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用二维码收款背后:金融科技已经进入下半场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词,在中国金融科技则成为延续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接力棒。当前从“互联网金融热”转变到“金融科技热”,大家对于曾经的“互联网金融热”还记忆犹新,中国金融科技下一步将向何处去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本文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是演进的背景,二是当前的格局,三是未来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研判,供大家决策参考。
一、金融科技进入下半场
当前金融科技的形势已经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背景性转变,可谓从上半场进入了下半场。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个历史背景,也许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可能就是盲人摸象。
当前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是基于技术渗透到技术溢出的大转折。我们很多人身在其中,经历和感受了这场巨变,但是可能没有清楚地意识变化的重大意义。过去两百多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要是科学技术一步一步渗透的过程。以往技术经济学主要在讲渗透,新技术不断影响、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我们的社会与政治等等。技术渗透越来越深入了,从国家到企业、到家庭再到我们的每个人。
今天技术的渗透已经无以复加,渗透到了我们的社会最底层。传说西湖边上的乞丐也是用二维码收款,这是技术渗透到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典型例子。再一个就是技术渗透的颗粒化到了个人,让个人已经完全技术化了,技术化的智人等等这些判断已经出现。技术的渗透已经使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再也没办法用原有理论解释了。
技术渗透的结果是解构和碎片化。前段时间“解构”和“碎片化”对人类社会的产生了巨大影响。最近几年黑天鹅现象频发,以至于人们说已经是黑天鹅湖,原有理论没办法解释这些现象了。因为人们继续在沿用传统的思维,解构、碎片化渗透到极点的时候,其实就产生了反转,即技术的溢出,用凯文·凯利的说法是涌现,新事物、新技术、新模式不断的涌现出来。
因为技术已经不再是高技术,而是变成了底层技术,在我们的脚下、在我们的手中,随时可能迸发出来。这种局面就使我们很多的预言家们没有预言能力了,在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迸发出黑科技,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迅速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我们的监管经常是被动应对,滞后的问题更加严重。
如果这时候我们思维没有转变,对于这种技术溢出的迸发、涌现没有准备和认知,可能就是被推着走。五年前有一个监管领导问我为什么要去鼓吹互联网金融,我说不是我鼓吹,我只不过比较早看到了这个潮流,就像在钱塘江边我看到了大潮滚滚而来,我只不过喊了一声:大潮来了!技术变革与金融发展的融合大潮已经无法阻挡,我们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才不致被动和逆反。
今天新物种涌现已经是技术溢出的典型反应,如果我们看不到技术溢出在不断的重构,可能就要被淘汰。技术溢出的过程会不断的把我们的个人重组,出现新的合伙制,组织出现互联网组群、社群,我们的社会制度、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重新改变。技术溢出正在重构的我们的社会,涌现、重构、整合,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就是沿着这个反转轨迹在发展。技术经济学要从渗透论转向溢出论,这是我们政策要调整方向的理论基础。
二、金融科技的三大转变
最近几年,我国金融科技下半场在宏观上实现了三个转变:第一个是“+互联网”到互联网+;第二个是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第三是从金融科技到监管科技。这三大转变已经在中国悄然发生了,并且这三个转变是我们分析金融科技的格局和趋势的基础。
第一是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这可以说是技术溢出的一个具体体现。这场科技革命是以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互联网在台式互联网、pc互联网时代渗透是到公司级的,当它变成了手机时代,就到了个人级的,到了社会最底层。这时候移动互联网就会是“互联网+”。技术渗透了最底层就会反转为技术溢出,在这上边就可以叠加创新和各种服务,各种新产品出来了。
我国及时地制定了“互联网+”战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和战略意义,技术渗透到社会最底层后,在这个最底层的基础上出现技术溢出,可以叠加很多个服务,创新新产品和新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三个合一:第一,人机合一,每个人人手一个机器,人和机器合一;第二,人网合一,我们人随时随地在网络之中,所有的人和网络是在一起的;第三,人数合一,我们每个人在随时随地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和每个人是关联在一起的。在这个三合一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去进一步拓展和叠加服务,产生一系列创新的场景、模式等等。
第二是从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我们这几年干的一个事就是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前金融互联网是金融机构主动采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数据来改善、优化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效益等等,美国那个时候也把金融互联网称之为金融科技,但是真的是金融机构主动的行为,最大的特点是用互联网的技术,“+互联网”到金融机构领域去,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模式和特点。
但是互联网金融是在移动互联网(互联网2.0,乃至将来的3.0)基础上重新设计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不像以往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不改变金融组织机构和制度,仅仅运用一些技术工具。
新金融需要有新理念、新的技术设施、新的运用模式,才能够产生互联网金融新的规则、新的法律等等,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创新没有真正的体系化跟进,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这场转变其实我们很多人还在被动的、仓皇的、仓促的应战,现在还没有能够有效的应对和响应。
第三个是从金融科技到监管科技。这场技术渗透改变了历史,是从我们底层发生,我们已经说了,然后逐渐改变了我们个人的行为,消费互联网、消费金融最先冒出来,然后逐渐到公司级的,我们公司进入B端的服务等等陆续也被移动互联网在改变、在重组。而现在到了改变我们的政务工作等等的时候了。
科技从底层一层层溢出,水涨船高。将来全球性的一系列的改变都会被技术不断的溢出,水涨船高的改变。金融科技开始于一个产品,财付通首先是个产品,然后变成了服务平台,之后又变成一个金融基础设施,逐渐改变了金融运行机制了,不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变成新的金融服务模式。
产品科技到了平台以后,就会产生对于大面积大群体的服务如何进行有效风控,于是进行了风控科技的探索。这个已经接近于像监管靠拢的一个过渡点,然后进一步技术溢出使他产生了对于安全更高的要求,安全科技,再由于监管不断对我们提出要求,要响应监管的要求开展合规科技探索,合规科技就是从金融科技转向监管科技的转折点。由于企业内部做技术的改造以达到合规的要求,这是监管科技的切入点,监管科技在西方今天依然主要是讲企业内部要符合监管要求,而不是像中国,是指监管部门要运用新科技来提升、改变监管能力。
中国监管科技是监管部门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对被监管对象进行监测、进行服务、进行处置风险等工作。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站在的世界前列,推动监管科技也进入了世界前列。
当前金融科技的代表性技术和企业非常多,如果采用例举法,怎么也不能全部枚举。关于金融科技的技术到底有哪几代?有个四大技术ABCD的说法,有六大技术、八大技术等等说法。总的说来,我觉得当前不再是单一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而是多种技术板块结构来轮动推动科技革命和金融革命。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是大家公认的,有一些技术比如说5G,比如说量子计算等等,也正在酝酿巨大的能量推动金融创新。一旦运用进入金融领域,也许发生改变的量级是非常大的。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每个人,名词概念大家都知道,关键看谁有这个实力把它变成产品和服务。真正从技术上实现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基础设施广泛地连接在一起,有没有深入的落到实地,然后广泛的连接过程中还能进行有效风险控制,这是考验我们的应用能力的一个方面。
现在一些新技术比如说生物识别,从指纹识别到人脸识别到虹膜识别等等。这些技术可能会改变我们很多的金融运行的模式。比如说虹膜识别,基于虹膜构建整个金融账户体系,以后无论是支付,还是借款、投资等,依靠这个基础账户来运行。每一个技术都在不断地升级迭代,并且相互之间在相互连接和影响,和以往不一样,出现了板块轮动,板块轮动极大的拉长了这次科技革命和金融革命的进程,以前一种技术开拓一段时间,但是这一次是多种技术联动。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还有相当长的历史要走,现在新的金融科技生态已经形成,并且已经重构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是生态合作,谁也不能自外于这个技术体系、基础设施、生存环境,只有融入金融科技生态才能活下来。共生、共融是一个必然选择的策略。众多的企业、政府、学者等等,都在进入这一个金融科技生态之中来思考和探讨。
第二是协同发展,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监管也在改变,监管科技成为中国适应潮流的一个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的监管科技除了从安全科技、风控科技、合规科技已经到了大数据科技、区块链科技、人工智能科技,都应用到监管领域。最近我主持监管科技课题梳理了中国监管科技的发展,就是这些技术和各种主体都在协同发展之中。
第三是绿色高效。发展金融科技和合规科技的目的是要让我们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更低,服务效率更高;同时我们要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客户与产业,让金融客户减少污染与浪费,实现绿色金融。
第四是相互赋能。在这一个生态体系之中,每一个主体都有能量,平台是一个聚能变压器,把能量聚合以后,提升能量然后再传输出。赋能不再是单向说,高科技产业给普通老百姓赋能,组织给个人赋能等等。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生态之中各种主体在相互赋能,这样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
在上述金融科技的背景和生态格局中,未来金融科技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第一个是安全筑底,因为我们的金融和以往基础设施、资源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时候的安全要求和以往安全主要看重资金安全是大不一样,我们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可能是比任何时代要求更高了。现在BAT都纷纷发力网络安全,说明他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现在也在承担《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年度报告》编制工作。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乐意来做这些工作。
第二个是账户为王。到底谁为王我们曾经有很多的说法,说是渠道为王、用户为王、网络为王等等这些说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金融科技首先必须基于账户才能有钱包、有支付、有借贷等等,这些活动在网络上,要通过一个账户为基础。钱包或者账户是大家都在想要做的事儿。银行的账户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国家对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性措施,也是从这个作为根本。银行要想绝地反击,也必须依靠账户。
新金融必须建立自己的账户,不管是什么账户都要逐渐转换变成金融账户。比如说腾讯公司,微信开始是一个社交账户,绑定银行卡也就具有了金融账户的特点。所有拥有账户的资源的人,都想进行流量转化,流量变现要变成金融账户。
第三个就是数字运营。在这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建设数字中国,不管哪一个产业哪一个行业,都要必须提高数字运用能力,这个趋势在金融科技中间,过去我们讲了很多“化”,说网络化、移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等等这些都说过,但是今天看来,数字化这个可能是最本质的一个特征。不管是叫什么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等,都得提高数字运营能力。
第四个是监管科技。监管必须科技化,技术化驱动的市场创新,已经让我们的监管经常在后边按一个动作“暂停”,但是暂停不能变成永远的叫停。所以监管者得赶紧跟上,必须加强学习。金融监管只有应用科技才能够跟上市场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我们中国的监管科技发展很快,监管者非常勤奋、非常努力、非常善于学习,把中国的监管科技推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尤其是智能监管,证监会智能监管已经发明了很多新的玩法。地方金融监管也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如北京市金融监管技术开发,比如说冒烟指数、大数据打非、区块链监测p2p平台等等一系列的尝试,监管科技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五个是全球拓展。金融科技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正在拓展到全球,财付通、支付宝等已应用到全球很多地方。今年暑假我在欧洲旅游时可以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时,心情就有一些激动,有一些自豪。在欧洲很多国家要用现金,甚至还必须要用硬币去支付,很麻烦,我已经没有这种习惯了。
把中国的金融科技推向全球是必然趋势,并且当地企业和居民也是在热切期盼,很羡慕中国金融科技能得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支持。基于互联网本来就是无国界、无边界,全球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一定要顺应潮流,响应国家战略进行全球拓展,才能够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总结两大现象,一个是中国的市场规模效应和美国的科技创新互动,形成的全球协同效应,我们一直在追踪美国技术和中国市场的互动关系;另一个是在中国市场规模效应支持下也逐渐形成中国本土原创的技术路径,某些方面在引领全球的发展。
中国必须坚持全球化,才能够在已有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开发出更多的原创技术,才能够让中国的金融科技有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BAT等代表性企业都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据说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申请的区块链技术专利,已经是全球最多的机构,应用也走到了最前列。这就是因为我们坚持全球化视野,和全球开拓应用,和我们的市场规模进行交互,就一定能够有更大的创新的动力。
在这个五大趋势下,金融科技资源的基础已经具备,我希望中国的金融科技在监管科技、数字运营等这些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能够走的更远,能够造福更多的人群和拥有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