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关于我军新野战防空系统的“捕风捉影”-席亚洲
【文\观察者网 席亚洲】
本周,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后,俄军透露,虽然他们移交给叙利亚的S-300防空导弹并未投入此次作战,但是S-300系统所配备的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却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凭借这套系统,叙利亚军队成功抗击了以军的远程精确空袭。这次战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空地对抗作战的发展方向。本期军评,笔者就来跑一个火车,畅想一下我军未来的野战防空系统。
另一方面,本周末俄罗斯宣布其图-22M3战略轰炸机最新改进型图-22M3M首飞成功,这种轰炸机的意义何在呢,本文第二部分我们来说一说。
捕风捉影
快年底了,回顾一下这一年来笔者的工作,发现我还真是按照自己的公众号ID,兢兢业业的跑了一年的火车。
所谓“跑火车”,那自然就是对于笔者站在行业外,敢于根据现有消息瞎猜的风格的自嘲了。不过呢,火车这东西,大部分时候是在轨道上开,但也有出轨的时候……
比如说,上届航展上,笔者看到兵器装备集团推出的一款新型93毫米攻顶火箭弹,就瞎猜它是一个装有向下引爆的攻顶战斗部的反坦克火箭筒。但这次,终于得到证实,虽然都是叫“攻顶”,但这款93火箭的战斗部其实是装有钨合金预制破片的,它其实是一个有风偏修正功能的多用途弹药,和“狙击榴”的弹药类似,有在敌方目标顶上引爆的功能——这么一个“攻顶”……
据称这种弹药已经列装我军部队,可以用来对野战工事和暴露的集群人员目标进行射击,由于钨合金预制破片有较强的穿透力,所以也可以打轻型装甲车辆。可以说,这趟“列车”是开翻了……
93火的单兵掠飞攻顶,其实是智能空炸的意思……这真的是高铁翻车级别的事故……
还有呢,这次航展上笔者现场直播的时候采访彩虹公司的工程师,谈彩虹-7的发动机,当时这位有些紧张的年轻工程师(最主要他并不是负责彩虹-7,而是彩虹-10的设计师)说,彩虹-7用的是两台发动机,推力10吨。
虽然事后怎么想这个数据都不太对劲,但笔者还是在后续的报道中用了这个说法——不久前有媒体同行交流后,又向彩虹公司进行核实,才搞明白彩虹-7其实是用一台推力5吨的发动机……不过,他们表示,之所以工程师会口误,是因为彩虹公司有下一步开发更大的双发无人机的设想。
双发无人飞翼,那岂不就等于无人版的B-21了?有点亦可赛艇啊
类似的事情当然还有别的,比笔者严谨的施佬就曾说啊:“什么是大神,大神就是不会说错”,那笔者自觉也不是大神,所以如果说的事情最后和现实有差距啊,还得希望各位原谅了。笔者实在才疏学浅,消息渠道和资料也有限,又喜欢说自己的猜测和推理,这样真的难免犯错。
但大家也都知道,在军事这个领域,有些事情,连决策者都还没做出决策呢,更何况我们局外人去猜测……比如美国下一财年的预算到底是7500亿,还是7000亿,谁能猜得透特朗普下次大嘴一张会变成啥数字?
下面我们回到正题。
话说这2018年12月25日晚,以色列对叙利亚境内的多个目标进行空袭,多架战斗机在地中海上空发射GBU-39炸弹和巡航导弹,这些智能弹药飞过黎巴嫩上空,进入叙利亚境内,对大马士革周边进行了攻击。据以色列方面的说法,总共发射了26枚弹药。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28日报道称,俄罗斯向叙利亚提供的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成功协调叙利亚防空系统,击落了14枚以色列发射的导弹和炸弹,其中大部分是GBU-39精确制导炸弹,但还是有两枚落到叙利亚第128旅后勤中心范围内,造成了3人受伤。
俄罗斯“贝加尔-1E”地空导弹旅自动化指挥系统
在此过程中,以色列空军和上次利用俄军伊尔-20掩护自己一样,利用在贝鲁特和大马士革上空的民航客机作为掩护,俄军自动方控制指挥系统及时反映,由叙利亚的飞行调度员警告客机离开了危险空域。
卫星通讯社的报道还提到,这次作战,使用这套自动防空指挥系统直接指挥了“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及时实现了目标分类和敌我识别,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而S-300导弹则并未直接参加战斗。
“贝加尔湖”系统(54K6E)是苏联、俄罗斯防空指挥系统中很出名的一种
“贝加尔湖”基础上发展的新型55K6E系统内景,该系统配用于S-400导弹系统
通过这些消息,我们可以推断,这里说的很可能是俄罗斯地空导弹旅级指挥系统“贝加尔-1ME”系统,这一系统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空情自动化分析处理能力。它能够同时处理80个空中目标,同时指挥4个导弹营,12套导弹系统,144个火力单元(包括导弹和高炮),车上有2-5个显控台,具有可以直接连接包括A-50预警机在内俄军各种雷达的数据链,能够指挥S-75、S-125、S-200、S-300PMU、S-300V等远程防空系统,也可以指挥“通古斯卡”、“山毛榉”、“铠甲S1”等防空系统。它可以自动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分配给下属或友邻单位进行拦截。
这样的系统,能够对叙利亚军队此前向俄罗斯购买的大量“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S-200、S-125、山毛榉、S-300等各种俄制防空系统进行统一的指挥,充分通过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降低整个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提高拦截效率,减少误伤可能。
笔者之前曾说到过,自动化防空指挥系统可以说是帮助一个国家建立现代防空系统的最重要装备,它甚至要比简单的提供几种先进防空导弹更重要,可以说通过叙利亚这一战看得出,确实如此。
如果没有这样一套指挥系统,那么大量的中短程野战防空系统实际上是各自为战,因为在冷战时代,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付敌人向己方部队头上飞来的各种飞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甭管头上是什么目标,统统击落再说。然后通过空域划分,严禁己方飞机进入地面野战防空部队的火力范围之内。
这样的作战方式在冷战时代还是可行的,但是今天随着新一代远程空地打击手段的出现,这样的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了,一方面是GBU-39这类低阻小直径滑翔炸弹不容易被发现和击落,另一方面,随着己方部队的作战也越来越依赖无人机、巡飞弹、己方空军、陆航部队也必然经常要在己方头上飞过,野战防空系统没有完整的指挥,各自为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叙利亚此前几次和以色列的对抗,很大程度上就是吃没有系统化作战能力的亏。
当然了,这对于我军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军野战防空系统在这方面其实想得还是相当长远的,早在陆军考虑购买S-300V导弹的那个时期,就已经明确了,陆军也要建立起空中情报和指挥控制能力(C3)。红旗-16导弹在装备部队后,经常被称为“小红9”,不仅是因为它的射程比红旗-9短,更多的是因为它在系统中的地位却和红旗-9类似,也就是充当起整个防空系统的信息核心,为整个集团军防空旅和下属各旅的防空分队提供空情信息(信息的来源除了自己的雷达,也包括与之联通的空军空情网络)。
但尽管如此,红旗-16在历次的演习中表现仍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又开发了红旗-16B导弹,提高了射程。这也表明,光有系统也是不够的,系统的力量说到底,还是要靠武器的性能来体现的,你把一堆老旧装备,连上5G网络数据链,也是打不过人家的……
合适的火力系统到底是什么样,这就是目前困扰全世界的难题了。
PGZ-04系统实际上是雷达搜索,光学瞄准,再加上25高炮射程、精度都并没有比俄罗斯ZSU-23-4有根本性的进步,所以其实际的作战效能也就那么回事,到后期变成弹炮合一系统,主要发挥FN-6导弹的威力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干脆将性能较好的新型地空导弹和雷达,25高炮结合,组合成类似“铠甲S1”的弹炮结合系统,FK-1000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尝试,如果能够给25炮用上智能定距弹,或许其效能会还不错?
从俄制防空系统的“叙利亚战记”和前几年国内演习对抗经验,显然我军也对于防空作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陆军野战防空火力系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笔者在公众号里已经提到了,我军近年来的招标中,出现了25毫米机关炮中标的消息,或许表明我军对于野战防空系统的性能和价格的平衡,有了新的想法,通过一些价格较低但也有较高效能的武器,或许可以提升防空系统对一些新型目标的作战效能。
采用北奔底盘的装填车出现在了航天集团的展区,说明天龙系统是结合了北方工业、航天科工、航空工业三家集团产品的合作产品,这其中航天很可能是提供了先进的快速装填技术
“天龙30”导弹的装填车和发射车,它的装填车的装填系统左右两侧分别装了天龙30和天龙50导弹发射箱,是为了表明这种车可以为这两种导弹系统提供配套
但有一个消息,我觉得或许能让我们一窥未来我军野战防空系统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据消息,在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天龙30”导弹
在现场展板就展示了价格比较低廉的,与现在出售的天龙50同款的装填车,据称,这款装填车由于吊装、装填速度比传统的吊车快,所以也很可能成为我军未来箱式火箭炮系统的装填车,这将可以大幅度提高装填速度
红旗-16采用的还是类似咱们现在箱式火箭炮的吊车装填,之前施佬的公众号也介绍过,这种模式其实装填速度有点慢
红旗-9的装填“机械手”是从S-300学来的,当然咱们结构比它更简单了
而航天科技为天龙-50\30提供的装填吊车有点类似于红旗-9(上)和S-300(下)的概念,基本上就是一个机械手臂,装填速度就快得多了,兵工和航天这次合作之后,据说打算把这种技术扩展到箱式火箭炮的装填上去
“天龙30”系统,是本届珠海航展上兵器工业集团推出的“天龙50”导弹系统的升级产品,它配备了具备红外引导技术的新型导弹,并采用了更加紧凑的发射箱。
不过与此前已经成功出售到卢旺达的天龙-50不同,新型导弹没有沿用基于北方奔驰2628载重卡车的发射车, 而是采用了更加低矮,越野能力更高的北奔三代军卡底盘。
天龙-30导弹设计思路类似于德国IRIS-T SL导弹,将先进格斗导弹的引导头和中短程地空导弹的弹体结合,再加上中段的数据链+卫星定位引导,对于电子对抗能力较强的飞机,乃至隐身目标都有更好的探测、打击能力,而且也设计了舰载型,采用舰面布局倾斜式发射架,可以在各种舰艇甲板上安装,适装性较好
而消息源还表示,天龙-30导弹的这款发射车底盘是为防空导弹专门研制的,它也将成为国内自用新型导弹系统的发射车。而天龙-30系统,根据用户的要求,还专门强调要能够使用战术运输机(C-130)进行空运。
那么,综合前述消息,笔者做一个大胆,但很可能会有偏差的推测。
我军可能装备一种新型的强调高机动、快速部署、撤收、有先进装填系统、有较强作战能力、重量尺寸显著小于红旗-16的中程,或中短程防空导弹。
那么,笔者发挥军迷瞎联想、“拉郎配”的思路,想到——天龙-30的这套装填系统,明显参考了S-300和红旗-9的装填系统。然后又联想到——研制红旗-9的航天科工二院,有一种下一代防空导弹产品,FM-3000;然后再联想到,在天龙30系统上,北奔的底盘和航天的装填系统是有结合的。
……
那么,会不会,我军新一代防空系统使用北奔的三代高机动军卡底盘,装上某种FM-3000导弹的改进型呢?
由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FM-3000导弹身上,有不少俄罗斯9M96的影子,而其雷达还是有源相控阵,全系统比俄罗斯的S-350E可要先进得多
这样的系统有几点好处:
第一,符合未来防空系统主要抗击先进灵巧弹药,兼顾打击高性能固定翼、直升机目标的要求。
尤其是采用指令+主动寻的制导模式,在成本和先进性上有结合的考虑,成本在新一代导弹中算是比较低的,而且单车备弹量更大,再加上先进装填系统,可以快速状态,符合未来野战防空对抗大量来袭的灵巧弹药的需要。
第二,采用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一辆车包办搜索、火控、指挥控制任务,系统简单,机动性高。
俄罗斯用来出口的S-350导弹,虽然他们号称9M96E2这么个小导弹射程能达到120公里,但……似乎相信的人不多,不过9M96导弹比FM-3000长,射程达到60公里还是没问题的
在俄罗斯,9M96系列相关的导弹里面唯一服役的是9M100导弹,它的尺寸又比FM-3000小,因此射程就成了15公里,可以说FM-3000是介于9M100和9M96之间的这么一个弹,应该说中俄两国对于防空导弹的理解真的是有区别吧
第三,高机动底盘,部署、撤收快,机动性强,全系统可用运-9运输机进行战术空运。
相比之下, 现有的红旗-16和红旗-16B系统已经变成了“小红9”,然而其射程、引导方式等性能又注定了不可能真正的和红旗-9相提并论,因此未来可能会转变思路,不再追求远射程,而是做一种高机动,灵活,可以伴随装甲部队推进部署的新型中短程防空导弹。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新思路。
当然了,也有可能,我军或许也可能直接就装备“天龙30”导弹——或者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引入研制中的,霹雳-10后继型新红外格斗导弹的相关技术——当然还可能用更好的雷达替代现在该系统所使用的IBIS 150搜索\火控雷达,毕竟这种无源阵雷达技术上也谈不上特别先进了。
今天这个火车跑得就非常远了——命中率很可能不高。
不过笔者今天写作这篇的时候和某位大神交流,他表示卖个关子,要把他知道的内容写成公号……另一方面呢,他说其实随着现在防空形势的变化,其实解放军对于未来野战防空系统的发展,看得没有之前那么清楚了,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决策, 有些则是以前做出过决定,但后来有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
现在野战防空的一个突出矛盾在于,廉价的系统可能会没啥用,肯定有用的高级装备又太贵……
美国陆军研究了半天野战防空问题,最后拿出了IM-SHORAD……不管是毒刺导弹、改进型海尔法导弹,还是M230型30炮,还有这个“四面阵”小火控雷达,都有一种强烈的“凑合”感
当然,如果洛克希德公司建议的,用这种新型的小型导弹替代“海尔法”落实,那么或许中美俄还真是在下一代野战防空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主要火力是先进的短程防空导弹
所以即使是美国、俄罗斯现在在野战防空这个问题上也相当迷茫,美国搞出了M-SHORAD这种把所有可能有用,但总体来说似乎没什么大用的装备凑合在一起的玩意儿,而俄罗斯因为穷,搞出了更像是拿来做火力支援车的57毫米单管高炮……看起来都是过渡性比较明显。
那么我军能否在这方面趟开一条路呢?至少在珠海航展上,我们看到咱国内各家各户都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弄新的设计,尝试新的思路,而且这还有外国用户给咱们练手……所谓实践出真知嘛,说不定,这些把现有各种防空系统的特性拿来排列组合,然后拿出去推销的系统,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上路了呢?
俄罗斯版“拒止作战”
12月28日,俄罗斯宣布图-22M3M战略轰炸机进行了首飞。
图-22M3M轰炸机按照设计,将换装图-160M2轰炸机计划使用的NK-32M发动机,但目前的首架原型机用的还是老NK-25,因此原计划中该机具备的航程从6800公里增加到8000公里以上的特性是暂时还没有的。不过这架原型机的航电设备大有改进——毕竟图-22M3M研制的根源就是在格鲁吉亚冲突中图-22M3被“山毛榉”导弹击落,机上电子对抗系统没有发挥作用开始的。
不过,俄罗斯专家们说起图-22M3M来,对于航电和发动机,并不怎么多说——毕竟俄罗斯在这方面也不是强项,改进以后顶多就是让图-22M3M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同类机型面前不那么落伍。他们重点宣传的,是图-22M3M将可以发射两种新型导弹,即Kh-32远程反舰导弹和Kh-47M2高超声速导弹。
更换了全新航电设备的图-22M3M首架原型机
曾经让美国航母提心吊胆的轰炸机,如今有不少已经成了……
那就不用说啥了,他们计划改进30架图-22M3M的目的已经昭然若揭了,就是把这种飞机重新打造成“美国航母的噩梦”……
这里头,KH-47M2“匕首”导弹咱们已经说过不少关于它的事情,基本上这就是一种空射“伊斯坎德尔”导弹,而Kh-32呢,其实是kh-22——冷战期间著名的AS-4“厨房”——的改进型。
Kh-32导弹采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发射后爬升到4万米高度,速度达到4.7马赫,进行高空滑翔,到目标上空后高速俯冲攻击——该导弹采用中段惯性+卫星校正制导,末段雷达主动引导,主要用于攻击大型舰艇。与其前身Kh-22相比,它的战斗部从原来的1000公斤降低到了500公斤,同时采用了更先进的火箭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因此射程也从原来的600公里增加到了1000公里。
基本上,这个设计和中国的鹰击-12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当然鹰击-12飞得没有它这么高,速度上也差一些。
据称图中红色的就是KH-32导弹
当然,Kh-32导弹重达6吨,鹰击-12才2-2.5吨,两者的技术基本上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强行要比较一下,如果不出意外,即将公开露面的编号三位数的新型“鹰击”飞航式反舰导弹可能会和Kh-32有几分相似。这种导弹和Kh-32相比,射程大得多,速度差不多,重量尺寸还小一些,用的是冲压发动机——当然作为一种21世纪才设计的导弹和一种上世纪70-80年代研制,21世纪进行改进的导弹比性能,确实有些不公平就是了。
不过由于美国海军过去十来年把主要精力用在标准3导弹上,标准6导弹的重点仍然放在了拦截低空、超低空目标上——尤其是开发了和鹰眼预警机配合,A射B导,攻击数百公里外的超低空目标的技术——可结果等到服役的时候,碰上中俄弄了一大波比冷战时代的怪物更厉害的高空高速反舰导弹,标准6就显得不太适应了,因为它沿用标准2 Block IV的动力系统,虽然有双脉冲技术的加持,但打高空高速目标的时候,双脉冲意义不大……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俄罗斯和我们一样,在面对美军紧逼的情况下,也在搞自己的“区域拒止\反介入”系统——或者叫“撒手锏”武器,当然因为经济原因,部分技术突破幅度有限,但幸好有苏联的底子,所以搞的还是有声有色的。
在陆基系统方面,受到中导条约限制,只能装备“伊斯坎德尔”,射程号称499公里,采用大气层内弹道(高超音速飞行),对于“爱国者3”等系统有较强突防能力——因此美国针对性的开发了“爱国者3 MSE”导弹,加强拦截气动目标的能力(顺便也提高对付飞机的射程)。
而空基和海基方面,俄罗斯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里面比较老的,有冷战结束前就已经基本研制完成的, 用于取代“光荣”级巡洋舰上P-500“玄武岩”的P-1000“火山”导弹,该导弹射程从55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目前装备了俄罗斯“莫斯科”号和“瓦良格”号巡洋舰——在中国与乌克兰、俄罗斯讨论购买船坞里的“乌克兰”号巡洋舰期间,俄罗斯曾表示原则上同意出售P-1000导弹。21世纪初这对中国海军来说还是一种有点“梦幻武器”意思的导弹呢(当时曾打算如果买不到,就在这艘巡洋舰上装32枚海鹰-2……想想都觉得可怕……)
不过“火山”导弹毕竟老,射程虽然增加了,但飞行速度仍然只有2.5马赫,高度5000米,正是“标准2”导弹拦截的典型目标,舰载机发射的中程、远程空空导弹也照样拦得住。
想象一下2000年前后如果中国能拿到P-1000,军迷们怕不要弹冠相庆?
所以后来俄罗斯又推出了P-800“宝石”——但笔者总觉得这种导弹俄罗斯并不能算是寄予厚望,不然不会刚研制出来就卖给印度了,毕竟它的性能并不比“火山”或者“金刚石”更好,仍然是美国海军防空系统针对防御的典型目标。
要想突破“宙斯盾”系统,必须得出新,出奇——于是俄罗斯开始研制“锆石”导弹——采用比较初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燃烧100-200秒后抛弃发动机(用固体火箭助推升空并达到超燃冲压发动机启动速度),以6马赫左右的速度在临近空间进行滑翔,射程800-1000公里的舰对舰\潜对舰导弹。这种导弹能够装在“宝石”导弹同样的3S24垂直发射系统里面。
与“锆石”对应的,是我国的鹰击-XX和鹰击-21导弹,这两种导弹都是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大气层内弹道或大气层内滑翔飞行,射程1000公里或更远。相比之下我们就可以发现,“锆石”的速度可能还不如鹰击-XX,但两者射程可能差不多,这表明俄罗斯在两方面可能与中国现有的技术有一定差距,一个是如何使用固体火箭实现大气层内高超滑翔起滑技术,一个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比冲……所以俄罗斯使用了比较初级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与之类似的发动机中国也已经进行了试验,但似乎没有投入实用的意思。
当然,“锆石”导弹虽然俄罗斯宣传了不少,但即使连“先锋”、“匕首”都已经进行了公开试射的情况下, “锆石”仍然连公布一下外形也没有,这就有点让人怀疑,这种导弹的进度究竟有没有俄罗斯人说的那么快了……
“匕首”导弹就急不可耐的拿出来炫耀
传说中的“锆石”反而没动静……如果真的俄罗斯计划2020年就要让这种导弹服役,那没理由在两种密级更高的导弹都公开了之后还把它藏着掖着……
应该说,俄罗斯着力打造自己的“撒手锏”武器的需求其实比中国更大,但因为总体国力的问题,这些“撒手锏”装备数量也很难大幅度增加——尤其在美国撕毁中导条约的前提下,俄罗斯能在新一轮的陆基中导竞赛中占上风吗?
看看俄罗斯在2015年大阅兵后,展示的全新一代陆军武器装备系统几乎没有一样大批量列装部队,新组建的近卫装甲军都只能拿T-72B3这类武器充数的现状——我觉得这很难想象。或许也正是因为经费上的问题,俄罗斯如今实际上大量装备的“撒手锏”武器,却是性能并不出众的,与美国“战斧”导弹性能相似的3M14“口径”巡航导弹,因为在远程战役导弹系统当中,这种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巡航导弹,其实是最便宜的……俄罗斯近年来几乎在所有有条件装备这种导弹的武器系统上安装这种导弹。
你说俄罗斯真的指望这种导弹能对西方国家起到很大的威慑作用?也许对于隔岸观火的美国来说并不行——它更大的价值可能还是恐吓欧洲国家,毕竟直接吃这种导弹炸的还是他们——俄罗斯的想法可能还是让欧洲国家感到恐慌,然后去牵制一部分美国的力量。这种想法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有点可怜,但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不这样还能怎样呢?你有钱装备4000枚以上高超音速战役和战术导弹?
所以,俄罗斯现在搞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恐怕很大程度上,算是和美国人玩“我假装威慑你,我假装被你威慑”的游戏罢了,毕竟这样,对于双方的政治家来说,比较容易向自己国内交差……
普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特朗普是不是揣着糊涂装明白呢……不太好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