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亭:装备最先进的美械王牌主力,是如何在东北灰飞烟灭的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光亭】
从抗战后期开始,美械化就是国民党军队中装备水准最高的标志,一般来说只有深受器重的主力部队才有装备美械的待遇。而由于当时各种主客观情况的限制,即便同是美械部队,装备水平也是参差不一的,其中美械化装备水准最高最先进的,毫无疑问当属1942年7月在印度组建的驻印军。
抗战时期美国援助中国的武器装备,按照负责美援分配的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的计划,是打算分为三部分,在印度的驻印军(1944年8月驻印军又扩编成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这2个军5个师,其中新1军只下辖2个师)称为“X部队”;在滇西的30个师称为“Y部队”;在广西桂林的30个师称为“Z部队”。
美械部队的步兵武器主要是M1903A1“春田”步枪、M1/M1A1“汤姆森”冲锋枪、M1卡宾枪、M1918A2型BAR轻机枪、M1917A1重机枪,步兵连配60毫米迫击炮、步兵营配“巴祖卡”火箭筒、步兵团配81毫米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这些基层步兵单位的装备,各类美械部队差异不大。
差异最大的是军师级直属的重武器,也就是配属炮兵。驻印军每个军编有1个105毫米榴弹炮营(12门)和1个75毫米山炮营(12门),每个师编有1个75毫米山炮营(12门)。相比之下,滇西的“Y部队”的重武器装备严重缺编,通常1个军才编有1个75毫米山炮营,只相当于驻印军1个师的炮兵力量,而师一级基本没有直属炮兵。
驻印军的炮兵力量是所有美械部队里最强的,图为美制75毫米山炮
至于“Z部队”由于抗战结束就根本没有实现装备,最后实现美械化的就只有驻印军的2个军5师和滇西“Y部队”的13个军39个师。另外在国共内战开始后,国民党军又将“Y部队”13个军的后备装备,主要是轻武器装备了一批部队,称为半美械部队,这种半美械部队没有105毫米榴弹炮、37毫米战防炮和81毫米迫击炮,只有75毫米山炮、60毫米迫击炮和步兵武器。
由此可见,只有驻印军才能算是真正的美械装备部队,不仅火炮多,而且还由于直接在印度接收美援装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吉普车、十轮卡、火箭筒、火焰喷射器以及步话机的数量都大大超过其他美械部队,甚至军服、单兵装具也都是全套美式的。所以,新1军和新6军被称为“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
新1军和新6军到底哪家强
新1军和新6军被誉为驻印军的“双子星”,那么新1军和新6军到底哪家强?现在很多人因为受到不实宣传的影响,都认为孙立人的新1军更强,孙立人也被吹捧成“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先来看看新1军和新6军的起家部队。
新1军的起家部队是孙立人担任师长的新编第38师,1938年3月新38师是由财政部税总团改编而来,虽然孙立人是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新38师的团营军官中也有不少曾在英美学习过军事,但总体素质还不是很严整,有相当部分军官并不是军事科班出身。尽管孙立人从一开始就以正规军的标准来进行训练,但毕竟还是和正规军有所距离。
就以1937年的淞沪会战来说,当时孙立人还只是税警总团第4团团长,而他指挥的税警总团第4团在作战中就没能顶住日军的猛攻丢失了阵地,和第5军、18军等正规军的王牌部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新38师师长孙立人
新6军的起家部队是1938年10月组建的新编第22师,新22师的军官主要来自国民党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团营连各级军官基本上是清一色的黄埔生,首任师长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邱清泉。所以军官阵容要比新38师齐整多了。新22师和第200师、荣誉第1师一起组成了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军,所以新22师可以说是出身“名门”。
在1939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西南各军进行了一次校阅,最后的评比结果是“第5军为西南各军第一,新22师为第5军第一”,校阅组主任杨缙之中将的评语是:“新22师训练优良,军纪良好,团结力固,战斗力强。”
在抗战战场上,新38师有仁安羌大捷的荣誉,但新22师毫不逊色,有昆仑关大捷的辉煌,而且新22师在昆仑关是和日军号称“钢军”的精锐之师第5师团第21旅团正面对抗,对手的含金量远比新38师在仁安羌的要强。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的战后报告就提到:“在昆仑关,中国军队比任何地方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新22师在昆仑关大捷中力挫日军精锐第5师团
1942年,新22师和新38师都被编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结果由于缅甸战役失败,新22师经历了在所有远征军部队中最艰辛的野人山撤退,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原始森林中艰难跋涉了114天,行程超过600公里,和新22师一起行动第5军直属部队在内的1.5万人最终只有约2000人活着到了印度,幸存者几乎只有百分之十。
而新38师则是这场大撤退中,所有远征军部队里建制保留最完整损失最小的部队。但是经历过野人山地狱锤炼的新22师幸存下来的官兵,无疑意志、作风和生存能力都是非常过硬的,是真正百战余生的老兵,而以这些老兵为骨干再加上来自国内的补充兵员在印度重建的新22师,更是可以说浴火重生百炼成钢的王牌,在兵员素质上是胜过新38师的。
1942年10月,由新38师和新22师为基础分别扩编为新1军、新6军,新1军军长由原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升任,新6军军长由原新22师师长廖耀湘升任。廖耀湘虽然是黄埔六期,资历稍浅,但他还曾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有相当的现代化军事理论,并不比美国军校毕业的孙立人逊色。
1943年10月,新1军和新6军并肩开始反攻,接收了美式装备和训练之后,这两支精锐部队在反攻过程中,也是新6军成绩更高,重创号称“丛林之虎”的日军第18师团,歼灭日军约2万人,攻占重镇瓦鲁班,还缴获了日军第18师团的关防大印——这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战期间唯一缴获的日军师团关防!
被新6军缴获的日军第18师团关防大印
1945年1月,第6军又被空运回国,作为军委会直接控制的总预备队,后来参加了抗战的最后一役湘西会战。
日本投降以后,第6军又最早进入南京,并担负了驻华日军投降仪式的警卫部队。这份荣耀可不仅仅因为第6军是纯正的中央军嫡系血脉,而更重要的是新6军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不然也不可能服众。
东北战场上被零敲碎打
1946年2月,新1军和新6军又一起被调到东北,投身内战。
由于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最初只投入了7个军22个师,约20万人的部队,随着在东北控制的大中城市和交通线越来越多,都需要派驻守备部队,这样不但机动兵力越来越少,而且分散守备各地的部队也成了解放军最理想的打击目标。
新1军就是在这样零敲碎打的情况下,先后有6个团被解放军消灭或重创,损失兵力几乎达到了总兵力的三分之二,尽管不断得到补充,但战斗力还是大幅下降。
就以新1军起家部队新38师来说,在1946年4月就被打了个下马威,有4个整连在兴隆泉被歼灭。1947年1月,新38师113团又在其塔木遭到重创,几乎全军覆没。1947年5月,新38师的另一个主力团112团在老爷岭遭到了覆灭性打击。
相比之下,新6军的部队表现要更好一些。如第50师(在1945年3月改隶新1军)149团在1947年3月的德惠之战中击退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进攻,由此获得了“中正团”的称号。
而新6军的起家部队新22师66团在1946年2月的沙岭之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付出了三倍于66团的伤亡,依然没能啃下这块硬骨头。林彪在战后总结中评价为“打破抗战、内战以来任何一次夜战的激烈程度。”
在东北战场最著名的四平争夺战中,也是新6军迂回突破成功,从而迫使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而在同一场战役中的新1军表现就乏善可陈。
在1947年12月的沙后所之战中,新22师的65团面对东北民主联军优势兵力的围攻,坚持到了援军赶到,逃脱了被全歼的命运。
由此可见,在东北战场,新1军的表现也远远不如新6军。所以,在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中,新1军的战绩是最差的。
在东北新6军也比新1军表现要好
这一原因既有新1军的老军长孙立人被调离,对作战指挥有一定影响,也有新1军部队的底子毕竟还薄弱了一点,抗战以来确实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恶战硬仗,加上负责东北军事指挥的杜聿明、陈诚对并不是纯正嫡系的新1军在使用上也不如对新6军那样照顾,新6军的基干部队新22师本来就是杜聿明第5军的旧属,在待遇、使用上都会有所偏向,所以新1军在东北战场上连遭败绩也就不奇怪了。
1947年11月,东北国民党军进行了重新编组,新1军的骨干新38师调出,和暂编56师、暂编61师组成新7军,而以暂编53师补入新1军;第6军的14师调出,和暂编59师、54师组成新3军,以暂编62师补入新6军。等于是把原来的两个王牌军拆成了四个军,对于这样的做法,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样用王牌部队带动二流部队,迅速提升整体战斗力,有的则认为这样二流部队会拖累原来的王牌,反而拉低了整体战斗力。
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1948年9月,东北大地上的国共大决战——辽沈战役打响,新1军、新6军以及衍生而来的新3军、新7军都走到了最后的覆灭结局。
辽沈战役开始时,新7军和60军一起被围困在孤城长春,在经过了解放军长达数月的围困之后,长春城内粮食消耗殆尽,守军虽然有少量空投接济,但还是杯水车薪,官兵口粮配给一再下降,最终难得一饱。同时解放军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策反,60军首先宣布起义,解放军随即接管了60军防区,和新7军只隔了一条街。
此时新7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而且无险可守,士气已经极为低落,继续抵抗毫无意义,因此得不得开始与解放军接洽,最后于10月19日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
以新38师为骨干的新7军最终在长春向解放军投诚
解放军主力南下北宁线进攻锦州之后,在沈阳的新1军、新3军和新6军都被编入了由原来新6军军长廖耀湘任司令官的西进兵团,由沈阳驰援锦州。但廖耀湘先是惧怕解放军是在围点打援,进攻锦州的用意是引诱沈阳援军出动进而围歼援军,所以迟迟不敢放胆西进,反而攻占彰武以切断解放军补给线,来围魏救赵。
解放军攻占锦州后,对于西进兵团的下一步行动方向,廖耀湘又和蒋介石、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反复讨论,结果整整耽误了五天才开始行动。
面对解放军在辽西走廊锁喉要地黑山、大虎山的阻击,在这样决定全军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廖耀湘竟然还有派系亲疏的小心思,一开始投入的青年军第207师和新6军169师(原暂编62师)都不是自己的嫡系,而把最具战斗力的嫡系新22师始终雪藏不用,结果没能一举攻下黑山和大虎山。
等到锦州方向的解放军主力合围而来,廖耀只好指挥部队仓皇向营口撤退,在台安遇到解放军独立第2师阻击,又错误判断为解放军主力已经截断了向营口的退路,再转向沈阳撤退。大兵团接连仓促变更行军方向,自然会引起很大混乱。
廖耀湘的指挥失误是西进兵团覆灭的原因之一
解放军主力可没有丝毫耽搁迟疑,6纵一天两夜急行军250华里,创造了解放军在黑土地上急行军的最高纪录——于10月25日18时赶到厉家窝铺,堵住了廖耀湘兵团的退路。
廖耀湘深知解放军主力正在兼程赶来,如果不能突破6纵在厉家窝棚的阻击,那就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了,因此拼尽全力展开攻击,先是集中全部重炮进行猛烈轰击,再以步兵在炮火掩护下以整营整团冲锋。6纵凭借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硬是击退了国民党军14次冲击!牢牢封住了西进兵团的退路,为主力赶来赢得了宝贵时间。
26日凌晨解放军3纵赶到后,立即以一部兵力突入新3军腰部,将其拦腰截为数段。新3军先被6纵迎头一击,再遭3纵拦腰一击,由原来新6军14师为骨干的新3军便完全溃散,只有新3军军长龙天武带着几个人逃回沈阳。同时3纵7师更是大胆插入西进兵团纵深腹地,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搜索攻击,在一夜之间接连袭击了廖耀湘的兵团部、新1军和新6军的军部,彻底瘫痪了西进兵团的指挥系统。
到26日下午,西进兵团的5个军12个师被解放军合围在东起绕阳河,南到魏家窝棚、西至黑山、北到无梁殿方圆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区,东北野战军10个纵队从多个方向展开围歼,从26日晚到27日晨,就在一夜之间,西进兵团兵败如山倒,除了新6军新22师还曾向卧牛岗子东南组织过突围,其他部队完全失去了有组织抵抗。
到28日清晨,战斗基本结束,西进兵团5个军12个师,包括号称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主力的新1军、新6军在内,总共约10万人被全歼,其中廖耀湘等28名将级军官以下8.77万人被俘。
在解放军的迅猛打击下,新1军新6军在辽西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
不少人都会觉得诧异,像新1军新6军这样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头等王牌,怎么会在短短一两天里就全军尽墨?
首先廖耀湘在指挥上确实有失误,使西进兵团陷入了被解放军合围的困境,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1948年的辽西大战,曾经在印缅战场扬威异域的虎贲雄师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了。
因为在印度受训时,新1军新6军官兵远离家国故土,又有缅甸战败的哀兵之愤,一心一意要想打回祖国,士气高昂,再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以及美军的后勤补给和空中支援,那么在缅北反攻中力挫强敌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抗战胜利,新1军新6军回到国内,首先看到的是军政大员接收胜利果实的“五子登科”,接着又看到国民党不顾国家已经经历长期战乱急需休养生息而悍然发动内战,社会上腐败丛生民不聊生,到了战场上又为了各自派系利益而不顾大局,种种现象让官兵们的军心士气逐渐消沉。以至于在辽西走廊,面对解放军的迅猛攻势一败涂地,战败之迅速和彻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就这样,国民党军队中美械化装备最好最先进的精锐王牌,新1军和新6军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