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成为第一科技大国?我们需要重新认识_风闻
观哥早餐-一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观察团伙2019-01-05 20:06
作者:后沙月光
美国是全球唯一超级大国,不但触角深入全球各地,而且还有一批视美国为精神家园的非美国人。
为了让星条旗更加鲜艳,多年来,他们不断给美国历史涂脂抹粉,变得面目不清,甚至是非颠倒,黑白混淆。
要感谢特朗普团队让美国展现出凶神恶煞般的狰狞面目,一方面毫不掩饰地维护霸权(美国优先),一方面不择手段打压对潜在追赶者。
在科学技术领域,美国更是不余遗力地防堵中国,封锁中国,并拉拢盟友扼杀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第一科技大国,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如何成为今日之美国?
美国之路
1776年开国到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才开始在全球部署军队,彻底告别“门罗主义”,成为了“世界警察”(World Police),也就是说美国稳定发展174年之后,基本国策才有了重大转变。
开国之初,美国是个农业国,全国90%以上为农业人口,1812-1814年英美战争后,美国与全球霸主英国的贸易往来大受限制,商品输入几乎断绝。
美国不得不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工业的道路,工业品只能依靠自己制造。
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初步建立了棉纺,毛纺,面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制铁等近代主要工业(机器生产),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的基本也是这些轻工业。
美国仍然是个农业国,发展非常不平衡,工厂集中在北方,而南方盛行种植园经济。
美国大量吸收了英国的工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吸收是婉转的说法。
手段就是从英国购买(偷偷违背英国禁令)纺织机,火车头,蒸汽机,农机等设备,再进行仿制和改进,并发明了缝纫机和制鞋机等。
这些举动,大大提高了美国的生产率和劳动率,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繁荣。
这一阶段,美国走了大约80年。
华盛顿,亚当斯,杰佛逊,麦迪逊,门罗和小亚当斯时期,重点是建国和立法。 7-17任总统,发展轻工业,林肯是第16任总统,遇刺后由约翰逊担任。
有了前80年的基础,才有了后40年的飞速发展。后40年是指:1870年格兰特上台,到1920年老罗斯福下台。
1900年,美国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实现赶英超德,进入了钢铁时代。
1910年,铁路总长达到25万公里,超过了整个欧洲,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气工业,汽车工业,橡胶工业,电影工业,输电技术,无线电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航空工业开始出现(1903年莱特兄弟)。
前80年的蓄力和后40年的辉煌,不能因为林肯发动了南北战争,造成极大的战争创伤而互相否定。
没有南北战争,美国必然分裂,南北战争不但维护了统一,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很多原本属于各州的权力,被收到联邦中央政府手中,如税收,金融,军事等。
美国科技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南北战争(1861-1864)到一战爆发。
南北战争是统一与分裂之战,是进步与落后之战,是科学与愚昧之战,是集权与分权之战。
这种判定,是任何亲美分子也无法否定的。以林肯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没有任何退路,和平和妥协手段已经用尽。
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被摧毁,带来了奴隶解放,这是战争的结果,而非目的。战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维护国家统一。
北方工业科技优势是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战争又促进了美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带来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1862年,美国通过立法(莫里尔法案),由政府拨地在各州建立州立大学,陆续建了68所。
1863年,设国家科学院(咨询机构)。到1914年大战爆发前,美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与工业,科技,医药研究有关的机构,中央集权起到了最重要作用,它解决了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问题。
美国那些垄断企业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如杜邦化学,通用电气,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洛克菲勒的石油,卡内基的钢铁……
企业赚了钱,要保持技术优势,又将钱投入到研发之中,这阶段美国的大型工业实验室发展到了365个,拥有一万多名工程师和科学家。
教育方面,麻省理工大学创立于1861年,1876年霍普金斯大学仿效德国,建立了研究生制度。大学的发展,把高等教育从教会和私人手中解放出来,为美国工业劳动力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一战到二战(1914-1945)
美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大国,科学技术发展是它追赶欧洲列强的命根子。
1916年,威尔逊总统在1863年设立的国家科学院基础上,建立了国家研究委员会,由天文学家哈雷负责,全面协调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的科技研究机构。爱迪生则参加了海军顾问委员会。
该阶段特点:
一,以国家之力将科研深刻融入到国民经济之中。
二,大规模有计划的集体合作研究。
到1930年,工业实验室由365所增加到1650所,政府计划和资源集中是一方面,企业巨头的私人基金会是另一方面,简单说就是科研经费渠道来源多样化。
但是大萧条爆发了,这是高度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结果,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政”自救。
罗斯福“新政”带着社会主义色彩,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努力修补自身体制缺陷:
企业不能够再重利益而轻分配,政府不能再重市场而轻计划。
如此困难局面下(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三分之一,失业人口1700万)美国的科研经费却削减不多。
1934年,罗斯福政府连续成立了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资委。
1938年,国资委提交《科研是国家资源》报告,正式提出政府不仅要全面领导科研机构,而且要扶持全美科研事业发展。
这就是举国体制,今天被亲美人士装腔作势痛骂的体制。
1940年,美国成立国防委员会,全力推动军事工业发展。没有举国体制,美国会有原子弹?会有氢弹?会有人造卫星?企业承担不了原子弹这些国之重器生产。
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OSRD(科学研究发展局),负责组织军工生产。民用商业科研,则由企业负责经费大头,这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国家的回馈。如贝尔电话公司,科研经费81%是由企业承担的。
美国到这时,还没有解决基础理论科学偏弱的问题,它强的是应用科学和生产技术。
第四阶段:二战后到今天。
爱因斯坦,冯.卡门,费米,冯.诺意曼,弗兰克,维格纳,贝特等欧洲顶尖基础理论科学家纷纷移居美国。再次验证了欧洲灾难是美国红利的定律。
这样,在集合论,对策论,基本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等基础科学方面,美国逐渐变成了领先者。
全球科学中心由欧洲向美国转移,美国科技称霸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但有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平均速度却超过了美国,那就是苏联,苏联是另一个话题,不述。
亲美知识分子总是不厌其烦告诉中国人,美国国力提升,科技水平腾飞,是基于两个因素:
一,民主自由(政治体制)
二,市场竞争(经济体制)
这成了金科玉律,但是,纵观美国200多年科技发展历史,两个真正重要因素被刻意回避了:
一,中央集权
二,自力更生
前两个困素是表,后两个因素是里,表里相互作用,才成就了美国霸业。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要做到“民主自由,市场竞争”并不难,包括索马里,海地也能做到。
能做到中央集权和自力更生的国家,则可谓凤毛麟角。
前者易,后者难!美国向来力推前者,遏制后者。这成了美国对交政策基本路线。
中美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国间的问题如果能用钱解决,那就不是问题。
美国根据自己走过的发展道路,它认定并清楚中国必定是它最大的,而且是唯一的潜在对手。
因此,为美国代言的吹鼓手,不断在中国散播弱化中央集体,放弃自力更生精神的言论,以麻醉式的娱乐至死文化替代健康文化娱乐,这并非偶然。
挖坑必有所图,或图财,或图命,科技大国苏联便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中国只要步伐不乱,坚决做好该做的事情,那么: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