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漫画创作的几点建议:创作灵感、用户喜好与市场需求如何抉择?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41092-2019-01-04 08:42
在商业漫画创作中,“灵感”不是前提条件。那什么是?
12月20日,在三文娱2018ACGN未来峰会“漫画主笔”圆桌论坛,《妖怪名单》作者糖人家CEO鱼正义、《大理寺日志》作者RC、《诡水疑云》作者博洋大叔、《驭灵师》编剧奥丁般虚伪、《国魂》作者神北克、漫画家矩阵,以及本场圆桌主持人《我家大师兄脑子有坑》编辑王文琦7位嘉宾,聊了聊漫画的创作与商业和漫画家们的那些趣事。
左起:王文琦、鱼正义、RC、博洋大叔、奥丁般虚伪、神北克、矩阵
大众普遍认为,漫画家必然是灵感满天飞的脑洞大神,但真正的职业漫画家们却表示,在商业漫画创作中“灵感”不是前提条件。
“如果单靠所谓的‘灵感’才能创作,那可能谁都活不下去了。”RC说,“有没有灵感和故事精不精彩也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不是灵感越多故事就越好。”
但是,在创作中,创作者必须要找到的,是个人喜好与市场的平衡。关于这一点,博洋大叔有自己的方法:“其实融入这个作品大概也就不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了,而是本身应该做的事。”
奥丁更是直接给从业新人以这样的建议:“进入行业要先把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想清楚,是想当艺术大师还是做出成功的商业作品。”
那什么是好作品呢?
神北克认为,国内文化创作,太依赖数据和经验。许多创作者“希望在数据中找到一个成功的标准与依据,而丧失了文化创作最根本的独创性”。
读者对作品的期待,不在大数据也不在“经验”,而是作品本身的内容。国内追逐大数据和经验,核心的驱动在商业化。对于这一点,欧美市场对商业与非商业漫画有着严格区分。
“非商业的漫画是‘作者想要给你的’,‘我给你什么比你需要什么重要得多’。要不然,漫画家就完全丧失了创作者的先锋价值。”矩阵对非商业漫画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而鱼正义,则从作者角度,提及了对读者期待。“如果你爱这个作品,多支持它,不要骂它,我们这个市场现在真的太脆弱了。”
那么,在国内漫画行业的“寒冬”之下,如何成为一个适应市场的漫画家?来听一听一线创作者们的“灵感”碰撞。
以下,是三文娱2018ACGN未来峰会“漫画主笔”圆桌论坛的文字实录,由三文娱整理发布。
创作灵感
王文琦:各位老师都是漫画创作者,平时都是用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去创作的呢?是等着灵感来,还是主动去寻找灵感呢?以及作品中有没有什么不能丢掉的东西?(坚持的东西)
奥丁:我是漫画编剧,工作是帮助漫画家们把控住节奏。编故事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剧情节奏,即一个剧情高潮到另一个剧情高潮中间的长短。剧情节奏就是让读者看到一个剧情高潮之后有一个舒适区,不能让读者产生“不想看了”、“攒一攒再看”这样的疲惫心理。我个人是属于灵感来了再创作的类型,但如果是一个很商业性的漫画连载,有周期的话,那必须要逼迫自己。
奥丁编剧漫画《驭灵师》
神北克:刚出道的两年每天都是很开心的,想着终于达成梦想,变成漫画家了,觉得自己像变成明星一样很兴奋;当兴趣慢慢被工作压力取代,接下来的时间就蛮痛苦的,每周要出15-30页的漫画;到后来创作变得愈来愈机械式;再后来,明明要求很高很想有新的突破,可是没有灵感马上又要截稿,这对创作者来说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是一种创作上的精神压榨。
RC:说到灵感和创作方式的问题,现在绝大多数的平台,但凡称得上商业连载的作品基本都是周更,甚至更多,每周两更、三更。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如果单靠所谓的灵感才能创作,那可能谁都活不下去了。因为我自己除了画《大理寺日志》之外,还兼着两三份不同的职,其中就包括编剧,也在写着不同的故事。所以在我看来绝对不能靠灵感创作,灵感有了我才写,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所以在开一个连载之前一定要做计划,把故事的大纲和方向定好,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执行的时候可能牵扯到查阅资料,还有生活之中接触的一些新事物,把这些融入到创作。但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些东西,还是可以按照计划来画下去。
其实有没有灵感和故事精不精彩也不是完全的对等关系,不是灵感越多故事就越好,有时候你觉得是个好玩的东西,读者未必买账。读者想看的更多是,在这之前你做的这个计划,它本身够不够看点,或者创作者本身的功底、能力。所以说并不是排斥灵感,创作者一定是得在生活中发现新的事物、好玩的东西,但是一旦投入到商业创作千万不要指望它。
RC作品《大理寺日志》
鱼正义:RC老师说得对。我觉得创作者的本源一开始可能像是一种表现型人格,或者说他更想表达,更想得到沟通,所以他去做了创作,我就是这样一个初衷。我最想看到的是一部好作品,好作品的基本概念是我能不能通过这部作品感染到我的读者,更直白的说就是读者能不能因为我的作品哭出来或者笑出来。
我们画完每一话漫画之后都会去看读者反馈。就像我们之前做《猫之茗》,本身是一个轻松搞笑型的四格漫画,我们在里面埋了一个梗,那一话大家哭成一片,其实我们当时特别的暗爽,虽然留言下已经骂开了,但我们特别的开心,这就是我们的创作初心。
我现在跟漫画家还不太一样,身份有些不同(糖人家CEO)。刚才也说到表达欲的问题,我本身是个特别内向的人,但我的兴趣点在这。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做一些连载,到了大学兴趣转到动画,去做了动画;后来又转到设计,去做吉祥物设计,包括像知乎的吉祥物刘看山,再往后因为还是喜欢漫画又回到了这个行业。我近几年的状态是想从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商务、融资上,但没有把最根本的漫画丢掉。
现在基本每天三点睡觉十点起来,白天处理公司事务,下班以后的时间都是在画画,做一些设定等等。
那是不是灵感来了我们才去画,其实不用那个时间。我们工作室同时要更着7、8部作品,现在已经基本到10部了,四五个人一组,每天晚上都要熬夜加班去赶。我们没有下过任何的指标,但是大家都为了赶在死线之前,因为大家都保持着那个点,就是我们要对读者负责,我们在这个时间段赶出了东西,给他们也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也经常给工作室的漫画家们放假,但是他们都是背着笔记本去的。一般是第一部作品靠灵感,后面其实全是靠积累,大家到后面拼的都是自己的储备。
鱼正义设计的知乎吉祥物“刘看山”
博洋大叔:我觉得创作也算是一种作者和读者的交流,用作品去跟读者交流。在心态上真诚很重要,你要保证你说的东西是你相信的,尽量不要去欺骗读者,或者画一些你不相信的东西。无论是跟朋友还是通过作品跟读者交流,我觉得这个真诚是不能丢掉的东西。
作为一个连载作者,确实不能靠灵感去创作,这是一个职业作者的基本素养。一方面时间卡在那,另外其实也不可能每天都处在很亢奋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是靠一些技巧,有一种获得灵感的方式或者说调节方法。还没真正成为职业漫画家之前,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真的当成职业之后它就没有那么顺利。
你可能有一个大灵感,这个灵感支撑你连载好几年,然后就在最初的灵感那卡住了,其实是一个很苦的状态。我现在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恰恰不是灵感产生的,大概就是平台需要一部恐怖向的东西,尝试着画了没想到获得了很好的评价。最初的灵感当然重要,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把每一步的情节点做扎实,这是一个很需要耐心的工作。
矩阵:严格意义上我不算是中国主流的漫画家,作品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中文版的,都是在国外出版发行。跟法国合作时一年只画一本,加封面才47页。所以像我们这样的作者属于把画面和作者价值看得更重一些,很注重画面的好坏,但是这个情况只能代表我自己和我这一类创作者。相比较而言,商业的漫画需要更快的速度、更符合大众的剧情等等,我们这种算是比较独立的漫画创作者。
矩阵漫画作品《Konungar》
喜好与市场
王文琦:大家是怎么去平衡个人喜好和市场需要的作品的呢?
鱼正义:我们(公司)还是比较放飞的,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我们会有一个立项会,先在会上过一遍,认为可以的作品再往下推进。我们一般整个漫画的前期周期会比较长,半年到一年,从前期策划到后面上稿,备稿一般做3、4期左右。上平台半年左右如果不是头牌可能就不继续做了,不过幸好公司现在还有没有停掉的作品。唯一的一部(停掉的)《食之东方》是我们在纸媒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们觉得纸媒没希望了,以后可能会换成其他的形式。
《食之东方》
四格、页漫、条漫等等各种形式没有高低之分,只是适不适合当下的阅读习惯。现在世面上的日漫也好,国内的漫画也好,多少都有一些阅读障碍,因为漫画本身出现就是为了让有小说阅读障碍的人可以更轻松的阅读。但现在随着漫画这种形式发展的越来越久,它形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新进入的人很难去进入到这个市场,所以现在的条漫才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RC:说到兴趣和市场,我们虽然是创作者,但我们也是读者,我们也是有自己的兴趣点在里面,而且是跟市场不相悖的。每一个创作者都有自己的偏好,而且会有很大一部分读者也喜欢这个偏好。所以我觉得不用硬去画自己不喜欢的、迎合的东西,而是去寻找自己的爱好和市场的共同点。
作为创作者是要有这个意识在里面,而不是说闷头创作不管其他的,要去意识但也不用强行地去迎合。现在世面上的作品,能明显感觉出哪些是作者的真爱,哪些是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硬要去做的。其实读者都能看出来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所以还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寻找兴趣与市场的共同点就是挺好的创作方式。
博洋大叔:开始创作的时候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去画 ,因为一个看大众漫画成长起来的人他的观念和兴趣也不会太偏离大众,所以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一般大众也都会喜欢。你平时喜欢热血,那创作方向大概也会是热血,不会偏离太多。
我目前最受欢迎的《诡水疑云》是恐怖向题材,之前一直没有考虑过类似的题材,跟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差别。我之前唯一看过的恐怖片是《贞子》,为了画这部而做了一些备课,画完第一话觉得题材超级适合我。其实融入这个作品大概也就不在乎自己喜欢不喜欢了,而是本身应该做的事。
博洋大叔作品《诡水疑云》
奥丁:兴趣和作品完全吻合事实上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因为你的读者和你的年龄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三十多岁的和十几岁的爱好不可能一样。一个新漫画家有自己的激情、兴趣,去画自己的作品,但是越到后面就会越考虑到市场的事情,因为年纪在变化,但是总有新的读者在进来,他们的年纪和你的年纪在不断地拉大,这一点不管是漫画家也好,编剧也好,都要去注意的。
神北克:首先大家要先针对问题本身去思考,市场到底喜欢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去想我要做市场喜欢的。市场品类细分非常多类,但大多数人把漫画家当画匠或者说画手,忽视了作者原本创作人的身份。要求作者这样画那样画,“现在流行这样,这样才迎合市场”,影响作者的判断,将一个创作者变成了画匠,这个思路是不对的。
如果是一个好的作者,应该对市场本身有一定的敏锐度。作者连本身喜欢的、做出来的东西,市场都不认可,就不能说是一个好的作者。作者要让读者喜欢你喜欢的作品,这是对作者基本的考验,不应该有“我最近数据不好,大家不喜欢我画的作品,我改去画现在大家都喜欢的东西”的想法,因为你连大家喜欢什么都搞不清楚,更别说要大家喜欢你。
神北克作品《国魂》
矩阵:我觉得漫画有商业的、非商业的。商业的就是大众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更市场化的作品。非商业漫画作者想要给大众的,作者给读者什么比读者需要什么重要得多,要不然漫画家就等于完全丧失了创作者的先锋性和独创性。
毕竟跟欧美的出版社打交道久了,觉得他们模式很值得学习,比如他们会把商业、非商业分的很清楚。如果你承认自己是做商业漫画的,那你就要承认自己的作者定位;如果创作非商业的作品,想要获得成功也不是难事,像《地狱男孩》的作者麦克.米德诺拉这样的作者,也很有市场。看自己定位是什么,清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初衷就好。
王文琦:我特别同意矩阵老师的说法。因为我自己是漫画编辑,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这种不同的定位。自己创作的时候不在乎市场怎么看,当跟甲方沟通的时候就会顾虑很多。不知道大家在做商业作品的过程中有过什么改变么?
RC:商业方面我有一个个人的想法,画好看就成功了80%,内容是为了留住读者。但我的画技不是特别好,这几年在画画上越来越使劲,确实得到的反馈也是能看得到的。我本来是觉得漫画嘛,表达的是内容、故事、角色,画好不好没太重要,但是市场告诉我,画好就是成功八成以上。所以只好努力画的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精致,更新也越来越慢。慢不商业,但也是没办法,这也算是我的一个妥协吧。
鱼正义:不知道算不算最有发言权的,我们是因为上了央视才开始改变的。不是什么光彩的事,那时候网络漫画刚开始兴起,时代催生了这样的东西,以前纸媒上不可以做的东西,在网媒上出现了,《妖怪名单》就是这么一部幸运的作品。应当时的需求希望往不和谐的地方偏一偏,当时我们也是蛮头疼的。后来(批评)播出了之后,我们也做出了改变,现在是一部非常健康的作品。这是一个硬性要求,不可能去碰这个底线。
《妖怪名单》
但对于其他的方向,比如说各平台有一些商业需求,或者说编辑的能力问题,它决定了给作者的建议是否准确。我们是最能接触到读者的人,知道读者想要什么,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太去听平台或者编辑的一些建议。
不过也是要分开去看,比如说编辑拿着一个强大的数据告诉我“你这样画真的会火”,那我会去试,因为你有东西支撑我。这其实是平台该做的事情,它给你数据来引导(创作)。现在在国内作者和编辑之间其实是有一点点问题的,两边都不明白各自的工作内容,或者说编辑不知道该给作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作者也不知道如何该跟编辑沟通。
好作品标准
王文琦:各位老师是如何衡量作品是否优秀,它是否是有发展前景的?
鱼正义:目前来说平台看的一是看数据,二是读者反馈。数据有它后期的延展性,但现在可能更倾向于比例、频率和方向。
RC:要说喜欢什么作品很容易,但是要说好作品的标准真的非常难。从商业角度来说,好作品就是能带来商业效益的作品,被大家喜欢的作品。但是在各个平台一度霸占榜首、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都是电视上不让播的东西。这类作品在短期内可能给平台带来很多流量,吸引很多读者,但是因为内容的限制性,它很难去进行下一步,比如说衍生、影视剧或者其他的开发,所以说从长期来讲它又带来不了利益。
找到一部既健康发展又非常脍炙人口的作品太难了,虽然有一些头部作者非常厉害,但是太少支撑不起整个行业。所以一部好作品从长线看,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短期利益,就去大量的培养只是为了吸引流量吸引眼球而不顾长远发展的作品,大家必须要走非常难的路,这是一条必修之路。
《大理寺日志》动画版
博洋大叔:如果想给创作者提供一个标准,本身做漫画的人其实是没有太多参考价值的,因为眼光、审美离大众还是有距离的,先入眼的可能是风格,对于剧情、人物塑造、造型等等都会比较苛刻。现在漫画太多了,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想搜索到所花费的时间也很多。好漫画还是有一条基本标准线的,达到这个标准才能算及格。但这条线本身跟市面上很火的漫画还是不太一样,一个作品好不好和它火不火没有太大关系。
奥丁:先把好作品狭义的定义一下,只说商业类这一块,就是有商业前景、商业利润以及很火的作品。一部成功的商业漫画概念不好定义,包括各种细节、套路以及在这之上加入你自己独有的东西,既是很严格意义上的大众作品,但是又是比较与众不同的东西。
奥丁般虚伪编剧的漫画作品《三集男主角》
神北克:这几年我参加很多峰会或是哪家公司的发布会等等,大家都说着差不多的话题,就是今年我们要做多少部头部IP,或者如何做出头部IP。每家公司都有他们的经验或者逻辑。如果你不是个太糟糕的作者,循着他们的逻辑,大概也不难做出7、80%成绩的作品出来。
这个情况也是国内现在大部分漫画创作所出现的问题,都希望在其他的案例里找成功的轨迹,而缺乏了“独创性”。每部漫画看起来都差不多,都看得出有哪些作品的影子,一再地翻改,进行两次、三次创作。霸总类都有小时代的影子,仙侠漫画每部都像是游戏《轩辕剑》的后代。国内对于文化创作,太依赖数据和经验,都希望在数据中找到一个成功的标准与依据,而丧失了文化创作最根本的独创性。当然也许有的作者会说,我没有那么多创意怎么办?我觉得如果真的有这方面的问题,就不要当作者离开这行吧。就像一个演员说我不会演戏,那还演什么戏呢?
矩阵:销量很好、口碑很好、得到很高的荣誉就可以被称之为好作品。销量好,不是什么所谓的点击量,而是真正的在线付费销量或者印刷物销量。口碑,业内大家的好评,但必须是业内,业余的就算了吧。再比如你拿了奖,但前提这奖必须得够分量,够权威。我觉得三个占一个都可以说是好作品,好作品的评定并没有那么苛刻。
矩阵创作的漫画
从业建议
王文琦:我们都希望行业能够健康的成长,大家对新人或者团队有哪些建议呢?
矩阵:我带过很多学生,知道年轻人的想法。很多年轻人只是单纯的喜欢动漫,就觉得自己也可以从事这份工作,但枯燥乏味的基础训练才让他们发现这行没那么容易,只是因为感兴趣一点用都没有,慢慢就会感受到挫败感,然后选择转业去干别的。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行业没有爱是不行的,我的建议就是能干就好好干,不能干就早点干别的去吧。
神北克:我的建议是团队精神很重要。有很多人进入这行的梦想是我要在这行成为一个大师,当一个圣人或怪人,希望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在一个团队里不管是主笔、编剧、上色,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对等的,不需要太过谦卑更不要太膨胀,最重要的是不要变成团队的麻烦,要能帮助团队正常运作。
神北克《国魂》
奥丁:进入行业要先把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想清楚,是想当艺术大师还是做出成功的商业作品。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作品艺术和商业兼备,口碑和荷包都爆满,甚至有很多新人,就是想当大师,反而鄙夷商业作品。不是没成功的个例,但极少。
一个成熟的漫画行业,是在商业土壤“肥沃”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孵育出艺术之花,但目前的国内市场还没成熟到这一步。如果进入一个行业,得到的是清贫,那么还不如别进来。我很希望新人们能先遵循市场,先享受到国内漫画行业发展的果实后,再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个性风格。
博洋大叔: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可能要的东西越多最后越是什么都得不到。最好是只要一件事,那这件事没有不成的,两件事可能就要难得多。我的建议是先了解自己要什么,然后了解行业,再看自己处于行业的哪个位置,是不是你真正想走的方向,然后做出调整。
博洋大叔《诡水疑云》
RC:漫画跟一般的行业不一样。比如医生、律师,它会随着你的经验、阅历逐渐让你的收入提升,但是漫画可能第一年画了个好作品挣了点钱,两年之后没有人知道你了。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真的喜欢画漫画本身这件事,否则不要轻易的把他当成一个职业。因为漫画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你的付出要远远多于你的所得,所以你必须从画画这件事本身找乐趣,才能撑得下去。
鱼正义:想画漫画首要你要有一个好身体,爱不爱是其次别把自己搭进去,有自己的爱是ok的,但是要节制。我更想给读者一些建议吧,如果你爱这个作品,多支持它,不要骂它,我们这个市场现在真的太脆弱了,因为心理上受不了而放弃的人其实有很多。
那些真正爱你作品的人他是不愿意发声的,他可能就是默默的给你打钱。比如我们这边会有一个二维码,经常会有粉丝打钱顺便留句言,类似“我还是单身狗”这种话,这才是一个好的交流。而不是很多看似粉丝,但在作品留言下回脏字去催更,还有一些白嫖党等等。
《妖怪名单》
王文琦:希望大家推荐一部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作品或者漫画家。
鱼正义:相信很多人入行都是因为《龙珠》吧,爆款IP是经验也累积不到的,它是霸权,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我觉得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作品触动到我,比如最近我就特别喜欢看《渊之信》。大家不要拘泥于过去,要再往前看一看,有更好的作品在等着你。
RC: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作者是富坚义博和手冢治虫。富坚义博给我最大的一个启示是,画类型作品不用拘泥于类型。他一直是画少年漫画的,可是他的作品里都会有一些辛辣的、少年漫画之外的、会高于少年漫画基本水平的东西,这个非常触动我。
我现在画的《大理寺日志》是一部猫做主角的作品,一开始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萌系、可爱、搞笑的作品,但是后来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这其实是“富坚老贼”的锅,它会让我在画这个类型作品的时候想更多。
然后手冢治虫给我的启示是,不要拘泥于一种类型。他这辈子画过太多的作品,各种类型,几乎都是奠定基础的地位,让我觉得这个人几乎一辈子都趴在桌上画画,但是他的想法却这么丰富,见识这么广阔。这也不停地鞭策我,你画这个东西不意味着你只看这个东西,要更多地去感受不同的东西。
奥丁:我是一个编剧,就推荐一些小说作者。让我对写作产生兴趣的是郑渊洁,让我真正开始想写小说的是田中芳树,让我知道该怎么写小说的是美国的畅销书作家西德尼·希尔顿,我特别推荐想写小说的人去看一下他的一系列作品。
神北克:鸟山明和井上雄彦。
矩阵:从业影响较深的人是马荣成先生,他的《中华英雄》和《风云》对我影响很深,比很多日本漫画家还要深。
博洋大叔: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铳梦》,它里面世界观的设定和画面的质感特别棒。正好最近真人版要上映,顺便做个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