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据新华社12月29日消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工作重点,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记者29日就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
金****融风险整体可控
“今年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明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曾刚表示,当前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宏观杠杆率基本企稳,原本较受关注的企业杠杆率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对影子银行、资金空转等问题整治,有效控制了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积累;不断完善公司治理、股权管理等基础性制度,重大风险隐患的防控取得了较大进展;地方政府隐形债务规模上升趋势得到遏制等。
“应该说,金融风险的增量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整体金融风险处于可控制范围,未来的主要工作,将从控制增量风险转向存量风险的稳妥处置。”曾刚说。
保持定力把握节奏
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
曾刚表示,尽管当前宏观杠杆率的总量已经企稳,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未来防风险工作的重点,在于有保有压、优化杠杆结构。
“有的主体,如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继续控制其杠杆水平,并有序化解存量风险;有的主体,如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市场预期,降低金融市场异常波动与共振的可能。”他说。
曾刚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化解是个艰巨、系统和长期的任务。因为风险隐患大,所以要继续坚持对规模的约束,将总体规模限制在可控范围;因为涉及面广,会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存量风险的处置过程中,一定要总体筹划,分类处理,有序推进,并根据实体和金融的承受能力,把握节奏和力度。
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曾刚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可以为稳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运用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政策工具,引导和撬动更多市场资金进入薄弱环节和领域,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他认为,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从供给端来说,要强化风险分担机制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要建立可持续的经营理念,适度降低对短期利润的考核力度;同时要加快银行资本工具的创新。
“资本是制约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加快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在需求端,曾刚认为,企业经营状况是影响其融资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加强放管服改革,加大降税减负力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企业也要聚焦主业,控制规模扩张冲动。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会进一步带动融资环境的改善,最终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新华社记者 李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