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金头盔曝夺冠战术:两架歼11同一高度叠加疾驰
“金头盔”的梦
旅长许利强的金头盔拿来了,谢朗和李汪洋竞相试戴起来。
“你的头太大了戴不进去!”谢朗调侃李汪洋。
“我就不信!”李汪洋把头盔的帽带往外松了一扣。
戴上金头盔,两人各自在战机前摆了个自认为最帅的pose:“王靖文,给我们拍帅点!”
“必须的!”新闻干事王靖文举起相机慢吞吞地说。
就在11月,谢朗、李汪洋在第八届空军航空兵竞赛性考核中勇夺“金头盔”奖。该奖项代表着目前中国空军对抗空战训练的最高水平,飞行员将其视为至高荣誉。
只是从2016年开始,“金头盔”比武,再没颁发过那顶曾让无数飞行员羡慕的金色头盔。所以,今天当谢朗和李汪洋一睹旅长的金头盔“真容”时,显得格外“稀罕”。
据不完全统计,获得 “金头盔”的黄金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飞行小时在1000个小时至1500个小时之间。33岁谢朗和30岁的李汪洋刚好在这一黄金区间。
作为大队长、长机,谢朗性格内敛沉稳;副大队长、僚机,李汪洋勇猛果敢。李汪洋说,选搭档就跟做夫妻一样,需要互补。“我就比较敢往前冲,朗哥在后面,特别能把握住机会,特别稳,特别能掌控全局。”
今年的“金头盔”之战,谢朗和李汪洋赢得并不轻松。
团体赛中,他们所在的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对阵两个单位,5场中距离格斗,一胜一负,还有一场成绩尚未公布。谢朗坦言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后这场我俩上,如果输了的话,团体第一是争取不了了。”
“我俩飞机就挨着,朗哥先上的飞机,上飞机前,他转身给了我一个坚定的眼神。”这是谢朗第五次参加“金头盔”比武,这个坚定的眼神让第一次参加“金头盔”的李汪洋感到些许踏实。
2016年,“金头盔”比武增加了四机近距空战考核。双机编组二对二拼刺刀,就得有血性。谢朗和李汪洋采取的战术较具风险,两架战机在同一高度层,一前一后,距离很近,同时机动,相互叠加,让对手难以锁定。但在同一高度层,两架战机疾速飞行,极易相撞。
谢朗、李汪洋一轮一轮快速的机动,终于在第三回合交叉缠斗后,谢朗成功打掉对方一架战机,一旁的李汪洋激动不已,“你不知道当时那个心情啊!”
淡定的谢朗提醒李汪洋赶紧回到自己的高度层,按对抗规则重新调整队形,展开第二轮攻击。
李汪洋几个大幅度动作,下降到自己的高度层,“XXX,目视第一眼!”李汪洋一声嘶吼,报完敌机目视距离后,谢朗又成功打掉了另一架。“那一声嘶吼,下来评估的时候,裁判组说太响了!”
最终,谢朗、李汪洋以31:12的比分领先,和战友一同夺得团体第一,以及个人“金头盔”奖。
第一次参加“金头盔”比武就勇摘桂冠,李汪洋显得颇为兴奋:“从2015年备战到2018年参加,作为一个飞行员,我想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去试一试自己,我想拿金头盔,我想去为了梦想努力一把。
五次征战金头盔,谢朗最大的感受是它越来越接近实战:“尤其是2018年实时评估系统的引入,它跟真实的作战一样,谁先把对手击落,很明确,不需要事后评估。”
2011年,首届“金头盔”对抗比武引入“自由空战”,取消水平机动空战高度差;2015年,全面引入异型机对抗,破除小组赛只组织同型机对抗规则;2017年,考核全部为三代战机,增加四机近距空战考核,考核标准从积分制到击落制到任务制都是为了更贴近实战化。近些年,实战化训练在全军如火如荼地展开,什么样的训练才更接近实战?谢朗说:“会不会打仗与我们的训练模式有关。”
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军第8次对军事训练内容体系的整体重塑,2018年全军按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施训。这一年透过新大纲训练,李汪洋感觉自己的近距离作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接二连三领受的都是重大任务、高难科目,从飞行强度和飞行任务完成情况来看,至少比往年同期多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