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继承千亿家产的他,拍出了最有真实感的变形金刚_风闻
动画学术趴-动画学术趴官方账号-2019-01-07 23:08
公众号:动画学术趴/babblers
文/白胡椒
“美国王思聪”奉献出的温情版“变形金刚”让人眼前一亮。
自从2007年迈克尔·贝导演的《变形金刚》电影版问世以来,金属汽车人在全世界狂轰滥炸就成为了《变形金刚》这一IP的一大标志。尽管迈克尔·贝无数次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次执导《变形金刚》”,但凭借着“真香定律”,这个系列还是一直延续到第五部,并且在《变5》时演绎了一场史诗级扑街。
直到今年,由特拉维斯·奈特执导的**《大黄蜂》**首当其冲成为2019第一部上映的好莱坞分账大片,才意味着“变形金刚”这个IP的重启和迈克尔·贝的退居二线。
说到导演特拉维斯·奈特,就不得不提他身上那个永远抹不掉的**“耐克公子”**的标签。特拉维斯的父亲是耐克的创始人菲尔·奈特,执掌着市值1056亿美元的耐克商业帝国,是个不折不扣的“霸道总裁”。
然而,特拉维斯作为一个妥妥的富二代,美国版高配王思聪,从小不仅对体育事业和继承家族集团毫无兴趣,而且反感到故意穿马丁靴去嘲讽Nike球鞋的程度,动不动就狂喷他爹的生意。
他打心眼里厌恶自己的家族关系,抵触成为耐克继承人的人设,反抗父亲为了培育自己进入商圈所做的一切行为,对家族的千亿资产毫不在乎。甚至,他还在年轻时放弃斯坦福的offer去搞音乐,并且出了一张唱片《GET OFF MINE》去吐槽自己的老爸——当然,最后这张唱片的销量主要还是由他老爸买单,除此之外无人问津。
由于特拉维斯对于家族企业的抗拒太过于强烈,无奈之下,1998年菲尔·奈特将年仅25岁的特拉维斯安排到维尔·文顿工作室(莱卡工作室的前身)做动画实习生。在这里,特拉维斯隐姓埋名开始了端茶倒水的打杂生活,并且发现了自己新的事业追求——定格动画,在勤杂工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在苦心钻研这项技术。
四年后,霸道老爸菲尔·奈特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以10亿美金的投入买下了维尔·文顿工作室并让29岁的特拉维斯成为最大股东。至此,“勤杂工”特拉维斯正式出任CEO并将公司改名为“莱卡工作室”,专攻定格动画的制作。
对于特拉维斯来说,**“不好好做动画就得回去继承千亿家产了”是他生命中真实存在的威胁。因此,在执掌了莱卡工作室后,特拉维斯先后承接了《僵尸新娘》、《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的制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莱卡的特定风格,在定格动画界打响了名声。而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和尝试也让“莱卡工作室”成为了现在定格动画的质量标杆和技术前沿。
后来,特拉维斯又亲自下阵执导了**《魔弦传说》并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虽然票房遭遇滑铁卢,但这次尝试也代表着特拉维斯在好莱坞混出了一点名堂。
然而,由于定格动画本来的商业属性就比较弱,哪怕在动画领域都是相对小众的存在,因此,尽管莱卡工作室在定格动画上造诣颇深,成立11年以来还是产生了超过1.5亿的亏损。于是,特拉维斯决定暂时搁置自己方兴未艾的定格事业,转战到商业大片的领域。
正值《变5》扑街,派拉蒙高层打算换掉让他们又爱又恨的“狂轰滥炸卖拷贝”,《魔弦传说》中优秀的折纸变形镜头让他们将橄榄枝抛向了特拉维斯·奈特,而他也顶着重压接下了这部《大黄蜂》的单体电影。
《大黄蜂》是特拉维斯第一次参与制作真人电影,但有迈克尔·贝和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两大前辈作为制片人替他坐镇,底气足了不少。
由于定格动画的制作有专门的摄影部门,所以特拉维斯早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镜头,比其他动画转行真人电影的导演有着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他将自己多年制作定格动画的经验融入到《大黄蜂》中,创造出一个具有强烈触觉质感的、真实细腻的机器人形象。
他在导演特辑中表示:“在莱卡工作室,我们希望巧妙地平衡黑暗与光芒、强烈与温暖、幽默与热血之间的关系,能够将我们的理念运用在《大黄蜂》这部电影上,真的很让人兴奋。”
作为一部前传电影,《大黄蜂》将故事背景设定到了上世纪80年代,而大黄蜂的车型从《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金闪闪的雪弗兰科迈罗(Camaro)也回归到了G1经典动画中的黄色甲壳虫形象,显得软萌可爱讨女性观众的喜欢。
由于“男孩与车”的故事早已被讲烂,这次的主角也变成了**“女孩与车”**。于是,18岁刚成年的机车少女与她在驳船厂捡来的破车构成了这部“钢铁养成系”的《这只大黄蜂不太冷》。
自《银河护卫队》以来,采用大量复古流行歌曲作为配乐成为流行趋势,本片也不例外。不仅各种80年代金曲层出不穷,大黄蜂本蜂还化身为专职打碟机,干脆直接用流行金曲与他人进行对话。
除此之外,复古青春片的套路也还致敬了一把鼻祖《早餐俱乐部》(1985)和《春天不是读书天》(1986),这也是近年来《死侍》和《蜘蛛侠:英雄归来》玩过的把戏,可以说是该有的复古流行元素一个都没落下了。
当然,本片最大的改变还是抛弃了迈克尔·贝时期那种狂轰滥炸的糙汉感,走起了《ET外星人》式的温情路线。
从奠定基调的《变形金刚1》之后,“变形金刚”这个系列就开始在“神仙打架”的路子上越走越远,到后来,从开场到结束只能看到一群汽车人打架,视听上难以有停歇的机会,故事也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一个能与漫威宇宙分庭抗礼的超级IP到最后硬是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大烂片,令人唏嘘不已,也让派拉蒙和孩之宝玩具无比愤恨。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黄蜂》中,这种狂轰滥炸突突突和不必要的打斗被削弱,汽车人的变形过程更加清晰明确。
而影片的主题则放在了呈现变形金刚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上,基本上又重新走回《变1》那曾经成功的路子。
与之前的《变形金刚》有所不同的是,在《大黄蜂》中,观众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汽车人的金属材质和面目表情,注重强调汽车及汽车人表面的灰尘、划痕、机油和颗粒。
而女主角查莉和大黄蜂之间的大量互动也使得大黄蜂对观众而言更具有真实的触感,而不单纯是一坨冰冷的金属制品。
影片中,机器人金属表面质感的呈现实际上得益于后期部门开发的一项技术。为了能够快速开发大量机器人,视效团队专门开发了一种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机器人表面的风格化涂料,有助于更快地将机器人的特效投入到实景镜头中。
这一技术对于呈现汽车人表面的质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用数字化的方式迅速为影片中被对手打得伤痕累累的大黄蜂模拟出机油、污垢、灰尘和划痕的外观。
因此,本片中的汽车人比起迈克尔·贝《变形金刚》系列里经常显得锃亮反光的汽车人相比,显得要真实多了。
人机互动也是导演特拉维斯·奈特非常关注的重点,是他在本片中最为强调的特性。
因此,为了让查莉的扮演者海莉·斯坦菲尔德在表演时更好地与大黄蜂进行互动,特效部门还制作了一个全尺寸的大黄蜂模型(包括具有细节的头部、躯干和上臂),可以向海莉反射出交互式光线,有助于她在现实中与大黄蜂的角色建立联系,也可以在拍摄过程中更加精确地定位。
不说不说,导演不愧是拍定格动画出身,对实物的癖好真是改不了,哪怕客串拍CG特效电影也要追求实体感啊。
由于在开头的打斗中丧失了语言能力,大黄蜂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表情动作来传情达意,这也使得制作人员必须将大黄蜂最细微的表情都能够精确地表现出来,展现出一个更具有人情味的汽车人。
然而,在制作数字化角色的时候没有什么是容易实现的。“从设计到动画再到渲染合成,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其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呈现出完全真实的感觉”,特拉维斯说,“只有通过大量艺术家和技术人员的想象力和辛劳努力,才能让大黄蜂变得充满活力,对我而言这才是最神奇的。”
最后呈现的效果的确是令人满意的,尽管本质是一堆钢铁轮胎和灯泡拼凑而成,但大黄蜂的眼神和微表情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使得情绪呼之欲出。
在影片中,有一场非常有趣的室内戏,是大黄蜂从车库偷偷溜进查莉家的房子,并且由于自己的庞大体积和笨手笨脚而将室内的一切搞得一团糟。
在开拍之前,剧组在加利福尼亚各处搜寻,试图找到完美的房屋布局及环境,终于找到了片中的地方并专门建了一座房子。然而,为了适应大黄蜂的大小拍好这场大黄蜂不小心毁坏房子的戏,房屋的内部则被建在了洛杉矶的一个舞台上。
由于这场戏出场的只有数字角色大黄蜂和查莉弟弟的那条狗,于是整个拍摄又回到了特拉维斯擅长的领域和状态中,这场戏不出意外也确实笑料百出,非常精彩。
鉴于十几二十年的定格动画经验,特拉维斯尤其擅长将画纸上的事物活动起来,而大黄蜂也一直是他童年时期非常喜欢的角色。因此,相比于《变1》成功以后疯狂捞钱丧失温情的迈克尔·贝,这次80年代复古呈现的《大黄蜂》也包含着导演本人的满满情怀在其中,拍摄素材量相当大。
然而,由于真人电影的拍摄素材量比定格动画多了不止一点点,能够呈现在屏幕上的正片时长却只多出了一点点,这也导致特拉维斯在剪辑阶段不得不面临难以抉择的困难,最后含恨删减了许多非常精彩的片段。
他本人对此耿耿于怀——毕竟,定格动画制作漫长,剪辑时能够因片长原因而裁剪段落的空间很小,能够省去不少的遗憾。
从目前透露的消息知,《大黄蜂》虽然是《变形金刚1》的前传,但也是新启动的变形金刚系列的第一部,整个变形金刚宇宙都被已经被重新设计。甚至有坊间消息称,如果市场反馈良好,派拉蒙接下来将有14部变形金刚的制作计划。
虽然,特拉维斯总是在苦恼**“不好好做动画就得回去继承千亿家产了”**,但不管怎么说,《大黄蜂》是特拉维斯交出的一份相对令人满意的答卷,它的问世也意味着:
只要菲尔·奈特老爷子健在,特拉维斯·奈特就不着急回家继承市值千亿的耐克帝国了,干好做动画这份有前途的工作吧**~**
- END | 动画学术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