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我们错过了大航海,不会错过星辰大海_风闻
平原公子-平原公子官方账号-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2019-01-04 12:18
2018年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出发了,奔向了月球。
2019年1月3日中午10点多的时候,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踏足月球的背面,人类前面的所有登月,都在月球的正面,而这一次嫦娥四号,不但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还第一次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一张清晰的月球背面近距离拍摄的照片。
这是人类第一次近距离拍下月球背面的影像。
1月3日夜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已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在着陆器监视相机的拍摄下,玉兔二号的履带在月球背面碾出了两道清晰的“足迹”,向着无限的未知延伸下去,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留下“文明的足迹”。拉格朗日点上的“鹊桥”中继星把这历史性的一刻,传送回了地球。
这是玉兔的一小步,却是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发展空间技术、探索宇宙、登陆月球、乃至于未来登陆火星呢?因为我们当年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错过了地理大发现,错过了新大陆,我们曾经错过了一整个海洋时代;现在,我们不能错过星辰大海。地球是人类温暖而又狭窄的摇篮,人类终究会长大,终究会走出去,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月亮只是个小小的码头,人类的星河舰队其实还没有下海。
在美苏冷战之后,大规模的太空探索其实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不能像帝国主义那么没出息,他们假想敌消失之后,就开始玩内卷的金融和互联网游戏,我们不一样,我们要为自己、为全人类的文明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虽然我们起步晚,技术上有差距,但是我们终究是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往宇宙中走,从“东方红”到“神舟”,到“天宫”,再到今天的“嫦娥”,星辰大海的时代,少不了我们的身影。
6年前,也就是2013年嫦娥三号登陆月球正面的时候,就已经离人类最后一次使用探测器登陆月球40多年了。当时全世界都轰动了,BBC官网上有人评价:“中国做到了只有美国和苏联才能做到的事情,在我有生之年就等着看美国和中国的外太空之战了。“
而就在2017年的时候,距离美国最后一次登月45年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太空政策1号指示》,宣布美国将重新派宇航员重返月球,并最终实现载人登火星。所以,你可以看作新一轮的”太空竞赛“其实已经开始了,而真正的玩家只有两个——中国和美国!
为什么嫦娥四号一定要在月球背面着陆呢?因为月之背面人类尚未踏足的处女地,很多情况,还是未知。
因为潮汐锁定效应,月亮一般都是正面对着地球,所以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情况一直所知甚少。
据各种观测,月球背面97%的都是因为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坑,最早拍到月球背面照片的是前苏联月球探测器月球3号,那些陨石坑密密麻麻,就像一张大麻脸,比正面密集多了。学者们猜测,这是由于天外陨石飞向地球的时候,先被月球的引力截获了,于是月球背面被砸得坑坑洼洼。但在这个目前只有理论推测,没有人实地验证过。
嫦娥四号的主要探测区域是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南极-艾肯盆地,其实是月球背面南半球的一个巨星陨石坑所在地,它是目前所知太阳系内最大的陨石坑,直径约为2480km,深度达12.8km。你可以想象,当年是何等巨大的一个天体,撞击在月球上,才能形成如此壮观的一个“天坑”。
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是南极-艾肯盆地的冯·卡门环形山,这是以钱学森恩师的名字命名的一座环形山,这里的撞击更为猛烈,当年的巨大撞击,有可能激发出了月球内部的物质,甚至包括“月幔”,嫦娥四号如果能够探测到这些物质,就有可能分析出月球的物质构成。
1998年的时候,美国NASA的月球勘探者就发现这里存在固态的水冰,不仅如此,月球勘探者号获取的矿物成分分布数据显示,南极-艾肯这里不仅富铁,而且富钍。
而且大家都知道的,月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氦3,这个氦3,是重要的核聚变原料,当氦3遇上氚时,就会发生核聚变反应。而且这个反应不会任何放射性物质,反应所产生的物质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因此,氦3被看作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
据估计,月球上氦3的储量超过百万吨,而地球上氦3的储量还不到500千克,足足是地球的200万倍。氦3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约10吨便能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而对于全球的能源需求,100吨足矣。
所以说,月球不像大家表面上看到的那么“荒凉”,这其实是一颗“富有”的星球,按照现在的讲法,嫦娥他们家“有矿”。既然有矿,咱们就得早点去看一看,摸一摸。
其实嫦娥四号4天时间就到了月球,进入了月球轨道,它使用了我国目前深空探测的最强火箭长三乙改III型,仅花了4天14时16分就完成了发射、轨道校正、近月制动、进入工作轨道。但是直到20多天之后,才能着陆。因为在月球背面着陆,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20多天中,嫦娥四号一直在寻找最恰当的时机,去降落,因为它只能在白天降落,因为它能量的主要来源就是太阳能,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它的一天就是一年,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换作地球时间,从黑夜到白天,要经历14天时间。嫦娥四号要不断调整轨道倾角,等待白天。
你要知道,月球是个天生的巨大屏障,月球背面几乎可以隔绝所有来自地球的电磁辐射。所以登陆月球背面,是有难点的,因为月球总是正面朝着地球,那么背面的探测器就无法和地球通讯了,看过电影《阿波罗13号》的同学应该记得,当阿波罗13号绕到月球背面的时候,和地球之间的通讯就中断了,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通讯盲区。所以,想要在月球背面登陆,需要解决通讯问题,不然地面上无法指挥遥控探测器着陆。
所以,中国航天人想出了一个方法,他们搭了一座“鹊桥”,也就是在月球背后的拉格朗日点上,提前设置了一颗通讯中继卫星,作为接下来地球和月球探测器、月球车之间通信的桥梁,称之为“鹊桥”。这个留在拉格朗日点上的“鹊桥”,早在今年五月份就发射到位了。
拉格朗日点,也叫做“引力平衡点”,在这个点上,鹊桥中继器围绕L2稳定旋转,可以起到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通讯中继作用,所以我们才把它叫做“鹊桥”,有分教:“嫦娥弄巧、鹊桥传信,银汉迢迢暗度。广寒玉兔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另外,不要小看”鹊桥“中继星的作用,它可能不只是这次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通讯中继,可能还是我们走向更远深空的宇宙灯塔。
嫦娥四号登月的最后一个难点就是着陆的地形环境太复杂,月球背面的南极-艾肯盆地的深度达12.8km,这是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高度,遍地是重峦叠嶂,犬牙交错的环形山,嫦娥四号要在盆地的中心区域冯-卡门环形山着陆,难度之大,远超历史上任何一次登月行动。
不过,无论如何,嫦娥四号都以一个非常漂亮的姿势,成功降落在了预定的目的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这是令全世界都为之鼓舞的一个好消息。
就连许多外国网友也为之激动不已,在国外媒体纷纷宣布成功登陆的消息后,这些一直在围观等候的外国网友们都在发布对于嫦娥4号的赞美之词,称这确实是“前无古人”的成就,因为这是全人类的一大步。不过,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教授弗雷泽却酸溜溜地说道:”下一次从月球传回的声音,也许是普通话。“
很多人喜欢怀念“民国大师”,可是你们不知道,今天的中国科研工作者中间,有着太多的“大师”,无论是才华、创造力、年龄、还是竞争力,他们都可能是历史上中华科技史上最巅峰的一群人,他们铸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前所未有的强国地位。你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团队”的平均年龄多大吗?他们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
(佳木斯深空站17人测控小组)
(嫦娥四号登陆瞬间,紧张而激动的年轻中国科学家,来自新华社抓拍)
中国载人航天新一代科研人员也渐渐崭露头角。今天战斗在“天宫”系列、“神舟”系列飞船等重大航天项目沿的主力军,大都是30岁以下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天宫二号实验室副主管设计师只有29岁。全国为载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科研人员队伍不下十几万,80后占据了八成以上,甚至已经开始有90后加入中国航天科研大军。所以,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就在这里。
中国的嫦娥登月计划,分为“绕、落、回”三步走。现在“绕”、“落”都已经完成了,也就是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所做的工作,嫦娥四号是“落”在了月球背面,而嫦娥五号就是要完成“回”的任务。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月、落月、返回三期任务后,中国将继续探月四期任务,包括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月面二次采样返回、月球南极着陆探测、月球北极着陆。
2019年,中国航天人的脚步不会停歇,长征5号会再次发射,嫦娥五号,也有可能在2019年登陆月球,并且采取月球土壤、岩石样本,重新返回地球。
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围绕深空探测,将开展火星绕落巡、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回、木星系探测等。
还是那句话,我们曾经错过了大航海,但我们不会错过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