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合作:2019年中国—东盟经济合作重点
【环球网综合报道】日前,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加强产业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是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实现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和行业对接已成当务之急
记者: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近十年在政府经济委员会合作,近三十年在从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工作,您为何特别强调增进双方产业合作?
许宁宁:近些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市场,使得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的迅速增长,经济关系日趋密切,经济政策的关联度日益提高,经济利益的相关性日益增多,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正逐渐形成自贸区内新的产业链,产业内合作和产业间合作正出现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一是双方贸易中的一些主要产品(电子产品、服装、鞋等),是区域外跨国公司在中国与东盟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产品主要掌控在域外公司手中,代跨国公司加工型贸易占相当比重,中国与东盟自身国际性品牌产品亟待打造。
二是双方产业合作在规划和组织中缺乏细致性。在纺织、钢铁、机械等领域,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商(协)会尚缺乏有效对接,在“自贸区”概念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合作的行动不足,双方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亟待细致沟通。
三是双方产业合作与中小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度不够,在东盟国家以中国企业为主建立的产业园区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不够,在产业园区建设中双方行业商会缺乏角色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实施零关税仅是双方的制度安排,打造好双方密切的产业链才能形成你我相依的经济共同体。
中国—东盟实施产业合作首先是行业对接,其可有效推动中国有关产业及其企业“走出去”,可实现更多的贸易创造,优化双方贸易结构和促进双向投资,减少个别东盟国家对开放市场的担忧,可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得以体现,可促进落实双方到2020年的贸易目标和投资目标。
为此,双方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关系到CAFTA的活力。尽快、细致的加强双方行业对接和产业合作,是CAFTA发展达到互利共赢目标的现实必然选择,促进自贸区新的生产力和对外竞争力的提升,减少自贸区内企业盲目竞争和改变双方行业对接粗放现状,为双方经济合作夯实产业基础。
2019年:双方加强产业合作需要增进共识
记者:作为中国与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之一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近些年来在增进双方产业合作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理事中有五十多个全国性行业商会,经常应邀在其召开的会议上做报告就对接东盟提出建议;与东盟国家一百多个行业商会有日常工作联系;已召开了三十多次有关产业合作会议,组建了十多个行业合作机制,等等。请您谈谈在增进双方产业合作的实践中,您的主要感受。
许宁宁:双方加强产业合作需要增进共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增进双方产业合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它作为共同应对挑战、实现互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积极落实。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双方产业合作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商会、企业以及各有关方积极配合协调。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双方产业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自贸区大市场的成熟程度,通过制定产业合作的近中长期规划,来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快合作。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产业合作的活力所在,通过创新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双方加强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
记者:2018年,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牵头,中方和东盟十国的建筑装饰行业领袖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建筑装饰行业合作委员会”;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办了中国—东盟医药行业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国—东盟物流合作会议等。请您分析一下2019年双方加强产业合作有哪些有利条件。
许宁宁:
中国与东盟产业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
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正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海上丝绸之路正在共建中,中国正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在升级,相互更大开放市场。
东盟经济共同体已建成并正在完善,有利于东盟经济的稳步持续增长。
双方政府日益重视。2016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发布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第一次将双方之间的产业合作提高到了相应地位,预示着双方产业合作正在推入了一个新阶段。
加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建议
记者: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在双方加强产业合作中是先行者、推动者。在您工作之余写作的多本书中对产业合作有分析。请您就2019年双方加强产业合作提出有关建议。
许宁宁:双方需要做的事很多,主要是:
1、切实执行好双方已达成的共识
中国和东盟有关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落实好《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澜沧江—湄公河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积极沟通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产业合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近些年来,中国和东盟有些国家领导人多次建议将双方的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相衔接,其中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沟通和合作则是其十分重要的内容,应切实予以落实。双方政府应制定并落实促进产业合作的各有关政策,鼓励产业合作发展。
应执行好《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16—2020)》中提及的产业合作共识:
适当加强生产设备升级合作,特别是先进技术、绿色和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提高生产力。加强双方互利产业部门供应链联系,鼓励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就关键技术及其在商业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交流,推进创新合作。鼓励必要时就中国和东盟间贸易问题进一步加强合作磋商。
应执行好2016年发布的《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鼓励以商业原则为主导的产能合作,通过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使双方产业的生产和需求相匹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重点推动在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领域开展符合各自优先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合作。认识到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根据东盟各成员国产能实践的不同需求,提供必要的相互支持。确认企业在开展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以及所在地法律法规开展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经贸合作园区等具体合作。支持通过促进相关政策信息交流,为产能合作营造良好的商业和投资环境。鼓励发挥智库、学术伙伴等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共同开展产能合作研究并提供符合各方国家利益的政策建议。
2、采取配套措施促进产业合作
应充分发挥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丝路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加强双方产业合作的投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双方银行应将参与、促进产业合作作为工作重点。应加大中国与东盟在互联互通、物流、科技、知识产权、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法律咨询、商务咨询、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一系列的配套合作协助产业合作。中国与新加坡正在实施陆海新通道建设,该通道建设与产业合作有机结合可相得益彰。
3、支持、指导广大中小企业在产业合作中获得新发展
双方行业商(协)会应协助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合作,利用其代表性、灵活性强的优势,加强行业对接和合作,建立合作机制,代表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建言献策,为企业在产业合作中获得新发展提供服务,让中小企业更多地分享相互开放市场带来的好处,并减少担忧。双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做好支持、指导双方行业商(协)会工作。
4、双方企业应积极参与产业合作
双方企业参与产业合作可减少散兵游勇。企业应利用好自贸区优惠政策,扩大投资合作,实现更多的贸易创造。应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在双方产业合作中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商务部每年均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其中针对东盟十国每国均有一本,内容包括分析了该国的产业特点、介绍了其产业政策,中国企业家在走进东盟时可借鉴这一《指南》。
5、加大产业园区建设
东盟有的国家产业体系不完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投资。可以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配套性,提升企业合作效益,增加产业聚集力。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做好服务。积极推动双方行业商(协)会合作建产业园区。
6、延伸双方产业链
应考虑到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域外国家达成的其他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影响,积极提升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价值,并延伸产业链。应加强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系统研究,为双方务实性、创新性合作提供实施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