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家揭秘:电信诈骗是这样一步步诱你上钩的……
年末是电信诈骗的高峰期,12月17日这一天,仅山东省枣庄市就查处了4起电信诈骗案件。
自2000年以来,随着固定电话、手机、网络等通信工具的普遍应用,虚假信息诈骗等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迅速在中国发展蔓延,尤其是电信诈骗,花样不断翻新。
公安部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1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5.3万名。
受骗人群中,19岁是受骗高峰,18岁~25岁占整体受骗者的52.4%;老人尤其是56岁~60岁者,是受骗金额最多的群体。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电信诈骗的常用套路,并教你第一时间识破骗局。
受访专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 王大伟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电信和网络诈骗队队长 哈威
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
王大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过去电信诈骗一般通过电话、短信等途径。近些年,网络、微信成了诈骗犯罪聚集地,骗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就是要钱,主要有以下9种骗局。
1**猜猜我是谁
“好久不联系了,你怎么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了?”骗子随机拨打手机号码,诱导当事人误以为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在获得信任后找各种理由借钱。
接到此类电话时,大家不妨编个名字,如果对方随口答应,必定有诈。
2**退款索要卡号
骗子自称网络购物平台客服,告知当事人购买的货品缺货,或者快递包裹半路遗失、损毁,需要提供银行卡号、动态密码等以便退款。
遇此情况,持卡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好银行卡查询密码、交易密码、有效期信息等。
3**邮包诈骗
骗子冒充公安或邮局工作人员,告知当事人的包裹涉嫌毒品被查扣,要求缴纳保证金。
事实上,执法部门查获违禁品后会直接进入调查程序,并出示相关法律文书和证件,不会电话通知。
4**亲友遭遇不测
骗子在获知当事人信息后,设法阻断其和家人的联系,然后通过电话、短信等联系当事人家属,谎称其被绑架或出车祸,需要赎金或医疗费。
应对这类骗局,建议家属保持冷静,设法通过多方渠道联系当事人。
5**机票退改签
在航班起飞前,乘机人突然接到短信说航班取消了,短信中乘机人的姓名、航班信息都是正确的,看起来十分可信,一旦你按照短信提示的内容操作,就可能落入骗子的圈套。
6**虚假中奖
骗子称当事人被某电视节目选为幸运观众,得了大奖,但需缴纳手续费才能领取。
还有些骗子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游戏等发送虚假中奖信息,诱骗网友点击虚假网站,并支付“个人所得税”,或用木马盗取网友银行信息。
7**更换账户信息
“这是我的新号,请汇款到这个账户……”这本是最低级的骗术,但若当事人当时恰好需要汇款,就很容易受骗。收到这类信息,可致电真正的收款人,确认收款信息。
8**冒充官方号
例如,骗子利用伪基站,冒充银行客服电话群发诈骗短信:“您的账户因未分类核实个人信息已被冻结,请登录某某网址按提示核实解冻 。”
持卡人根据提示点进网站后需要填写身份证号、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一旦暴露,极有可能被窃取账户资金。
9**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贫信息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在朋友圈里,号召善良网友转发,但信息中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九成诈骗源于信息泄露
2014年,知名演员汤唯被骗走约21万元人民币,让更多人认识到了电信诈骗。
2016年,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走准备交学费的9900元后伤心欲绝,最终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此后,陆续发生了多起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甚至因此自杀的事件。
今年7月,河南破获特大电信诈骗案,犯罪团伙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诈骗千余人,受害者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涉案金额上亿元……
电信诈骗不仅侵犯他人财产,一旦泛滥,还容易诱发不劳而获、损人利己的恶劣风气,侵蚀积极向上、踏实肯干的价值观。坑蒙欺诈者得利,诚实信义者吃亏,这种反面示范效应会直接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伤害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公共秩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
近年来,在持续打击下,电信诈骗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但仍然多发,王大伟分析,屡打不绝有多方面原因。
行骗手法翻新太快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捷支付等新技术的涌现,诈骗分子不断利用新生事物,寻找电商平台等的管理漏洞实施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公民信息监管不严
王大伟说,九成电信诈骗案件源自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因此,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把个人信息放进“保险柜”,尤其是银行、电信、电商等保有大量用户资料的行业、平台,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用户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不法黑客侵袭,更要严格监管,妥善保存和处理用户信息,堵住内部人窃取贩卖的漏洞。
诈骗来源难以追踪
诈骗分子将来自世界各地的网络呼叫转入传统电话电路,并更改电话的“显示号码”,让它看起来像是警方电话或某官方电话,以博取受骗者的信任。
我国刑法规定,诈骗3万元以上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20万元以上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虽然刑罚不轻,但由于诈骗成本低、难追踪,罪犯便会铤而走险。
公民安全意识不强
人们贪图小利的心态,是诈骗分子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诈骗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各种虚假信息高速传播和轮番轰炸,受眼前利益的驱使,不少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人群就难以招架。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警醒”,不会上当受骗,实际上受骗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国外同样严抓不绝
电信诈骗全球都有,各国都在努力堵住电信诈骗漏洞。
比如,日本给老人的手机安装软件,通过辨识语音、语调和关键词,判断其是否处于被骗状态;美国规定,一旦某电话被用户列入“拒绝来电名单”,将在31天内都不能打电话;加拿大更是设立“防骗中心”,帮助受害人追缴损失……
但王大伟表示,国外同样遏制不住电信诈骗。
与国内不同,国外受骗者多为有一定积蓄、辨识力较弱的老年人,或是刚刚融入当地的“新居民”。
近日,加拿大一市民用手机打开一封“家人”发来的电子邮件,点击其中的链接后不幸中招。加拿大警方估计,近4年内,至少有4000名加拿大居民遭遇电信诈骗,受骗金额超过1500万加元(约合7713万元人民币)。
而在美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骗,每分钟至少有5通诈骗电话,涉事金额从几美元到几十万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
在日本,老人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骗子常冒充亲人、银行工作人员等诱骗老人汇款。
防骗有6个锦囊
哈威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掌握6个防骗锦囊,可有效避免落入圈套。
*1.*遇事先冷静
涉及他人的,应率先联系到当事人,尤其是被要求转账汇款的。
*2.*遇到借钱先验证
汇款前要通过打电话、发微信语音或面谈等方式确认。
*3.*及时联系官方
收到号称银行、航空公司甚至公检法部门的信息时,不要回拨电话或拨打信息中的联系方式,应拨打官方电话确认。
*4.*谨慎开通网银
大额银行卡尽量别开通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只存入少量钱,若购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从其他银行卡转钱到网购专用卡中。
*5.*给财产做“物理隔绝”
将钱分散存在多家银行账户中,即便受骗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6.*关注诈骗新闻
多了解电信诈骗案件,对最新诈骗手法做到心中有数,一旦遇到类似事件,要保持警惕、不贪小利、认真甄别。
最后,专家提醒,如果不小心被骗,要立刻报警,并留存好和骗子的聊天、通话或转账记录。▲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雷妍 本期编辑:徐文婷 郑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