如戴森所提到的那样,俄罗斯和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盟友,因为他们有着“重塑全球价值链、发展多极化世界的共同目标”。毫无疑问,中国发展世界级的技术平台的行动让美国产生了很大的不满。而从宏观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若能与俄罗斯力图扩大与大欧亚地区经济联系的行动形成一致的和谐步调,那么这将是非常完美的结果。
时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妖魔化、遏制、制裁甚至是战争叫嚣的疯狗会狂吠不止,但是欧亚大陆一体化的进程却会浩浩荡荡,持续前进。
(观察者网张成译自2018年12月13日《亚洲时报》网站,马力校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