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托卡马克……为什么我们要开发这些技术?_风闻
席亚洲-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公众号:亚洲火车总站2019-01-07 20:21
今天和科技组的同事中午吃饭的时候聊起这个话题,话题最早是从运-10飞机开始的。
大家知道运-10飞机这个项目呢,生不逢时,先天不足,又后继乏力,最后夭折。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其实都是在可预见的客观规律推动下这么一步步发展过来的,相比之下这里面的人为因素反而并不多。
它基本上就是中国当时已经能在大客机这么一个在当时时代条件下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影响远远不是最重要的项目上投入的极限了。在当时总体国力就那么回事的情况下,最后失败了,也许在当事人看来,是颇为遗憾。但如果站在总体全局的高度看,那么这个项目被放弃其实是必然的事情。
运-10的研制失败,要看大局,那些一个人搅黄了项目之类的流言纯熟扯淡
那么而科技组的这位同事呢, 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量子通信技术、托卡马克、超级粒子对撞机,这些项目的投入都更大,在宣传中地位也更高,但是都是“美国搞了很多年搞不出来”,或者“研制成功了也没有什么意义”的项目,为什么我们要投资去搞呢?我们怎么能保证这些项目不是新世纪的运-10呢?
我和施老七嘴八舌,说了不少理由,比如说美国50年代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瞎折腾”也很厉害,但人家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有了后来的腾飞啊。比如说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要开始不惜成本的在一些方面试错,希望打开一条新路啊。
但是总觉得这些理由还没说完整。
为了说服他呢,我就说美国几十年没搞定,我们搞定了的项目,有现成的案例啊,高超声速啊。
这位同事因为平时不怎么关心军事技术,所以也没很明白,我让他去翻我当时写的《光华奖》的相关文章之后,他说这项目太牛逼了呀,而且既然都已经报奖了,照理说也不是那么保密啊,为什么国内科技界几乎都不宣传呢?
不明飞行物的文宣吧——我相信等到它可以说的时候一定会很猛烈的
……
嗯,后来下午就这些问题我又想了一下,觉得吧,写在风闻里,也给读者们分享一下,或许会有启发。
首先说,我们为什么要开发“量子通信”。
为什么美国不怎么重视量子加密,而我们要搞呢?
我们先要知道一件在网络安全业界已经算得上是“半公开”的事情,就是现在量子退火计算机的最大用户,正是美国情报部门。
而量子退火计算机的主要用途,目前一般认为,就是破解密码。
虽然美国媒体天天在吵吵中国的量子计算机技术可能超过美国啊什么的——甚至还把“量子霸权”这个原本学术名词给歪曲成了谁先拥有量子计算机谁就会掌握“霸权”。
然而我们得知道——目前美国正在真真正正的向着他们的媒体所描绘的“量子霸权”做投资。
笔者原本对于网络安全基本也是觉得很多说法是杞人忧天,但后来有从事相关行业的朋友告诉我,有些事情其实更糟糕。
量子计算技术,是目前另一个中国早就已经在搞,但宣传方面比较低调的技术,但目前,量子退火计算机的最大应用者, 就是美国情报机构,光这透露出的威胁,已经是没啥可说的了
对于我国的政治家而言,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无法信任通信安全——因为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密码安全措施,你不知道美国人是否已经能够破译,或者说,破译这个密码的周期是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量子加密通信这个概念恰逢其时——中国会重视这种技术的理由简直是显而易见。
而且,从博弈角度讲,量子加密技术也恰恰是一个需要向对手公开,我们已经有了——但同时对于其具体技术细节加以严格保密的技术。
一方面高调公开其存在,另一方面对其具体技术讳莫如深,这是美国几十年来在一些敏感技术方面一样惯用的手段,我们就不可以吗?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确实能保密,那么很好,如果它其实仍存在问题——那么至少也可以让对手对于其获得的情报产生疑惑——究竟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中国会不会通过量子加密发送了真实的情报呢?
这是一个无解的猜疑链,它本身就能够产生效果——至于量子通信在技术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觉得我们作为媒体人,没必要过多的去猜测了。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建设国防光缆,当时也没有多少人想到这个国防核心光网络发挥了什么样巨大的价值。
至于托卡马克和粒子对撞机,我知道目前有不少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都已经明确反对,比如杨振宁博士,就反对搞粒子对撞机——但以我这个纯粹外行人的角度看,这些大项目,属于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不搞一下就不甘心的项目。况且与中国其他的超级大型项目相比,这些项目上搞一下,所花的钱也就那么回事——毕竟时代已经变了,今天我们有能力去搞一下这些一旦搞成功,直接就成为引领下一个时代技术潮流的国家了——网上有个想象中国首先搞定可控核聚变的科幻小说《太阳的距离》,已经给我们描绘了这种划时代技术进步可能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了。
核聚变这事,在他真正成功之前,所有“世界第一”都是不算数的……
现实世界可没有这样的科研进度显示
如果我们搞了,没搞成,那么好吧,也就甘心了,未来也可以说,这条路我们试过了,没走通。
在咱们熟悉的战略类游戏里,科研一般是这样:某项技术需要多长时间,投入多少人力物力,然后进度到了百分之几,研究了这一项以后下面会可以研究什么……但现实中,这是一个比《群星》里的科研模式还要 讨厌的状态——你不知道这项技术投资是不是就打了水漂,或者你现在研究的技术,是不是会几十年以后才开花结果……
连朝鲜都要尝试一下,能不能研制出真正的氢弹,难道我们连这点雄心都不可以有?
所以想要做现实中科学技术的领先者,就必须容忍试错——当然这也不是说连那些民科的胡闹玩意都要搞。
你看连朝鲜,它都没有放弃试图突破一下氢弹门槛的努力——当然最后没成功。
这就是我对这位朋友的回答,也欢迎大家来风闻社区发表看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