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评出2018年重大科学事件 克隆猴、帕克等上榜
《自然》网站评出2018年重大科学事件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刘 霞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开物理学的新篇章,一块骨头的出现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热浪大火裹挟着悲伤和恐惧不断来袭,探测器的传奇谢幕令人倍添感伤……
《自然》杂志网站在18日的报道中,为我们盘点了今年科学领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惊,都将铭刻在科技史上。
石墨烯“魔角”打开物理学新天地
石墨烯带来的惊喜至今仍在科学家心头泛起涟漪。3月,“科坛新星”曹原以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上的论文指出,当两层石墨烯以1.1度的“魔角”扭曲在一起时,可模拟被称为铜酸盐的铜基材料的超导行为。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这一新方法,开创了物理学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与传输效率。
今年,量子领域的科学家也收获了不少羡慕的眼神。10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其为期10年、总金额10亿欧元的量子旗舰项目首批基金获得者,20个项目涵盖原子钟和安全通信等领域。与此同时,英国向其量子研发中心增资2.35亿英镑;德国承诺在4年内为量子研究提供6.5亿欧元的资助。
11月16日,各国代表投票重新定义了4种基本的计量单位——安培、公斤、开尔文和摩尔,这是自1875年以来对国际单位制度进行的最大一次改革,投票结果将于2019年5月20日生效。
生物遗传领域可圈可点
1月,《细胞》杂志报道,两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这是自1996年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诞生以来,首次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诞生的灵长类动物。这项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成果,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专家介绍,做克隆猴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动物模式来帮助理解人脑,治疗各种人类疾病。
9月,很多科学家都被考古发现的一位生活在约9万年前的年轻女性吸引。这个名叫“丹尼”(Denny)的古代混合人种一半是尼安德特人,一半是丹尼索瓦人,被称为“所有接受过基因组测序人类中最令人着迷的一位”。
二十年磨一剑。8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种基于RNA干扰的治疗方法,可抑制与疾病相关的特定基因,用于治疗一种可能损害心脏和神经功能的罕见疾病。
一场激烈的专利争夺战于9月尘埃落定。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将CRISPR基因组编辑专利授予了博德研究所,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其合作者打入寒冬。
7月,欧盟法院作出裁决:由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生物品种,将被作为转基因生物,纳入欧盟严格的转基因监管框架中。裁决一出,欧洲基因编辑科研和产业界哀鸿一片,因为新技术将无法兑现为利润,而科研经费也可能缩减。
太空舞台上绚烂与沉默交织
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这句话放在今年的太空舞台也适用:有些故事谢幕,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今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为月球附近的空间站开发概念,也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发小型月球着陆器。12月,中国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8月,NASA派遣“帕克”探测器前往太阳;10月,欧洲首个水星探测任务“比皮科伦坡”(BepiColombo)升空。“旅行者2号”探测器进入了星际空间,首次开始对这一区域进行探测。日本的“隼鸟2号”拜访小行星“龙宫”(Ryugu),揭开了人类首次小行星采样任务的序幕。12月,NASA的“源光谱释义资源安全风化层辨认探测器”(OSIRIS-Rex)到达小行星“贝努”。
很多探测器的“退役”也为今年的太空增添了一丝悲壮和伤感:NASA的“黎明”号探测器10月份耗尽了燃料;“系外行星猎手”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也结束了科学行动。
来自火星的消息让人喜忧参半。6月,一场席卷火星的沙尘暴切断了“机遇”号与地球的通信,目前该探测器生死未卜,令人揪心。但欧洲空间局(ESA)的“火星快车”轨道探测器报告称,在火星南极附近的冰层下方可能发现了一个湖泊。
我们将目光从星辰大海投向地球的观测台。2月,澳大利亚的两个无线电天线发现了宇宙第一批恒星(可追溯到大爆炸后1.8亿年)的间接证据。欧空局的“盖亚”(Gaia)探测器今年再立大功,其提供的数据产生了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3D图,加深了人类对银河系演化的认知。
7月,天体物理学家第一次将高能中微子的起源追溯到遥远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有助研究人员确定宇宙射线的来源。科学家认为,某些宇宙射线和高能中微子的产生方式相同。
气候干旱极端天气频现
2018年极端天气频现。由于高温热浪和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干旱的环境,7月,瑞典发生了50多起火灾。8月,热浪又转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导致其处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火灾季中。美国加州也未能幸免,美媒称,发生在内华达山脉丘陵地带的山林大火已造成至少85人死亡,成为加州历史上破坏最严重的野火。
雪上加霜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10月发布报告指出,在不到10年内,全球气温可能会比工业化前时代升温1.5℃。
9月,澳大利亚新任总理斯科特⋅莫里森摒弃了一项限制电力行业碳排放的政策。科学家表示,此举表明该国抛弃了对2015年《巴黎协定》作出的承诺。而中国设立了生态环境部,以跟踪污染情况、执行环境法规,同时保护濒危物种。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