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中制服文化的终极学术图鉴_风闻
动画学术趴-动画学术趴官方账号-2019-01-05 23:13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文文
制服在日本动画中早就不仅仅是人物设计的一部分,它已经富含了多样的文化含义。
日本动画除了带给我们多样的叙事体验外,也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景观的方方面面。制服,不单单作为构成动画人设的组成部分,也作为青春校园意象的代名词而广泛存在于日本动漫游作品中。
无论是在当下御宅的审美惯性驱使之下亦或是对于青春故事解读中的感同身受,相信热爱日本动画的朋友也多多少少一定热爱日本的制服文化。
我们在动画中看到的制服,并不仅仅是青春校园故事这一题材的标出项,也可以关联叙事与并意指世界观的构成内涵。
如在近日人气高涨的动画**《SSSS.古利特》**中,Trigger社成功塑造了多宝六花这一位被观众评价为充满了“真实感”的女高中生形象,而多宝六花在剧情与片尾曲影像中却采用了两套不同的制服的设定。
**正片中的六花设定采用了有些架空的cosplay感的服装,而在ED中的六花则穿着偏向真实的西式制服。**这两套不同服装所代表的含义,也引起了观众的大讨论。
法国社会学家德康(M.A. Descamps)细致地分析了当今的流行时装并逐一指出**“价值”、“性”、“变化”、“规范”、“社会”、“阶级斗争”、“政治”、“经济”、“工业”、“商业”、“诱发”、“再现”**这十二向量在研究流行时装中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制服在社会领域中亦是一个具有历史与现实内涵的大命题,笔者也想从“日本动画中的制服”这一意向出发,对于制服的流变、动画中的再现与观众对制服的消费进行解读。
诘襟/学兰
**日本现代学生制服体系发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在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军事优先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制服亦采用了军装制式的立领制服,即“诘襟”**的出现。
男子诘襟制服同时又被称为**“学兰”,其中“兰”在江户时期代指“荷兰”,由此,广义上的“兰”则泛指西洋事物,所谓“学兰”即是“学生穿的西洋制服”**。
诘襟制服自1879年由宫内省设置的官立学校学习院采用后,至今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同时,这也是动画中最“通用”的男性制服设定。
诘襟既可用于现代都市题材,也可以搭配“制服帽”或其他设计来凸显出其类似大正浪漫的时代感;既可以用来表现“食草系”的内敛,也可以营造张扬的人物氛围。例如**《在下坂本,有何贵干》中的坂本与《冰菓》**中的折木奉太郎,显然是两种气质不同的诘襟男子。
而**《千本樱》**pv中镜音莲的人物设定,即是在诘襟制服的基础上进行改制,体现出大正浪漫之感。
水手服
毫无疑问,与男性诘襟制服相搭配的女性制服则是水手服。
伴随着水手元素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全球少男少女中的流行,1920年京都平安女学院最早引进水手服作为学校制服而后于日本得以推广。而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一些妇人因着装不便于逃跑而殒命于震灾,也是推动现代服装大面积普及的客观因素。
在服饰变革的大正年间,也常常出现传统的“袴”与水手服两立的情况,如动画**《大正野球娘》**中的服装穿着,则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激烈变革。
虽然在当下社会现实中西式校服逐渐取代水手服设计已经成为定式,但动画中的水手服仍然有其魅力所在。
说到水手服,其最有特色的设计无疑是水手服的襟形,目前,一般根据水手领的长度与风格分为关东襟、关西襟、名古屋襟、札幌襟四种。
当然,动画中的制服设定虚构多于现实,由此我们也不能依照现实的方式对其进行严格的分类,但从制服中,我们也可以对故事的背景设定、人物性格等内含意义一窥端倪。
如以兵库县西宫北高为舞台**《凉宫春日的忧郁》**系列的人设中,采用了较宽大的水蓝色襟的制服设定。一方面源自关西地区的传统风格,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人物的英姿飒爽之感。
而以关东地区埼玉县饭能市为背景的**《向山进发》,则采用了典型的关东襟**。较小的墨绿色襟搭配同色蝴蝶结,给人以可爱灵动的直觉,与动画整体的画风及所传达的感情相称。
此外,在动画中也多有具有特色的异形襟设定出现。如根据5pb科学幻想系列游戏改编的动画**《机器人笔记》**中,采用的近方形的水手襟搭配较粗的蓝色襟线,充满了其故事背景所设定的种子岛的南国风情,也提示了科幻世界别具一格的魅力。
西式制服
在漫画**《明日酱的水手服》**中,主角明日小路因为憧憬母亲中学时学校的水手制服而因此进入了母亲曾经就读的中学,却发现学校制服已经改革为西式制服,由此也引出了穿水手服的明日小路与西式制服的同班同学间的日常故事。
诚然,自1970年代以来,水手服派与西式派的争端自西式制服登场以来即从未停止过。
以1983年东京颂荣女子学院的引入英伦式制服**(男性西装领带,女性衬衫、领结、西服外套、苏格兰裙)**的“制服改定”为标志,时至今日甚至亦只剩下历史名校有保留水手服作为传统风格而延续。
西式制服伴随着经济发展时代与泡沫经济的破灭,带来的是社会风潮的改变,据酒井顺子《制服概论》:“许多女生因向往(西式制服)而去就读,甚至于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变高了。”
**虽然由西方引进而来,但西式制服结合日本当下的流行文化,大有代替水手服成为日本文化表征之一的趋势。**在动画中,西式制服可严肃亦可加以多种创意,达到人设所需的效果。
如跨媒介企划**《Lovelive!》**中,凸显校园偶像的“校园”特征的即是较为整齐严格的西式制服。《Lovelive!》中的校服采用了绀色的传统设计,搭配格子明朗的裙装,同时不同的年级亦采用不同颜色的领结,与多变的打歌服相对,充斥着青春的气息。
“niconiconi~”
**此外,西式制服对于时尚感的表达上亦是其优势所在。如《四月是你的谎言》**中,灰色的外套、水蓝色的衬衫与男女通用的相间条纹领带体现着其都市现代风格,而较为宽松的领带系法与随意的衬衫下摆也在细节之间描绘能够打动观众的校园生活真实氛围。
背带裙
与近40年以来掀起的西式风潮的时尚不同,同样具有历史传承感的即是校服如今中并不常见的背带裙式女子校服。
背带裙/连衣裙的制服风格起源于教会学校,而在大正末期逐渐流行开来。由于搭配衬衫而穿的背带裙,相比水手服活动更方便,因此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体育裙(ジムドレス,gymdress),作为洋装的种类得以推广。
说到背带裙最典型的例子即是**《玉子市场》/《玉子爱情故事》**中“兔山学园”所采用的背带裙设计,其沿用了其取材协力中圣母女学院的旧制服设定。
背带裙往往传达给受众的是传统、庄重的女性美。
而背带裙搭配不同的外套,则可以营造不一样的氛围。如动画**《黄金拼图》**中的大宫忍,采用了双排扣背心外搭配短衫的制服设定。
而在**《终将成为你》**中,背带裙与水手领外套的搭配,在高贵的同时又透露着少女感,与百合故事的基调非常相称。
架空类制服
我们在上文中多次强调,制服与故事世界观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由于动画世界无限的可能性,因此采用现实制服的元素加以艺术加工,形成具有独特特征的“个性派”服装亦是动画人设中所经常出现的手法。
如在**《迷途猫overrun》**中采用的高腰裙与洋装衬衫的搭配。
在**《风平浪静的明天》**中,则出现了以海洋为主题,搭配男女共用的水手领设定的夏季制服。
以及被S1论坛称为“名作之壁”的男性向后宫动画**《无限斯特拉托斯》**中,采用了军装与科幻风的校园制服。
虽然并无整体的现实参照,但通过将现实世界中制服的襟型、材质、颜色,以及领带、领结、领绳,甚至纽扣、校徽等小物进行拼接与创意化再现,**在体现故事设定的同时,也应保持制服作为校园服装本身的和谐。**笔者相信这也是对于架空类制服设定中所需要考量的要点所在。
制服的叙事:“不良”与裙子长短之争
校园故事不仅仅有青春的雀跃与萌动的情感,同时不可缺的亦是眼泪和叛逆。
**一方面,学校制服的意义所体现出的是统治与身份代入。**恰若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中将社会比喻为舞台,而社会互动则恰若一场表演:在人们的一生中,我们都需要按照“剧本”来扮演自己所代表的不同角色,我们都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使他人形成自己所期望的形象。
由此,“学校制服”本身,则成为了一种共同行为规范的代表。穿上制服,即应该遵守作为一个“标准学生”所应该做到的一切。
但另一方面,对制服的改动,也是为了打破“标准学生”的要求,进而表达自我个性,表达对于“共同价值”的反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太妹(スケバン)文化”,通过对制服裙加以夸张的长度来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例如太妹街头文化风行背景下的80年代影视剧系列作品《太妹刑事》**,从其海报中可以对当时“太妹”风格水手服改造的形象得以一窥端倪。
而在动画中,模仿太妹超长的水手服裙的人设元素也往往用以突出女性人设的“凶暴”甚至是“男性气概”。
如**《大神和七位伙伴》**中的大神凉子,通过变形的红色襟线水手服、超长的领巾与超长的裙子给人以显著的“不良”之感,而这又与其内心喜欢小动物、喜欢阅读少女小说,乃至曾经的经历所带来的阴影带来了明显的反差。同时,虽然经常对男主拳打脚踢,但心中其实非常在意,通过人物设定的外观和叙事内在的结合彰显了其矛盾化的性格。
从《太妹刑事》与大神凉子的人设对比中可以看出动画对于太妹风服饰元素的流用
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在80年代后水手服逐渐走入历史。而引进完整的西式校服在服饰系统上要远比水手服复杂。
台湾作者刘扬铭在其专著《高校制服恋物论》中提到:“‘学院风’制服源自1970年代末,美国北部常春藤盟校住宿生的穿着风格,它的涉及意义其实极端保守……经常使用不必要的结、构、纽扣,用别针进驻褶裙的褶等等,象征着穿者受到限制、被压抑。”
**而与水手服将“裙子越改越长”相比,进入了西式制服时代后,裙子越改越短的洒脱穿着成为了一种新的叛逆方式。尤其是在90年代后“辣妹(ギャル)文化”**掀起风潮后,超短裙、“增长腿在身体中的比例”成为了年轻女性的时尚。
如在百合动画**《Citrus》**中的角色蓝原柚子即采用了带有“辣妹风”的人物设定。敞开的领口搭配低垂的领结、粉色的衬衫搭配提高的制服裙,时髦的打扮配合其表面桀骜不驯的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少女们表达自我主张的方式,由加长裙子到将裙子变短。改变裙子的长度,不但是为了“反抗校规”,也有着其夸张化背后内在的设计学道理。
日本学生制服设计商尾崎商事认为,过去水手服的上衣很短,女学生只要举起手来就会露出腰部,所以裙子长一点在视觉上比较平衡。而学院风的上衣比较长,下半身的苏格兰裙自然要短一点才比较好看。
当然,制服中的叙事、制服中映照的社会现实亦不仅仅是裙子的长度这一单一元素,制服作为角色的服装设定,本身也是构成角色立面性的一部。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所积累起的人物外观意义系统与角色在世界观中所形成的“社会化元素”,共同构建起了角色在叙事中的核心意义。
我们为什么都喜欢制服?
笔者已经简要的阐述了动画中常见制服的形式、设计风格以及其带有的社会背景与叙事意义,在本文的最后,让我们回到这样一个话题中来: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制服?”
虽然在笔者上中学、高中时,大部分的中国学校仍然采用“麻布袋”一样的运动服作为校服,但是一旦离开了学校,反倒对当年的土味校服产生了一定的怀念。日本作家酒井顺子曾写到:“毕业典礼时感慨最深的就是要脱下制服的瞬间。”
学校作为一种福柯所言“权力规制”的实现场所,强加给学生的是“做什么”与“怎么做”的理念,学生似乎被塑造成整齐划一的、被磨平个性与棱角的个体“角色”。但穿上制服的同时,我们就知道有一天会脱下制服迎来的成长后的未来,制服所代表的青春,正是代表了这种希望的可能性。
《昨日青空》中的制服设定可能要比日本动画中的制服更加贴近我们的青春
我们怀念制服,热爱动画中的制服元素。这种复杂的感情正来源于前文中所提到的台湾作者刘扬铭所说制服的“期间限定”特性:
只要一见到穿着制服的少女,就像回到青春期那个想触碰又想被发现,无法接近他们的自卑少年……心里却会到青葱岁月,看到那个忍不住心脏乱跳的自己。
我们只要看到制服这个记号,心里那种复杂的自卑感,神秘感,恐惧感,还是会从潜意识中浮现,把回忆里的酸甜感觉召唤到眼前。
而青春校园类动画故事中所凸显的内心的放大化描写,以及而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小小联系”的叙事线索,正是被“制服”这种装置所带入。
我们看到制服,回忆起我们的青春,并以一种青春时代的“共感”去体察动画中人物角色的感情,抑或实现的是对青春心理的追忆,抑或实现了对自己青春缺失的填补、对曾经忙于学业或高压纪律下青春生活的“反抗”。动画中的制服,不仅仅是时空提示的符号,也是我们的青春时代相对于屏幕产生的“镜像”。
**其次,从情感意象以外的角度来看,制服也是御宅文化审美取向中的定式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性别指向明显的后宫类动画作品中,我们可以认为制服本身即带有着强烈的消费意味。
一方面,从日本社会现实反映来说,随着战后性解放与青年人性意识的觉醒,制服作为文化的部分也渐渐变得具有情色意味起来。
从80年代偶像组合小猫俱乐部具有性暗示的**《不要脱人家的水手服》到96年“援助交际”**成为当年热词,与学校制服的意味相比,在流行文化中的校园制服已经脱去了其社会权力,而成为了世俗的价值符号。
恰若社会学家宫台真司在调查援交少女后的报告《制服少女的选择》所认为的那样,“援助交际”在当今已经失去了其“性”所本身带有的权力意义,而成为了一种在青年人看来“无害”亦“无意义”的社会现象。笔者认为,这也是制服能够成为消费符号,吸引宅男、腐女们欲望投射的历史契机。
后来,《不要脱人家的水手服》的词作者娶了唱过这首歌的小猫俱乐部成员之一为妻。再后来,他又创办了AKB48对这首歌在舞台上进行了再演绎。没错,他的名字就是秋元康。
**另一方面,则是制服在文化工业的背景下,从设定上蕴含于本体中的情色要素。**校园制服的目的是消除个性的审美差别,而严格的着装要求,也是完全为了抹杀这种性别特征。
那么,这种意义上的制服,其能够成为宅男腐女们的欲望投射所在,其根源又如何呢?笔者认为,这种感情投射正建立在我们对制服认知与动画对制服进行描绘的“禁锢——解放”之中。
恰若法国思想家巴塔耶在《情色论》中所言:“情色源于禁忌,是人类面对禁忌的逾越举动。”我们知道制服的社会意义,但随着“萌”或“腐”审美指导下的动画表现——女主角向台阶上跑去大风吹起的裙子、或是跟随着镜头对身体细部的描写所引导着我们产生的“恋物式”凝视——这种画面表现,传达的恰是“窥视”般的意义体验。
进而言之,我们喜欢制服,又希望从制服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这或许,就是动画中“制服福利场景”的作用机制所在了。
- END | 动画学术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