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 | 中国为何没有出现“逆全球化”_风闻
探索与争鸣-《探索与争鸣》杂志官方账号-2019-01-04 07:33
圆桌会议 · 编者按
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
——当今世界走势与中国发展
特约主持人 郭苏建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化推动了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促进了全球贸易和生产的蓬勃发展和经济繁荣,也推动了人类文明、文化、政治、经济、机制、价值、资本、人口等前所未有的流动、分工、交流和融合,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文明或文化价值冲突、分配不公等问题。
随着伊斯兰世界“反西方化”、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诸多论者认为,世界正处于“逆全球化”的历史时期,曾经的“地球村”观念在一些典型国家,正在被贸易保护、边境俢墙、控制移民等政治思潮和政治举措所替代。但另一方面,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其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论者据此认为,世界正处于一种“新全球化”乃至“中国式全球化”的新进程中。
显然,面对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秩序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且前景不明朗的历史局面,如何科学认识和解释全球化的历史逻辑、发展规律、未来趋势和方向,如何科学认识和解释所谓“逆全球化”思潮发生的原因,特别是如何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面对和把握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将对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等各方面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以上述基本认识为基础,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2017年10月28—29日举办了“逆全球化与新全球化”学术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摘发部分参会专家和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龙永图 | 外经贸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期,原标题为《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
首发于3月5日“探索与争鸣”微信公号
文中图片未经注明均来自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专门谈到了全球化的问题,主张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惠的方向发展。针对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办的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逆全球化和新全球化”,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的现象,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现象?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由跨国公司组织的高层会议。与会学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目前全球出现了像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等所产生的保护主义趋向(他们没有使用“逆全球化”这样的说法),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类似的形势?
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主要是因为我们近40年的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为什么对外开放那么大的步伐,那么大的行动,没有引发过国内的反改革开放、“反全球化”的思潮和行动?我认为,我们对全球化和中国的对外开放都要从两方面去看。
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会带来巨大的利益,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中国参与全球化近40年,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的步伐很大,为什么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中央政府特别注意并防范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贫富悬殊加大、地区差距加大、一些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工人失业、空气质量变差、食品安全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大发展、大开放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自不待言,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就是紧紧地盯住了全球化或者说中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果断采取了重大措施。比如,我们采取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最近几年来我们搞大扶贫,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使得反贫困工作成为中国近五年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而且,到2020年要按照中国的标准消除贫困,加上对西部地区的大量财政支持和基础设施投资,使得中国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现在,我们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地方上批项目也好,搞发展也好,只要环保不过关,整个项目就不能上。由于我们采取了这样一些坚定的措施,就使得对外开放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比如说,为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进行产能结构调整带来了就业问题,中央政府专门拿出1000亿人民币来解决转岗、培训等问题。
我得出的结论是,现在全球化出现的这些问题,不要怪外部的因素,主要是要考虑像美国这些“反全球化”的国家,是不是政府或者是整个社会公众直面了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全球化肯定会使一部分群体和一部分产业受到冲击,如果政府不作为,整个社会不重视,如果不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部分人就会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他们的这些问题就催生了舆论,甚至包括理论界对于全球化问题的反对,这样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就起来了。
对此,我的回答就是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而且无论是对我们来讲,还是对全世界来讲都是利大于弊。但是,如果不处理好由此产生的弊端,就会形成“反全球化”的浪潮,然后就出现了“逆全球化”。所以说政府有责任来解决这些问题。
前些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世界贸易组织的部长级会议的时候,大量民众上街游行反全球化,弄得会议差点开不成。今天世界上之所以出现“逆全球化”,主要就是因为相关国家政府对于全球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直面解决这些问题。对中国来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在贫困、地区差距和环保等问题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我们得以防止出现反对改革开放和反对全球化的思潮。
当然,他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逆全球化”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一下子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了起来,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还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这些国家,确实对西方的经济和产业带来了一些冲击。中国过去做鞋子、做衬衫、做袜子很有竞争力,那时候他们觉得中国不错,这就是国际分工,他们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现在中国又开始造汽车、造飞机、造高铁,而且在电信设备和手机等领域有所突破,他们就说中国“赢家通吃”。
从现象上来讲,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也要注意一点,不要搞“赢家通吃”,还是要按照比较优势,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但是,中国太大了,产业结构非常完整,很难对产业的发展进行限制。在一些问题上,比如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方面,确实也要更加努力,要使得西方国家觉得他们至少还有科学技术的优势和知识产权的优势,要让他们觉得有出路。对这件事,大家都要相互设身处地地想,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发展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他们发展的时候也要考虑我们的利益,大家要寻找一个利益的切合点。
第二个问题,全球化是不是真的逆转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究竟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我觉得恐怕有很大的偶然性。英国脱欧在投票之前,大家根本就没想到会投成这样。美国大选之前,大家也没想到特朗普会当选。如何认识其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值得学者们深入研究。
如果是偶然性使然,那么可能过了几年以后,英国人又回到欧盟;美国过几年又选出另外一个新的总统,美国的经济这几年通过自己的复苏,在经济好的情况下,对全球化的态度,整个社会的舆论又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也许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回过头来看,英国脱欧也好,特朗普的上台也罢,只是整个全球化进程当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折,不代表整体的方向。整体的方向,还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地在发展,不可逆转。
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科学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为什么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能够实现一大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主要就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的
通信成本、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像波音飞机这样一些大的工厂,就可以在美国向全世界七八十个国家和十几万个企业采购零部件,然后在美国组装,再销售出去。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生产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为什么能得以实现?就是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现在互联网把全球的贸易投资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人工智能。就像马云等很多人讲的,今后十年、二十年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科学技术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这个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其次,过去全球化主要是靠几万个跨国公司在进行投资贸易,现在是几十万个、几百万个中小企业都进入了全球化的中心。前不久,我在杭州参加全球电子商务大会,在中国就有500万个中小企业和5000万个个体经营者在搞国际贸易。中国的国际贸易以前是由一二百家外贸公司垄断,现在几百万个企业在搞,你挡得住他们吗?这些实体经济之间共享经济平台,发展全球贸易,谁也阻挡不了。
还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了,你能够逆转吗?我认为,特朗普要振兴美国的制造业,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美国这样的大国如果不搞实体经济,对全球经济都是威胁。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的。美国搞制造业,我们要双手欢迎,这是好事。美国搞制造业以后,美国经济就稳了;美国经济稳了,全球经济就稳了。但是他的方法不太对,他是要让全球的制造业回归美国,有些可以回归,大部分是回归不了的。波音飞机在美国生产,19万家企业给它提供零部件,都能够跑回美国吗?不可能。
即便是特朗普有办法让这些都回归,但是这些企业回归到美国的那一天,也就是波音公司垮台的那一天,因为它的零部件全部自己制造的话,就不能利用全球的比较优势。如果这样,它的生产成本不知道高多少。
因此,从目前种种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的逆转是不可能的,这一条大家要有信心。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阻挡,二是全球中小企业和全球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三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的形成不可逆转。这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治家下个命令就可以改变的,这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全力支持全球化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全球化不可逆转,只能顺势而为。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的讲话,还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态度,就是积极支持和推动。
第三个问题,中国在全球化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中国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中心。不过,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要担当整个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可能还需要时间。这是因为:
首先,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动力,现在真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心还是在美国。中国和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差距还很大。由于科技是不断推动全球化的动力,中国还不具备以科学技术引领全球的能力,所以中国还无法成为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其次,虽然中国现在有100多家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但是我们大的跨国公司竞争力还不够,我们的中小企业刚刚发展起来,国际化程度也还不够。不管是大的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要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在全球产业链体系当中,我们主要在中低端,而产业链主要是靠高端产业起主导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最基本的国情没有变。这两个基本国情,决定我们现在还不能在全球化当中真正起最重要的核心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当 中就无所作为。从2016年杭州的20国集团会议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达沃斯会议,中国已经把全球化的旗帜高高举起了。
全球化这个浪潮是科技力量来推动的,但是政府也要发挥作用,如果政府不作为,可能会出现偏差。中国目前在全球化中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推动全球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什么叫正确的方向?我们希望看到的全球化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包容的全球化,均衡的全球化,普惠的全球化。
如果全球化能够朝着这四个方向发展,如果中国在全球化的发展当中能够成为一个把握方向的国家,我们对全球化的贡献在这样一个阶段也是非常有建设性的。只有全球化沿着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全球化才不会引起全球各个角落对全球化的抵制,才会使全球化的发展更加顺利。中国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就是对全球化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