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企业榜公布!致敬2018改革力量
12月21日,*“第三届中国金融科技论坛暨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榜发布盛典”*在人民日报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盛典由人民日报社《环球人物》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作开幕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主持;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中央财经大学原校长王广谦,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联席所长、瀚德科技董事长曹彤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盛典现场公布了“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榜”,由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执行所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宋科进行解读,10位领军人物、25家领军企业荣登榜单。(具体榜单见文末)
“去芜存菁,激浊扬清”,这是本次盛典的主题。在开幕致辞中,方江山说:“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金融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我国经济40年来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因而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方江山提到,金融科技,科技至为关键但绝非万能。“金融科技的本质和灵魂始终是金融。不管金融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都不能背离金融的基本原则、基本职能和基本规律。在我国,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坚守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坚守防控金融风险以及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与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切实做到守正创新。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金融科技产业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兴行业。金融科技日益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面对由信息技术革命所引发的金融科技浪潮,媒体作用无可替代。”
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与金融领域日益深度融合,金融科技产业对当今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日益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的引领者,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大环境,刘元春认为,今年春季的政府工作报告便给出了重要方向: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管。“针对金融企业的诸多乱象,国家立即出台了监管法规。在监管趋严和政策明朗化的背景下,去芜存菁、激浊扬清,对不合格的企业而言,是杀伤力巨大的刀枪,对合格企业而言是最好的保护。”
除了阐述“去芜存菁”的主题,四位行业领袖还在各自的主旨演讲中描绘了金融本质和科技手段结合运用的方式与未来。蔡鄂生与王广谦都提到了金融科技的服务属性。蔡鄂生说:“金融科技的掌握和运用应该落实到服务上,而不是拿金融科技所谓的创新点和科技点,以及我们认识到的所谓的长处运用到商业模式上。它应该是在不同层次上的一种讨论,而不是没有层次划分的。”
王广谦则认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大量的采用科技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是科技公司开始从事金融业务。“在科技金融应用领域,科技不能改变金融本质,它要为人民的真实需求服务,要围绕金融本质和效率的提升进行科技方面的创新和应用,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好成本与效率、机器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李礼辉和曹彤则从改革角度分析行业发展,分别探讨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深层次变革和债三板的建设问题。李礼辉认为,在明确法律规范、加强信息数据的管理、明确公共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未来,行业应重视保护公共信息数据的安全,掌握新的数字技术主导权,以及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说到信贷市场的问题,曹彤认为,信贷市场的主体是银行,属于单元市场。银行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监管规则较严,如果是银行可接受的企业就能够较容易得到融资,如果是银行认为风险偏好不能接受的企业就难以融资。所以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比较难,这是市场单边所带来的问题。他也就此提出了五个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首先要恢复市场对非标的中性认识,然后“监管层在非标方面统计考核等等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上,要有一个空间,让市场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