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条新闻第六期——毕业20年打老师,当年缺个摄像头_风闻
马前卒-马前卒工作室官方账号-万丈高楼平地起,NB社区在这里2019-01-07 21:48
大家好,上一期我提了一个敏感话题,说很多父母没资格抚养孩子,政府要干预。这两周就出现了典型案例。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深圳父母殴打孩子的视频,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敢说这对夫妻有资格当父母。新闻的后续发展也和我说的一样,政府介入,惩罚不合格的父母,把孩子带走了。
央视评深圳虐童事件:保护少年儿童社会需要更多“管闲事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1773
但我今天不想再说未成年人话题,因为深圳这个新闻引出了一个覆盖面更大的的矛盾,就是隐私和安全的冲突。我们之所以能看到上面这个视频,是因为外人破解了app密码,拿到了家庭监控录像。简单的说,通过侵犯隐私的方式保护了儿童权益。
所谓隐私,就是想把自己的个人生活藏起来。但藏起来的不一定是坏事,不一定非得打了人,偷了东西才有隐私。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由是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生活被人盯着,就可能被干涉,就有丧失自由的危险,所以我们本能地会保护隐私。实际上,很多人来到城市生活,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这里的陌生人多,可以把自己藏在陌生人中间,自由的生活。
陌生人多了不是坏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打破了熟人社会,和很多陌生人一起分工干活,所以大城市的经济更发达。但是,丢掉熟人社会,从早到晚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是陌生人意味着潜在的威胁,比如说,给快递员开门,就可能引来一个知道你独自在家的陌生人。其次,陌生人之间虽然距离很近,但彼此之间不会多管闲事。你关上门,房间里的声音只要不是吵到别人睡觉,隔壁就算听到有人在打架,一般也没人管。
你在家里发出声音都没人管,不发出声音就更没人管了。一个人在家里可能忽然昏倒,可能煤气中毒,可能心脏病突发,甚至可能会被倒下的家具卡住。在熟人社会里,这种问题一般都会很快被发现。比如说上周四川有这么一个新闻:
小学生早晨没来上课,老师打电话没人接,就直接把门砸开,进去一看是煤气中毒。
学生缺课,家长不接电话,老师赶到学生家中挽救3条人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424413547341524𝔴=spider&for=pc
我查了一下,这个小学在一个山区小镇上,典型的熟人社会,所以孩子没来上学,老师就要看看全家出了什么问题。城市里没有这样的熟人社会,孩子没上学,老师虽然知道,也不太可能去亲戚家寻找,更不可能去强行撬门。因为谁是我们的亲戚,我们关上门在房间里干什么,都属于隐私。
前面说的深圳打孩子事件,父母被暂时剥夺了抚养权,被警察带走,但是提供视频的人也被警察拘留,并被公司辞退。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通过侵犯隐私来保护别人,就算成功,也是吃力不讨好的。
这些新闻放到一起,说明一个新的趋势。在城市里,绝对的隐私和绝对的安全是不能兼顾的。你不把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信息交出去,谁也不可能给你全面的安全。
在公共场合,我们其实是认同这一点的。过去几年,中国一个新趋势就是摄像头覆盖大多数公共空间,现在还有天网工程,能随时识别人脸,根据一个身份证照片,能瞬间在几十个城市里把你找出来。反过来说,根据你的脸和走路特征,也能瞬间知道你是谁。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套系统,客观上大城市的犯罪率明显下降,今年的暴力犯罪率是2012年的三分之一,每100万中国人,大概有三四个死于谋杀,换成美国人就是40到50个。装上摄像头以后,中国是比美国安全很多的国家。
但是,这个犯罪率还不能满足我们对安全的需求。陌生人之间的距离这么密集,除了谋杀之外,还有很多矛盾要解决。就算不能避免问题的发生,至少也要保证出事以后找得到责任人。现在买汽车都要给自己安行车记录仪,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全社会的行车记录仪。
我再举两个今年的例子。一个婴儿被楼上扔下来的苹果砸伤了,警察为了找出是谁扔的,把这座楼上所有人的基因都检查了一遍,可能连狗都没放过,最后证明,是一个小孩喂狗的时候把苹果扔出来了。
http://news.sina.com.cn/s/wh/2018-03-16/doc-ifyshfuq2934653.shtml
“天降苹果重伤女婴"案续:11岁女童喂狗时苹果掉落
http://news.163.com/18/0321/18/DDEMGDMO0001875P.html
这两个新闻说明,如果没有摄像头搞全面监控,就必须挖掘更多的隐私,测所有人的基因,甚至连狗也不能放过。所以,很多小区决定把天空也监视起来:
小区新增22只监控全部朝天看 解决高空抛物大问题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8/0303/08/DBVA7N230001899N.html
这和天网系统是一个思路。随时随地,记录所有人的行动,一旦有犯罪行为出现,就谁也跑不了。但反过来说,一旦天网系统建成,你想把自己藏在人群中,这在绝对意义上是做不到的。就算对着窗口换一件衣服,也必然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你希望在哪里获得真正的安全,就得在哪里放弃绝对的隐私。
我再举两个特殊环境下的例子。
智能校服自上市风靡全国中小学院校,科技助力智慧教育,创造教育改革
http://tech.chinadaily.com.cn/a/201812/18/WS5c189bf4a31097237248e692.html
芯片植入校服惹争议:一秒识别,实时监控孩子有必要?
https://mp.weixin.qq.com/s/pJ8mL8HAfo8ajxul-LbGcg
智能校服,随时上传你的位置,记录你的行为,我猜当过学生的都不会喜欢它。但是,上周还有一个新闻,大家一定印象深刻:
“20年后拦路打老师”事件调查:涉事双方都称是受害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5779
被老师打了,20年后见到就打回来。现在村民和同学都说这学生是好人,说老师的确喜欢大人,该打,你站在哪一边?在没有视频证据的情况下,站哪边都不合适。从同学的描述来看,我相信这个老师很可能当年是打过人,但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证据。
而且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今年新西兰还有另外一个新闻:
被喝骂后,3名小学女生联络同学诬告老师猥亵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618
如果不是最后小学生的心理崩溃,这个教师不仅要丢工作,还要蹲监狱。看来智能校服和全方位的摄像头监控还是有道理的。我有个同学当农村中学老师,说学校里唯一没有摄像头的地方就是厕所,于是很多小帮派就到厕所去打架。智能校服的下一个发展趋势可能就是覆盖这些死角。当然浴室里是不穿校服的,恐怕到时候打架要到浴室了。
谁也不喜欢自己身上有个东西盯着自己,小孩子尤其不喜欢。之所以智能校服能先投入使用,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没有完整的民事权利,这种事只要父母和教育局能接受就行。衡水中学那种变态管理家长都能接受,所以智能校服推行也就推行了。
但如果把类似的情况推广到成年人,问题就大了。谁能接受在自己的卧室里安装一个摄像头?谁能接受自己带一个智能手环,任何时候都能被系统一键定位?谁能接受自己的呼吸声都随时上传?
但是,智能手环确实能救你的命。你一个人住,如果脉搏呼吸心跳血压能实时传到急救中心,那么出问题的时候就能第一时间派救护车。就算你不出什么事情,这些大数据也能发现你身上的慢性病,给你省钱,给国家的医保也省钱。在网上搜索自杀方法的人,如果浏览记录被传到心理干预中心,可能也会被救下来。
今年还有个大案子,浙江的滴滴司机,劫持一个女孩杀掉了。这个女孩的朋友发现不对的时候,要滴滴公司查询定位,滴滴公司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毕竟大家也看到了,前面深圳那个案子。就算最后证明了虐待罪名成立,把视频放出来的人也被拘留了。
所以,隐私问题根本上是个法律问题,到底如何搜集隐私,到底谁有权使用隐私,怎么在隐私和安全之间取一个平衡,当前的社会没有明确的说法。过去我们没有那么多技术条件,想用监控来避免风险也做不到,这个问题含糊一下不要紧。现在摄像头和硬盘越来越便宜,几块钱的芯片就能搞定一项监测,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证,所以才有在隐私和安全之间做选择的问题。
目前看,把隐私数据都交给企业,肯定是行不通的。眼下企业用数据作恶的事情太多了,在百度倒台之前,我猜谁也不信企业拿我们的数据做好事。但是,单纯地把数据都交给政府……我猜大多数人也不放心。毕竟各级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总惦记着用大数据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
前几天泉州的石化产品泄露,记者到了当晚就被警察定点查房,虽然最后副局长出来承担了责任。但大家都知道,警察是可以为了某些利益,滥用个人信息的。实际上,这些年,各地警察随便用警务系统查个人信息的事情太多了,前几年,拿个几千块,很多辅警都能帮你办这事儿。现在,很多讨债公司也要靠贿赂警察来拿到个人信息。政府根本没有这份公信力。
民警违规帮查住址 致当事女子被前男友找上门杀死
http://news.sina.com.cn/s/2018-05-07/doc-ihacuuvu5446007.shtml
从这些案例看,靠警察或者别的什么机构自律是没希望的,因为就算不徇私枉法,警察也有太多的动力滥用隐私,减轻个人负担了。所以,就像司法要独立一样,将来很可能个人信息权也需要独立。控制数据的机构,和使用数据的机构之间要有明确的界限。使用隐私数据使用有监督,有人民代表抽查,这样才能建立足够的信任,让大家把一部分隐私交给这个中立机构,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水平。否则的话,恐怕大家宁可保持现在的犯罪率,宁可20年后再找老师单挑,也不愿意有一个机构对全社会搞无死角监控。
更进一步说,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应该让普通人对上传自己的隐私有一定的选择权。比如说,你可以选择让医保系统随时监测你的呼吸和脉搏,但也可以拒绝。上传隐私可以降低一点医保缴费比例,但你乐意多出钱,也要保护隐私,也是个人自由。有了选择权,我们才能给隐私定价,用钱来衡量权利。这个世界上不能用钱衡量的权利,大多数都是假权利。
接下来说一个水利方面的短新闻。陕西省打穿了秦岭,修了一条引水隧道,把长江流域的汉江水引到黄河。虽然一直以来长江黄河并称,但实际上长江年径流量是黄河的几十倍。汉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年径流量500多亿立方米,比整条黄河还大一些。今年西安彻底放开户口,见到人就拉来落户,最大的瓶颈就是水。西安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了,这条隧道和放开户口一样重要。明年高考地理考试,很可能就会考这个新闻,问你隧道和西安人口增长的关系。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岭北段全面贯通-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12/26/c_1123907802.htm
最后我说一个新年刚出的数据:
全球企业研发投入Top50揭榜:中国仅华为上榜,BAT全军覆灭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758483.html
研发投入前50的公司,美国有22个,欧盟18个,日本6个,瑞士2个,韩国1个,中国也只有一个,就是华为。
如果我们把上面那个排行榜查到前100,中国大陆上榜的也只有8个企业,其他7个企业加起来才比华为多一点。
所以,华为成为中美贸易战的焦点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华为是中国最有上进心的公司,是真正能冲击美国体系的企业。反过来说,我们大多数企业,无论国企私企,在研发上并没花什么钱,没有资格被特朗普当威胁。
当然,研发成本里面,最主要的是人力成本,中国工程师比其他国家的便宜,所以研发费用有一定的低估。但无论如何,这个排行榜说明我们和欧美工业的差距还很大。就算没有贸易战,再进一步也会越来越艰难。不要指望沿着现在的惯性发展,就自然而然地领先世界了。
这一期的末条新闻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马前卒工作室的睡前消息栏目,我们一起来挑选下一期的末条新闻。
(作者:任冲昊)
谢谢各位阅读本文,马前卒工作室将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