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雪崩导致房地产拐点,有一些缓解的办法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9-01-03 15:57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一姐
回想起来,八九十年代,我们在对比中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经济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种论调就是:中国主要是人太多了,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我们早就发达了。
年底多个渠道的数据表明,今年的出生人口出现了雪崩。大约只有1500万左右,不仅和之前卫计委预想中的生育高峰没有到来,还大大低于部分学者1650万左右的预期。
梁建章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那么人口出生率就会从1700左右这个水平下降到1500万以下,甚至是1300万这个水平。
任泽平团队新出的《人口生育报告2019(上)》再次确认了这一令人担忧的事实。与国际相比,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总和生育率已经降至1.5以下,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公认的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人家还有现在还有1.67。
目前在总和生育率上唯一能跟我们一较高下的主要经济体就是日本了,他们是1.4。
但这一点其实不是秘密,几年前呼吁放开计划生育那批人,老早就对中国的生育率跟其他国家做过对比,我们的下降速度几年前很不乐观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不同孩次的生育情况。报告里说:2014年以来二孩总和生育率明显回升,这主要在于75后较强的二孩生育意愿集中释放。2013-2017年二孩出生人口的占比从31.1%上升至51.3%。但一孩总和生育率总体下滑,出生人口占比从64.3%大幅下滑至42.0%。一孩总和生育率的明显下滑,意味着不少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而没有一孩就不会有二孩。
还有一点需要担心的是“育龄妇女规模已经出现见顶下滑趋势”。任泽平团队给的预测是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降至1100多万,其中处于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4%。而1982年20-35岁的主力育龄妇女人口是1.2亿。
如果说现在已有的数据已经表明我们的人口情况很不乐观,那这两点就是告诉大家:未来十年会更糟。
从一个蓬勃的人口大国迅速滑落到一个有“人口危机”的国家,有部分原因是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随之下降的自然规律,不过报告也用数据隐晦的证实大部分人心照不宣的猜测:
“根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71-2017年中国不含取出宫内节育器(俗称“取环”)的节育手术总次数合计达10.1亿次;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俗称“上环”)合计4.5亿人次,输精管结扎合计超过4000万人,输卵管结扎合计超过1.3亿人,人工流产合计3.9亿例。”
这个数据包含有部分自愿的情况,不全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从趋势上看,可以很明显看出1985年是中国节育手术的高峰期,仅这一年不含取环的节育手术就高达5279万次。
报告总结说:第四轮婴儿潮应在2010年后出现,但因长期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而消失,2010年官方总和生育率降至1.18,修正后仅1.5。
总之,整个报告对未来的人口情况和随之带来的问题表现得很悲观,认为:老龄化加速到来不仅会拖累国家财政、制约经济活力,还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银发经济”提前到来。后一点,在我们正鼓足劲儿想要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机制的当下,实在算是一个噩耗了。
之前新时代证券在其《银发经济》的研报中提到,201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58亿,占总人口的10.6%,大致相当于1987年的日本,1977年的美国和1970年的意大利。但是,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显著快于发达经济体。
发达国家从年轻型社会(64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4%)过渡到老年型社会(64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7%)用了长达几十至一百多年的时 间,如法国用了 115 年,瑞士用了 85 年,英国用了 80 年,美国用了 60 年,而我国只用了 18 年(1981-1999 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是一个值得忧虑的问题。
报告后面虽然分析了很多制约和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但在分析这些原因前已经提前做了判断:人口减少趋势只会延迟,基本无法逆转。这也是任泽平团队判断“房地产市场拐点已经到来”的主要因素。
回想起来,八九十年代,我们在对比中国经济和发达国家经济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种论调就是:中国主要是人太多了,如果没有这么多人,我们早就发达了。
如今这情况,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国际上缓解生育率下降的方式通常是补贴和鼓励生育,欧洲国家普遍采用这一方式。美国则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改善人口结构,每年有大约70万人通过合法移民成为美国人,非法移民的规模根据不同的统计口径是这个数据的三到五倍。美国目前存在4000万左右的移民,8个人就有一个移民。
除了外国的经验之外,中国对应人口剖结构失调也有自己的办法。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通过上山下乡大规模释放青壮年劳力到农村的先例,目前农村进城人口以青壮年为主,缓解了城市人口结构老化的现状。另外在填补社保和养老亏空方面,已经有国资整体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