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伟:准确认知、沉着应对美国新非洲战略
作者:沈诗伟
日前,美国新非洲战略的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加强美国与非洲国家经贸合作,应对大国竞争对手即中国与俄罗斯在非洲日益增强影响力”的表述,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美国是要让非洲国家选边站?对于在非洲经营的中国企业又意味着什么?
在去年美国发布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其全球战略的首要关切是国家间战略竞争而非恐怖主义的大背景下,美国新非洲战略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指向大国竞争,而突出“美国优先”、强化“美国利益”,追求双边机制是新战略传递出的重要信息。
目前,美国在非洲的反恐安全部署进入减员增效的调整期。一方面,美国削减驻扎非洲特别是西非的反恐部队及支援人员,将反恐任务转移给区域国家,在西非地区的策略从战术层面的建议与援助转为更多地依赖区域层面的建议、协助和情报分享。另一方面,维持在包括索马里、吉布提和利比亚的军事存在,继续提供军事训练和支援行动。在联合国维和领域,美国将只会支持“高效”的行动,而非其所认定的没有成效的行动。
虽然白宫的新非洲战略似乎有意扭转过去两年多来美国对非洲事务关注度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中期选举后两党格局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关于“非洲繁荣”倡议的预算。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将面临其他更为优先的战略方向,如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因此,“美国第一,非洲最后”仍将是特朗普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外交政策的主基调。不过,从新非洲战略的执行角度来看,美国明确未来将援助资金“有选择性”地突出应用在重点国家和特定战略目标,鼓励对非投资加强经贸关系以充分发挥对当地的影响。政策的调整表明未来在地处战略位置和拥有战略资源的非洲国家,竞争程度将有上升的趋势。
从历史来看,中国和美国在非洲的合作与竞争是常态。比如20世纪70年代中国承诺援建坦赞铁路后不久,美国便加紧支持坦桑尼亚建设大北公路,与坦赞铁路线平行。如今在中国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旁边,美国资金支持的高速公路项目也在进行中。
时下,美国新非洲战略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重大威胁,在非洲中资机构和企业等要高度重视。
近年来,一些欧美政客、智库和媒体等对中国在非洲的合作给予“特殊”赞赏,特别在涉及农业土地投资、矿产和能源开发等领域,西方媒体更是格外“关照”中国,甚至高呼“某国正在非洲输给中国”。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在美国新非洲战略的内容中,一定程度夸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存在。
诚然,中非近年来各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不过同欧美在非经营的时间相比,中国近二十年来在非洲的发展仍显年轻。笔者在非洲特别是中西部非洲,直观的认知是欧美跨国企业行事虽然低调,但在当地的实际存在较强,特别在矿业和能源领域,一些欧美企业占据着开采条件好、安全风险低的矿区,反观后来者中资企业,常常被迫在风险系数较高的矿区开发,一不小心还会被西方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关照”。
从“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到“债权帝国主义”等等,西方给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不断贴上新的标签。近一年里,“债务陷阱论”已成为西方媒体在非洲抹黑中国的一支毒箭,通过有意无意发表不实分析,给正常的中非合作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上演着非洲版本的“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甚至一些别有用心或不明就里的政客与民众跟风炒作。
此次,博尔顿重提中国制造“债务陷阱”迫使赞比亚抵押国有企业的陈词滥调,煞有介事地列举惊人的“债务总额”根本无法令人信服。赞比亚总统伦古通过公关助理发表声明,称赞比亚对于如此高级别白宫官员的错误言论感到遗憾。赞比亚外交部长正式致函美国政府,要求撤回博尔顿报告中有关中国在赞比亚债务陷阱的不实言论,其错误的言论抹黑了美国的外交政策。
然而,正本清源的报道很难得到广泛关注,原因之一便是媒体传播已成为美国对非公共外交的支柱之一。从1962年美国新闻署进入非洲至今,当地化程度较高,开办使用当地语言的报纸和广播,持续发挥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力量。笔者常驻非洲多国期间观察到,包括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内的机构在当地推行媒体记者项目,积极培育公民社会,通过当地舆论在报道外国企业经营、政府大选和媒体监督中发挥较大作用。
此外,笔者在常驻非洲多国和执行援外任务时,切身感受到欧美等通过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民间培训计划等,对当地田野调查和舆情影响的深度,最为直观的认知是悬挂美国外交机构车牌的车辆经常穿梭在各地。粗略观察非政府组织使用的车牌,标有美国国别序号的车辆比较常见,侧面反映了美国在当地派驻机构特别是非政府组织较强的存在感。
因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非洲在美国外交优先级中处于末尾的实际,但也要清楚美国在当地多年经营的非官方影响力可以在美国对非政策转向时充分发挥作用。(作者是前中资企业常驻非洲政府与商务总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