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网络窃密”,美国为何乐此不疲?日媒:或让中国在贸易磋商中让步
作者:张梦旭 李珍 白云怡 郭芳 郭媛丹 甄翔 柳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最近一段时间,美国针对中国网络攻击和间谍活动的指责骤然升级。法国国际广播电台21日说,自今年7月以来,美国司法部已采用“经济间谍罪”名义,对至少20个来自中国的个人或实体提出控告和刑事起诉,其中包括美国10月从比利时引渡一名中国江苏的情报官员。目前,FBI正牵头调查始于2014年的万豪遭黑客攻击案件。美国政府官员和网络安全研究人员越来越怀疑,中国需要对此事负责。
英国《金融时报》21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对两名中国人起诉是塞申斯在被解除司法部长职位之前立项的“中国行动”的一部分。与此同时,FBI也显著加大了反击中国的力度,官员们似乎获准公布更多有关中国间谍活动的指控,数量远超过去。
美国《纽约时报》20日评论说,对“中国黑客”的最新指控提醒人们,网络空间已成为中美之间的主要战场。《华尔街日报》认为,当前,美国正通过关税、制裁、起诉与限制投资等手段,寻求阻止网攻和技术窃密行为,并想以更优惠的条款重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鉴于中美正在进行紧张谈判,以及美方普遍希望对华显示强硬姿态,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部分官员可能急于就黑客攻击事件的归属问题做出判断。”《华尔街日报》提醒说。
日本时事通讯社21日称,无论是此前华为高管因涉嫌违反伊朗制裁在加拿大被拘押,还是如今两名中国人被美国起诉,这些举动似乎都是为了让中国在贸易磋商中让步。“但可以肯定地说,美国都没有确凿证据。”日本富士电视台21日评论说。
“美国在所谓间谍、黑客层面上处于‘全面浑浊’状态。”中国网络空间战略研究所所长秦安2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为在国际层面上攻击他国,美国一直在混淆国家安全与贸易分歧、军事情报与商业窃密,甚至法律问题与政治案件的区别。
美国的着眼点不仅是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磋商。除了起诉“中国黑客”,美国近年来持续指责中国科学家、留学生和在美华人从事间谍活动。上世纪中叶的“麦卡锡主义”幽灵是否在美国“复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天美国做的一切与麦卡锡主义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当时美国是出于对共产主义根深蒂固的恐惧,如今,这种恐惧不再是意识形态层面,而源于一种在科技、国力上被超越的担忧。“从其针对中国科技企业与人士的做法上看,尽管广度和深度还无法达到冷战时代,但已可以算是一种‘微型麦卡锡主义’。”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希望在全球事务的主导权方面对中国形成全方位的排挤与边缘化态势。美国国会、国务院、国防部、情报部门等各个机构都在协调实现这一目标,因此表现出对华政策“全政府型”特点。他认为,美国之所以现在热炒“中国黑客”,是因为贸易争端在接下来两个多月的磋商进程中可能趋于缓和,这时候就需要推出黑客这一抓人眼球的议题来凸显中美关系的竞争色彩。
“没有中国黑客窃密,只有美国高官的撒谎成性与手段卑污。”有日本网民21日在推特上发文称,“不要忘了‘棱镜门’”,“美国擅长在敲诈之前给对方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有外国网民在“今日俄罗斯”相关报道视频下留言:“如果是中俄做的,就是黑客行为;如果是美国做的,就是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的情报搜集工作。”
“早在‘棱镜门’事件时,斯诺登就曾拿出证据指出美国的间谍行为从普通网民到别国元首几乎一网打尽,还曾长期入侵华为总部服务器、监控华为高管通信”,秦安表示。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此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美方拥有支撑从信号情报到网络攻击作业的最为庞大复杂的工程体系、机构和人员规模,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络空间攻击武器库。美国对世界网络的威胁已上升到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控制、干扰、窃取、破坏等,并进一步影响到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态等领域。
【环球时报驻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张梦旭 李珍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郭芳 郭媛丹 甄翔 柳直】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