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让青少年成为“撒谎者”?
作者:王婉迪 丁雨晴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婉迪 本报特约记者 丁雨晴
近年来,随着“网红”现象遍及世界各地,许多青少年也逐渐习惯于在网上展示其“完美”形象,而这种习惯正开始“外溢”到真实生活中。新当选英国女子学校协会(GSA)会长的苏-辛科斯近日透过媒体对外界警告称,“青少年必须了解诚实的重要性,不能为‘出人头地’而随意编造‘人设’”。与此同时,不少英美教师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家长们必须警惕社交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尤其不能让网络中的“超现实主义”让青少年成为“撒谎者”。
“社会正失去诚实的堡垒”
在辛科斯看来,青少年已习惯于掩饰任何“不完美之处”,当这种态度和倾向蔓延至其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时就会出现问题。英国《每日电讯报》表示,欧美的年轻人会在社交媒体——例如Instagram和Snapchat上——为自己“打造”一个无可挑剔的形象,而这将影响到现实生活。例如,在日后的简历上过度修饰自己,展示出一个优秀到不真实的形象,失去步入社会应有的诚信正直。
“我并不是说人们不应提升(自己的形象)。显然,展示最好的自己并没什么问题。但这么做有可能‘粉饰’真实自己的核心要素,而让人们了解这些要素(对真正了解你)很有用——你不希望人们为其生活中的任何一面感到羞耻。”辛科斯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表示,“若人们都竭力展示令人称心如意的形象以在职业和家庭中左右逢源,那么一旦这种形象分崩离析就将没有任何补救措施。现实是残酷的,因此青少年必须在使用社交媒体前充分了解这些。”
更在乎别人的眼光
“对于使用社交软件可能带来的‘伪造’生活或是攀比的情况,美国的教育工作者都有所警觉”。莎拉是加州圣塔克鲁兹一所小学的退休教师,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青少年如今痴迷于使用社交软件是司空见惯的情况——“上课的时候,有时我会让学生把双手放在桌子上,否则他们就会偷偷玩手机”。
近日,不少居住在北美的华人家长对《环球时报》表示,上中学的孩子会为脸书上的点赞数量跟同学相互比较,甚至会记恨没有给自己点赞的朋友。家住洛杉矶的佩妮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对记者表示,“想要美化自己是正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但社交媒体的流行,让各类‘人设’和‘美图’成为热门词汇,而未成年人的分辨能力较弱,有时候很容易受到潜在的危害。”
旧金山湾区的田女士有4个混血宝宝,最大的孩子已接近使用社交网络的年龄,她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自己开始担心子女将来会受社交媒体的影响。“虽然社交媒体确实有一些益处,比如说让信息分享更便利,但是我仍觉得没有社交网络的世界更美好,所有人都活得更真实,更关注身边关心自己的人。而不是像现在的一些青年,过度追求在网络世界的存在感而失去了自我。”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尤为重要
在Snapchat工作的陆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只是帮助人们沟通交流的平台而已,每个软件的特性也都不同。如果说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或许在‘抖音’等国内社交媒体上更加普遍。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交媒体就在教青少年说谎。”不过,在蒂娜老师看来,“现在如何避免让青少年被社交媒体‘教坏’已成为众多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保护青少年远离社交媒体的“超现实主义”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实现。“毕竟学校只能限制学生在校时使用手机,至于用手机做什么,是家长的责任。对于美国长大的孩子们来说,禁止和限制基本上是无用功,或许还会助长他们想玩的欲望。”蒂娜老师表示,希望能和家长一起透过和孩子的更多沟通,帮他们认识到其中的利弊,面对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