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农村党建该怎么搞
作者:吕德文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修订《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县级党委履行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体责任,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笔者这几年在基层调研,发现全国各地的党委政府在加强农村党建上作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相较于乡村振兴的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远远不够。具体说来,有几个问题仍需要理论解答和实践探索:
首先,谁适合做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级党委政府为发展经济,强调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功能,倾向于把能人、富人培养为村级组织带头人。就我们的调研看,这一做法并不成功。极少有村庄因为“富人治村”而实现了共同富裕,反倒是出现了贿选现象和派系政治蔓延。我们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应该是维持村庄的基本秩序,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空心化已经是现实的情况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应该服务于那些常住村庄的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需求。在这个意义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就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将党和政府的政策与福利有效落实到农户手中,帮助留守老人和小孩,力所能及地组织留守人口自我服务。这个工作,天然适合于那些留守村庄的“中坚农民”做。
其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什么事?就笔者的调研看,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有村干部调侃,“过去收钱不好收,现在给农民发钱也发不出去”。本质上,党的建设核心是让党成为社会的细胞,发挥其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在村庄空心化的背景下重建共同体。笔者理解,农村人口外流并不可怕。问题在于,如何在人口外流的情况下,重新编织熟人社会网络,增强村庄凝聚力,让村庄有集体行动能力。对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而言,最重要的工作确实是通过组织发育激活村庄的内生动力,让村庄有活力。
再次,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密切联系群众?这些年来,随着国家资源大量投入农村,村级组织及村干部的主要工作都投入到了争取项目、实施项目上去了,失去与农民打交道的动力。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出于加强村干部联系群众的目的,要求村干部坐班,并提高了村干部尤其是主干的待遇。未曾预料的是,这反而加剧了村干部职业化和行政化的趋势,脱离群众的现象更为明显。扭转这一趋势的最好做法是,加强村级党组织的基本保障建设,使之不用眼光向上也有服务群众的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重塑,这决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让农村成为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作者是武汉大学乡村治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