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谈秋冬空气质量:整体稳中向好,不应有速胜论和悲观论
作者:李珣
秋冬季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治理成果备受关注。
“从秋冬季情况来看,虽然遭遇了不利气象条件,全国空气质量整体上稳中向好。”12月18日,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大家要理性客观看待空气质量形势,“速胜论”或“悲观论”都不符合实际,不能因为一两次重污染过程就对全年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秋冬季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有所怀疑。
刘友宾说,从全年情况来看,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1至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1.6%,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12.1%、6.5%、11.1%。
从秋冬季情况来看,虽然遭遇了不利气象条件,全国空气质量整体上稳中向好。2018年10-11月以来,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所波动,长三角地区同比持平,汾渭平原同比下降7.7%。
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来看,该区域1至11月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1至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2.0%,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但受供暖排放增加、气象条件不利和沙尘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11月PM2.5浓度与去年同比有所波动。
11月,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冷空气过程同比减少4次,混合层高度同比下降10%,相对湿度同比增大15%。11月下旬的沙尘天气,也对空气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近年来大规模治理的环境效益持续释放,再配合区域层面应急措施“消峰降速”作用,污染程度明显弱于往年相似气象条件下的污染过程。
“速胜论和悲观论,都不符合实际,会对蓝天保卫战产生干扰。”刘友宾说,蓝天保卫战目前正处于爬坡过坎、负重前行、充满希望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我们不可盲目乐观;对因为气象条件影响带来的区域性、时段性的空气质量波动,我们也不必垂头丧气,悲观失望,更不能走回头路。要客观、理性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刘友宾说,今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各项措施落实,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更加强调精准治污,各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扎实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和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