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发基金824只 募集8655亿份
产品发行节奏全被打乱,年初储备的不少权益类基金一直没有机会发出去,如今批文即将过期,年底要“消耗”此类基金批文非常困难;即使是发行规模靠前的公司,存量权益类基金规模也出现明显下降。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在2018年资本市场寒冬中,新基金发行市场“强者恒强”的局面仍在上演。距离2018年结束只剩下一周时间,新基金发行格局基本已定。前15大基金公司首发占比超过6成。
不过,即使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也要承受寒意的侵扰。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产品发行节奏全被打乱,年初储备的不少权益类基金一直没有机会发出去,如今批文即将过期,年底要“消耗”此类基金批文非常困难;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感慨,尽管发行规模靠前,但存量权益类基金规模下降明显,公司利润下滑,预计年终奖也会受到影响。
三季度全年新基金发行陷冰点
截至12月23日,今年全市场新发基金824只,合计募集8655.01亿份,平均单只规模10.50亿份。受资管新规影响,今年新发产品在数量上明显减少,收缩幅度达到15%。但是,凭借战略配售基金和央企结构调整ETF等重量级基金的发行,今年募集的总规模比去年有789.58亿元的增长;平均募集规模也明显高于2017年的8.07亿元。
从单个季度的情况来看,前三季度首发规模逐季减少,到了第三季度,剔除战略配售基金,新基金募集规模仅750.39亿,仅相当于二季度的一半。四季度,随着市场逐步见底,首募规模合计2429.54亿,包括了538.13亿央企结构调整ETF及联接基金,发行状况有所回暖。
从产品类型上看,ETF是今年的一大热门。A股指数基金首发规模达到995.26亿元,是去年同期新发规模的3.5倍。除募集规模538亿的央企结构调整ETF外,其余产品主要为MSCI、上证5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基金。
债券指数基金发行更是迅猛,2018年共发行15只债券指数基金,合计募集568.62亿元,为去年同期新发产品的近20倍。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18年规模排名前15大基金公司(剔除货币及短期理财规模排名)共发行254只新基金,合计募集5495.94亿元,其首发规模在这个发行市场的占比达到63.50%,较2017年上升近15个百分点,头部基金公司集中度大幅增加。
其中,招商基金以616.15亿元首发总规模位列全部基金公司第一,除247亿元的战略配售基金外,还成立了49亿的MSCI中国A股基金,这也是今年首发规模最大的MSCI主题基金。此外,招商基金旗下2只机构定制债券基金合计募集了182亿元。
广发基金则以573.11亿首发规模排名第二。四季度,广发1~3年国开债首发规模达到213亿。此外,华夏基金除了发行战略配售基金及央企结构调整ETF之外,年初在权益类基金上也有不少亮点,华夏稳盛、华夏行业龙头募集规模都超过50亿元;南方基金全年新发基金规模也超过了500亿元。
到三季度末,剔除货币及短期理财基金规模,银华、国投瑞银和东证资管等公募基金规模未进入前15大,但新基金首发规模相当突出,3家公司今年首发规模分别达到289.08亿元、185.20亿元、171.80亿元。
从业人员面临压力
市场低迷给基金行业带来的压力并没有因为新基金首发表现亮眼而有所缓解。一位首发规模靠前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成功抓住机构端及零售端的新基金发行风口,公司对基金销售业绩非常满意,预计市场部完成全年考核指标问题不大。不过,他也坦言,今年新基金发行节奏被年中股票市场的单边下跌打破。“年初储备了不少权益类基金,除了年初销售势头较好,年中一直很难发行,如今,眼看基金批文快要过期,年末公司开始安排权益类基金发行档期,这类基金发行非常艰难”。
另外一位今年新基金首发“战绩”优异的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新基金发行规模靠前得益于在机构定制债基上的成功布局。但他也透露,从公司产品结构上看,今年全行业碰上基金清盘大潮,公司部分保本及定开债基也遭遇清盘,这类基金存量规模不小,对公司整体规模仍有影响。除此之外,今年新发基金规模较大的都是债券型产品,权益类基金存量规模下滑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整体利润。尽管市场部很好地完成了新基金首发任务,但预计年终奖仍会受到影响。
中小基金公司对行业集中度提升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中小基金公司高管认为,头部基金公司在新发基金上集中度提升与资本市场行情低迷有关。“熊市阶段,小基金公司担心新基金募集很难达到2亿元的成立线,不敢投入发行,节奏有所放缓,进一步导致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集中度提升。一旦行情回暖,行业集中度预计也会开始下降。”
“若是明年股票市场仍未改观,预计新基金仍会面向债券及ETF等工具型产品去布局。不过新基金发行随时会跟着市场行情变化进行调整。”上述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如此描述明年的基金发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