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登陆,要靠“渔船运送装甲师”_风闻
胡诌施佬-观察者网副主编-2019-01-07 23:49
前几天施佬搬出了一个最早在两年半前写成,前阵子又做了不少修正的1996年台海危机时期攻台的推演的旧文,一下子就引来了大家伙儿的不少讨论。有关在那个时间段里攻台的各种掣肘以及解放军的应对(不太好说是解决)手段,即使说是贯穿了随后十年的解放军建设,尤其是应急备战准备也不为过。围绕解放台湾行动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在不同时期都有着富有这一时期特色的相应的斗争准备手段。
▲ 1996年的时候,“东风”导弹的数量还远没有多到能“洗地”的程度
施佬今天就胡诌一番,在世纪之交的台海作战计划中至关重要的登陆作战输送问题。
▲ 当然不能学他们仨这样不靠谱啦
有关对台作战的各类推演如果不考虑对抗境外干涉势力的话,一般都分为三大块:登陆作战发起前的夺取制海权、制空权以及对岛上进行压制作战;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及夺取沿海登陆场的作战;向内陆发展胜利和解放全岛。这其中,海上登陆作战部分一贯被视作是三个阶段里最艰难,却也是与作战成功与否最休戚相关的一部分。
▲ 所以也是解放军和台军演练最多的步骤
在这一部分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足够多的解放军作战部队投送上岛,在击破台军滩头防御的同时,扛住台军精锐装甲部队为首的反冲击,这就自然涉及了登陆舰艇的输送能力,实际上这也是历来在各种推演中大家最关心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点。
▲ 运输这个事情,参谋作业也计算是相当重要的
历史上解放军可是扎扎实实吃过登陆舰艇数量不足的大亏的。当年的金门战役中,正是因为登陆用的船只数量不足加上极端缺乏专业登陆舰艇,导致第一梯队3个团上陆后后续部队因为船只无法及时返回(后被台军海空军摧毁于滩头)失去后援,而第二梯队只能在厦门眼睁睁地看着战役失败。由于一般的登陆作战需要在海滩上抢滩,因此通常默认的首波登陆舰艇都应该是专业登陆舰只,而在1996年,解放军的登陆舰艇数量虽然为数不少,但在运输量和性能上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 登陆舰艇的缺乏,导致各种小型登陆艇也极为宝贵
当年海军的大型坦克登陆舰中,虽然072III型坦克登陆舰已经开始服役,但还有不少是和对岸“中”字号同文同种的“山”字号,也就是二战美制LST,由于大陆的登陆舰没有经历过台湾那边那样接近重建的大规模维修,这些舰艇的舰况显然更差,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不足,让解放军在各种推演和实战演习中都要面对登陆舰艇数量不足的问题。
▲ 解放军的LST也是用到很晚
当台军实现了“精实案”的整编,实现了其主要打击部队的全面机械化之后,对台作战中单纯轻装步兵的地位也不断缩减,特别是1996年2月,我军在“装甲机械化部队登陆作战研究和试验”课题中提出和确定了“首先、全程、集中使用装甲兵”的原则之后,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渡海登陆作战中的地位骤然提升,也对我军运输装甲车辆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 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的组建是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的一大提升,也是对登陆舰运输能力的考验
虽然072III型登陆舰在1996年以后也陆续建造了一批,但一来2000年前后服役的073III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更多的大型登陆舰要等到2003年072A型批量服役之后),二来由于此时军方也开始组建用于首波突击的两栖装甲机械化部队(当时以63A水陆坦克和63C装甲输送车为主),因此这些专门的登陆舰艇在使用上要优先保障这些车辆使用,所以虽然在1996-2000年间解放军的登陆舰艇质量得到了部分改善,但实际上用于输送例如59D、96式等主战坦克的专业两栖舰艇数量可能还出现了减少。
▲ 就算不需要抢滩,登陆舰也要把两栖装甲车送到滩头附近
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军采取的一个措施是对东南沿海的大小造船厂都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调查和统计,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安排这些船厂急造一批中小型登陆舰艇增强输送能力;另一个措施,则是充分发掘现有船只的运输潜力,千方百计扩大运力。不过一般的客货船都需要比较完备的港口设施才能卸载,滚装船虽然可以省去麻烦的港口装卸,但是也至少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深水码头——诺曼弟滩头那种级别的大型人工港对当时的解放军虽然不难,但是绝对也是不小的挑战。
▲ “桑树”这样的大规模港口,技术难度也是相当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把眼光投向了“千军万马过海峡,万里惊涛把路开”的镜头里出现的大量机动渔船。
▲ 渔船的数量优势,就意味着很多的东西
在1996年乃至之前的许多次东南沿海举行的两栖登陆演习中,征用民用渔船运输部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毫不奇怪的,在早期的几次台湾“汉光”演习中,台军组织“逆登陆”的时候也少不了征用些台湾渔船)。渔船本身吃水较小,但一来不能直接抢滩,二来也没有办法直接装运机械化车辆,因此在以往的演习中,渔船都是运载轻装步兵部队,然后在接近到海滩边的浅水(得小心别搁浅了),然后步兵跳下水去,再以武装泅渡的形式上岸投入战斗。
▲ 1996年的时候,参演的渔船就是这样派步兵“泅渡”上岸的
为了能够让这些渔船也能整合到“装甲机械化部队登陆作战”的大形势下来,我军相关部门也组织了名为“海洋机动渔船滚装输送技术研究”的相关课题,主要的工作,在1993-1997年间由南京军区实施,对渔船进行相关改装试验,同时配备一些其他设备,以实现渔船运输装甲车辆在不借助吊车什么的装卸设施自行卸载。
▲ 平底驳船运输量大,但是需要吊车卸载……这在前一两波的时候可行性有点差
这种改装对于渔船,主要是增加船载平台,用于搭载坦克装甲车辆,按照试验,300吨以上排水量的重型渔船可以运载主战坦克这样的装备,300吨以下的中型渔船可以运输各种自行火炮、牵引火炮和装甲输送车,而吨位更小的轻型渔船则能够运载比如各类卡车以及轻型高炮。当然这种改装后的渔船还是不能抢滩,因此有关部门又研制和准备了相应的卸载平台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小型的码头,包括多功能装卸作业船、冲滩平台、重型门桥、卸载舷托、卸载舷梯和浮桥栈桥等。这些设备有的是专门改装制造,有的则用现有的舟桥装备改造而来。
▲ 门桥和浮桥的用处就是一个小码头
借助这两样装备的组合,渔船可以运载各种装甲车辆,在自然岸滩实现车辆的卸载。按照一个装甲师的履带装甲车辆和火炮有1500多辆(门)来算,当时仅南京军区就有能够保障近2个装甲师登陆需要的渔船。在战斗中,这些渔船组成的登陆船团既可以登陆火力较弱、航渡距离较近的外岛,也可以作为两栖装甲部队的后续梯队跟随上岸,发挥重装备的优势,巩固阵地和发展战果。
▲ 虽然那时候的解放军装甲师在质量上未必有显著优势,但至少是能和台军装甲旅硬碰硬的部队
当然,好几千艘渔船的运输编队的海上组织、编波航渡以及在海滩的依次进入和卸载,都是需要精心准备和反复演练的,也正因如此,在2000年后那几年的对台演习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大量渔船联合组织进行训练的画面,其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配合这套运输体系,装卸解放军的重型装甲师上岸登陆。
▲ 2000之后的头几年,这种大规模渔船参与登陆的演习非常常见
当然毫无疑问,这种“渔船运送装甲师”的设想与实践,与当时另一项我军发扬光大的“应急技术改造”——船载炮兵一起,都是我军在当年缺乏正规作战能力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在2005年以后,随着解放军两栖作战能力与投送能力的全面进步,当年被寄予厚望的“渔船运坦克”设想,现在也就可以安心成为我们的回忆了。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