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制智库首席研究员新望:中国转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 企业需要紧跟内需及发力创新
作者:马晓春
【环球网 记者 马晓春】真谋“事”者,先谋“势”。12月28日下午, 2018环球趋势大会之“谋势求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由环球时报与环球网联合主办,诚邀知名学者、业界专家以及优秀企业代表,共同就“改革·创新·责任”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旨在为中国下一个40年的发展寻求方向和答案。
在名为“消费升级与企业转型”的主题演讲中,中制智库首席研究员新望指出,中国正处于要从速度型、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而未来中国的发展主要依托内需和创新的驱动。
新望认为,80年代初,中国这一后发国家通过特区、开放城市、三降一补把比较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中国可以模仿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承担试错成本,积攒后发优势。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表现喜人。新望表示,中国存在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现象,而未来中国发展需要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升级应运而生。新望表示,消费升级的背后是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有新的制造、新的服务、新的商品。
以制造业为例,按照新的需求来看的话,有很多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义、重新设计和重新制造的空间。中国企业目前有很多商品面对的不是制造问题,而是设计问题, 与美国、日本制造业的不少差距就是设计上的差距。
除了制造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看病、上学、幼儿园、医疗等都存在排队问题。未来,中国企业要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在“互联网化”这四个消费升级关键字的情况下,尤其是5G带来的人和物的相互联系,中国企业需主动回应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订制化的趋势。
当然,这一切的发生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在新望看来,企业家、科学家才是创新的主体。 如今,上一轮技术突破和主导的产业群已经衰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出现的产业群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