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大江大河》_风闻
勇敢的牛丫丫-2019-01-05 22:47
普通观众一名,在观网和别处一般都是默默围观不说话,然而看够了各种烂剧雷剧悬浮剧的反向营销,忍不住想聊聊最近口碑爆棚、收视率稳居第一的国产精品大剧——《大江大河》。一家之言,只希望能抛砖引玉。
(不要被这个海报骗了,剧中人物穿着十分尊重历史,不会穿得这么现代哈哈)
2018是中国电视剧的小年,回顾起来,大约只有《延禧攻略》虽逻辑捉急但好歹借着黑莲花女主的反套路操作火了一把(对不起我又想起了那个笑话:1644年,清军入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视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实主义题材的低迷持续的时间其实要更长些,诸君还记得《人民的名义》之前一部有热度有口碑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是几年前播出的吗?
2018又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如果拿不出一部像样的献礼剧,怎么说呢就……替列出三十部改开推荐参考剧目的广电总局感到挺不开心的吧。可以想见,作为《大江大河》联合出品方的SMG重大题材创作办公室在这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播出前,心中是何等满怀期望而又惴惴不安。
现在,他们的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里了。由正午阳光出品,侯鸿亮制片,孔笙、黄伟执导,袁克平、唐尧编剧,王凯、杨烁、董子健主演,根据阿耐所著小说《大江东去》改编的《大江大河》自开播以来在北京卫视的收视率一直稳居全国第一;豆瓣评分8.9(目前评分人数近6万),2018年国产电视剧最高分(此前全年国产剧甚至无一部评分超过8.5),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剧王。
【插花:豆瓣分这个东东,既不可全信,亦不可不信。从我多年观网网友的视角看,高分未必全是好片,因为价值判断有时相左;但低分不太可能是精品。另一方面,豆瓣常常对主旋律剧不够友好,作为三观端正、弘扬正能量的主旋律剧,《大江大河》能成为年度剧王,其制作水平、演员表演、情节设置的出色已可见一斑。】
我不是正午粉,只看优秀的作品(同团队同作者且演员大量重合的《欢乐颂》我就因为三观不合懒得看),老实说,四年前的《琅琊榜》,如今的《大江大河》,都达到了“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高度。前者虽情节悬浮且权谋小儿科,但作为一部使用正剧拍摄手法、演技精湛、制作精良、逻辑自洽的正能量古偶,同类题材再无能出其右者;后者虽因题材(还有别的原因后面分析不足时会提)导致观众群较为固定,但这样从小处着眼写大时代的献礼剧,不但富于现实主义精神而且有正气有格局,将人物成长历程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生活深度融合且能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有网友说:侯鸿亮说要尊重观众智商,看了金州厂的戏份,我觉得我的智商不仅被尊重了,还被高估了),堪称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我平时常逛的某高知论坛(哈哈哈这个名字太羞耻了不过既然你们这么自称我也就这么称呼你们了)有路人戏言:我党的宣传工作可以外包给正午了,都是献礼剧,只有正午拍出了献礼所需要的水准呀,其他的献礼剧估计没人看吧。我觉得话糙理不糙,老牌文艺评论家李准在广电总局的研评会上说大江大河是全年几十部改革题材的压卷之作,本质上也是这个意思。
以下聊三个方面:《大江大河》的成功要素,不足之处,以及对相关传播现象的一点思考。
第一,《大江大河》的成功源于优秀的原著、编剧、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缺一不可。但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编剧和演员。
从原著看,《大江东去》的小说我粗粗看过,一方面,它有在三观、逻辑和文笔方面有诸多缺陷或不完美之处;另一方面,涉及作者自身阶层的那部分内容也的确有深厚的现实功底。应该说,该剧编剧的水平非常高,完美避开了原著的阴暗面,完善了原著的逻辑和人物关系,赋予人物行为以更大的合理性与可信度,用真实而不失温情的笔触生动地还原了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里,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三种经济形式发展的历程,描绘了大江大河般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同个体的选择与成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部剧既没有因追求正能量表达而减少故事情节的扣人心弦,也绝不为吸引观众而刻意猎奇地渲染负能量与阴暗面(这一点要点名批评《人民的名义》高小琴祁同伟线)。即便是在重要人物斗智斗勇的重头戏中,也仍然保持了大格局,绝不(像某些宫斗剧官场剧那样)囿于一己私利。以男主角宋运辉的高光时刻为例:作为潜心钻研技术又密切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网友戏称为“人民日报十级读者”)的技术骨干,几乎以一己之力推翻费厂长与刘总工定下的落后技术方案,为水书记重掌金州化工厂权柄立下汗马功劳却未得到重用而遭刘总工讥讽时,宋运辉回答:“就算我真的是被利用了,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依然会这么做。”(这段对话超精彩,看文字不如看视频嗯)——因为他的选择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金州厂的发展、为了国家与集体。可以说,正因为我们的国家有千千万万个坚定、执着、有才能、有胆识的宋运辉,有他们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仍坚持“站在正确一边”的精神,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发展。
顺说,有个事我本来不想提,但是看到很多人听了同行相轻的只言片语就对大江大河心怀成见,也忍不住说一嘴。大江大河开播后,编剧林莺批评其开头的高考政审不过关影响上大学的情节完全失实(剧中宋运辉最后还是争取到了上大学的机会),称“不记得有什么政审材料还要通过公社革委会交到县里!即便有也是走过场”。这个事儿吧年纪大的同志们可以拿亲身经历反驳一下,或者听听教育部考试中心前主任杨学为是怎么说的: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5-25/doc-ifyfqvmh8934516.shtml
主持人:当年因为政审不合格但是经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又重新进入大学的情况,有多少?有统计吗?
杨学为:非常遗憾,因为当时忙于手头的工作,各种资料都不完全,考生的成分,工人多少,农民多少,学生多少,这样的统计都是很粗糙的,没有这样的统计,但是教育部当时的学生司已经恢复了,日常处理大量的问题,我们直接干预的问题都是政审的问题。凡是我们知道的,根据我们的政策水平根据我们的能力去解决,我们不知道的,或者解决不了的就没法说了。
所以政策改了,但下面具体操作有滞后的、甚至故意刁难的,并不是不存在。用剧中雷东宝的台词形容就是“国家那么好的政策,让你们这些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这是变革时代常常发生的现象,与某些人恶意满满的“用后四十年否定前三十年”毫无关系。言尽于此。
接下来说说演员,我认为宋运辉的扮演者王凯是全剧的灵魂和支柱,贡献了最为精彩的演技。个人非常喜欢【剧中】【到目前为止】的宋运辉这个角色(小说里的宋运辉有些地方我并不喜欢,大江大河第二部如何发展我现在还不得而知),也丝毫不讳言对这位演员的赞赏。我是从《琅琊榜》的萧景琰和《伪装者》的明诚开始真正熟悉王凯的,他在人气爆棚之后没有像某些流量那样大拍偶像剧狗血剧爽剧悬浮剧,而是在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我中提升演技,达到了“一人千面”的境界。他自降片酬出演大江大河,为塑造好宋运辉的形象减重14斤瘦到肋骨分明甚至导致拍戏时出现低血糖,冒着毒气泄漏的危险拍摄某场工厂戏;更重要的是,他用静水深流、细致入微、极具层次感的演技将一名农村少年成长为国企高级干部的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仿佛是一个真实存在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观众在47集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一步步的成长和成熟,为他的命运而担忧,被他的精神所鼓舞,伴随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经历一同走过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而这些镜头并非顺拍,据群众演员称,王凯曾经在一天之内需要演出宋运辉大学、工人、总工、厂长四个完全不同的阶段。我以为,《大江大河》的宋运辉足以证明王凯是当今中国最优秀的80后男演员之一。
另外,王凯宋运辉的一大成功点在于塑造了一个正直、有坚守、有理想而又有血有肉的男主角形象。现在许多文艺作品越来越不善于塑造正面形象,一个片子出来,反派或有缺点的角色在人气上往往能压住正面角色,这是文艺创作中一个“画孰难、画孰易”的命题——要正面,就容易脸谱化套路化,反派或有缺点的角色却常常容易出彩,毕竟“好人都是一样的但坏人各有各的坏法”。但王凯却以他精湛的演技立住了这个人物,以一种执着、沉静、理性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观众;那些正能量的台词从他口中说出,一点都不像是喊口号、唱高调,而是充满了追寻真理、矢志前行的情怀。(呃传视频好麻烦就贴个链接吧……我真的吹爆片尾这段独白,不能增一分,也不可减一分,娓娓道来间充满了感情与力量):https://krcom.cn/6380524663/episodes/2358773:4324534497809868
第二,关于不足。这个片子的不足很明显,集体经济(小雷家)线后期过于琐碎、冗长、拖沓(小雷家前期明明非常好看,光棍天团贡献了许多笑点,而且全剧第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就出现在这条线),婆媳矛盾拍了一两集观众勉强忍了,老书记之死的那两集絮絮叨叨啰啰嗦嗦抓不住重点,难以吸引更多观众,收视率止步不前(最高收视率也在1.4左右徘徊,作为同期收视冠军的确很优秀了,但还可以更高一些),豆瓣5星比例直线下降,全剧迟迟上不了9分,始终离神剧(褒义)差着一口气。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很苛刻也很直接。
有人认为国有经济(金州厂)线被删了太多,我倒觉得并非如此,明显被删掉的只有大寻被捕后宋运辉和程开颜走近的那一小段。所以,其实问题出在这里:金州线看起来不够饱满根本上还是因为编剧写不出那么多情节。小雷家的事儿好编,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走么,家长里短和人性弱点太好编了,一编一大篇;国企的事儿,阿耐写的宋运辉的小心机反正我是不爱看,也不适合进献礼剧,技术讨论写一场就很耗费编剧心力了,哪能三五集来一场?跟外商谈判之类的职场戏好编吗?调技术参数这种事撑死一分钟就演完了,怎么办?只能给小雷家线注水凑数,孔导还帮着注水……唉。我觉得这个剧把小雷家线拍得紧凑点,压缩成42集就能上9分了,没准还能9.2呢,无奈人家要按集数卖钱……
不过,总体来说瑕不掩瑜,职场剧如此难拍,金州线仍然异彩纷呈,《大江大河》仍然是一部超一流的精品剧作。顺说,第二部估计得在原著基础上作出更大改动,难怪现在剧本难产,对编剧来说真的很难……而且还少了袁克平,我真的很担心第二部的质量。
最后说说对电视剧传播现象的一点思考。现在的营销号有一个倾向,时不时地嘲讽一下流量花生们的烂演技和高片酬,夸赞一下“老戏骨”,就觉得自己占领了道德和智商的制高点。这种只破不立的态度是有问题的。首先老戏骨有戏演,其次老戏骨青春已逝,难道还能找他们出演那些年轻的角色吗?(这其中还有不少浑水摸鱼的“老戏骨”,不知道谁封的。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也没演过什么好戏,年纪大了就自动变戏骨了?原来戏骨不是看演技是看工龄的吗?手动滑稽。)难道我们的文艺界除了老戏骨就没有优秀的青年演员了吗?营销号对国剧精品视而不见,整天一窝蜂地骂流量骂雷剧,无非是帮他们反炒,正所谓黑红也是红嘛。
以我的观察,这次《大江大河》在网络营销方面的确没下什么功夫,讨论的大多是自来水(比如我),和琅琊榜天差地远。这可能是献礼剧的性质决定的,毕竟正午不差这点钱。尽管要求营销号自带干粮支持国剧不现实,但你们也别整天忙着骂流量骂国产烂剧多嘛,哪怕换种方式炒作也好啊。更何况,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中国不仅有烂演技高片酬的流量和烂剧雷剧,也有精品大剧,有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演技精湛的青年演员。往大里说,中国文艺的繁荣、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优秀作品、优秀年轻演员的力量;随着中国文艺的发展,我们既要赢得本国观众,也要赢得国际观众,当欧美日韩媒体及他们在中国买的营销号为他们的作品和演员摇旗呐喊的时候,我们的网媒也许可以稍稍摆脱一下资本和营销的局限,为真正优秀的国剧精品和演员喝个彩?毕竟“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政治上的自恨族可恶,文化上的自恨族就不可恶了吗?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国家的文艺事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