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你被忽悠了怪谁?_风闻
观哥早餐-一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观察团伙2019-01-07 15:05
作者: 启迪者
开篇语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丝绸之路,中国在汉朝就搞出来了。后来,中国又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海上茶叶之路等等,一度横扫印度洋沿岸。
正文
你我身边不乏这样的人:
见到“西方”二字就跪下了!说起西方文明那就一个词“真香”,一谈到中国历史、文化则是一脸的不屑。
其实,西方所谓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还是有点LOW。
先简单提示一下:
说欧洲自古重商,事实是,鸦片战争前,欧洲人还找不到可以送到中国的正儿八经的商品,年年巨额贸易赤字,没辙,只好贩卖鸦片。
1、外放分工法与工业化国家
在17、18世纪,英国商人接到了500匹布,或者1000个铁钉的订单,立马跑到乡间,分别向100个乡村家庭订货。西方学者称之为“外放分工法”,还把17、18世纪叫做“原工业化时期”。
我国一些学者据此宣称英国这100个家庭“工商业化”了,说英国从此搞起了“资本主义”。
我们不妨用同样标准,同样的计算方法,来照一照中国历史。
春秋早期,管子便利用“外放分工法”,大打经济战,轻松搞定了邻居鲁国。
在《管子·轻重戊》有个故事:齐桓公对管子说:俺想搞定鲁国,你有什么高招?管仲说:好办,只要您和您的随员穿上鲁国织的绨(一种较好的丝织品),在大街小巷闹市区溜达一圈就行了,剩下的事我来办。桓公照办后,管仲便找来鲁国商人说:你们鲁国的绨好啊,我家主人喜欢,你们赶紧送来吧,有多少我要多少,价格从优。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随着齐国人纷纷改换布料,鲁国商人的“外放分工法”如火如荼。一年后,鲁国实现了“产业升级”,全民纺织工业化,靠从齐国进口粮食,没人搞“三农”了。时机成熟,管仲建议桓公换回当年的服装,再到大街小巷闹市区溜达一圈,齐国官员百姓纷纷脱掉进口服装。随即,桓公下令关闭“海关”,禁止进口鲁国丝绸,禁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一夜之间,鲁国丝绸成为垃圾,粮价大涨,经济崩溃,鲁国百姓纷纷逃亡齐国。仅花了三年时间,鲁国俯首称臣。
春秋时期,鲁国的工业基础相当好,所以,鲁国商人通过“外放分工法”,一年时间就将鲁国转变为“工业化国家”。按照我国一些学者的‘标准’,春秋时期鲁国就已经开始搞“资本主义了‘’
2、大饥荒与农业社会
粮食是国家的生命线。从公元前1766年到1936年的3700余年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发生各种自然灾害5258次,平均每年1.42次。中国历朝历代都坚持“以农为本” ,但仍出现过许多次全国性的或者大面积的饥荒。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起因便是可怕的饥荒。
欧洲的情况更糟。仅14世纪上半叶,欧洲爆发了持续二三十年的大饥荒。直到18世纪,欧洲贵族们都住乡村庄园,死活不肯进城。
17世纪70年代,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90年之后的英国,专门颁布了“定居法”,禁止农民离开地主从事别的行当,强迫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土地上务农种庄稼。这才是典型的“重农抑商”法律。
1921年以前,整个爱尔兰都是英国的领地。爱尔兰为什么独立?1845—1849年,爱尔兰粮食连年歉收,爆发严重的饥荒,100万爱尔兰人饿死,150万人移民海外,爱尔兰人口由820万锐减到 540万。因为英国政府救援不力,粮食问题转变为民族问题,发展为独立战争。
法国也是如此。直到1931年,法国的城镇人口才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我国一些学者强调“中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其实,直到19世纪,全世界统统是农业社会。
3、庄园经济与小农经济
我国一些学者一再强调,欧洲领主驱赶一群农奴在土地上劳作是“庄园经济”;而自由的中国百姓的耕织活动,是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欧洲的“庄园经济”,尚且不能自给自足,中国“小农经济”能“自给自足”么?
吃饭用的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种地用的锄头、犁铧、镰刀等农具和耕牛,织布的织机,孩子们读书的纸墨笔砚,如此等等,哪一样不得去买?
由于主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社交和教育用品,完全依赖“市场配置”,所以,在唐朝,人口密度大一点的乡村集市,也比中世纪晚期欧洲著名的法国 “香槟”集市繁荣得多。
4、工业化、私有制与资本主义社会
在唐朝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太快,货币供给量严重不足,布匹担当了事实上的硬通货的角色。唐朝妇女们不是在家织布,而是在造币。
纺织是中国妇女的职业。她们的劳动成果,是全球市场的抢手货,那么,唐朝妇女是工人,还是农民?她们从事的行业,是工业,还是农业?
至少,她们是“手工业者”。
妇女占全国从业人口50%,加上部分男人如铁匠、木匠、泥瓦匠,还有制造陶瓷的,等等,中国的工商业者,至少也有51%吧?
全国51%的从业人员是工人,那么,唐朝是不是工业化国家?
此外,唐朝的中央企业今天修座桥,明天挖一条河。如果加上这些,唐朝“工业化”程度更不得了。
按照我国一些学者的“西式标准”计算方法,那中国在唐代就已经算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商业王国。
另外,唐代是地道的私有制,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商人,难道唐代时期中国就已经进入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了?
5、汉唐同风,文治武功
今天,中国落后了。面对落后,应该怎么做?我们应当向唐太宗学习。
唐朝初年,大唐的边疆,如同突厥的后花园。
唐高祖刚刚禅位于太宗的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突厥颉利至于渭水便桥之北”,唐太宗只好与他们会盟。这无疑是屈辱的,根据《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并序》(《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光宅OO三),面对颉利可汗陈兵三十万于长安城下,通过沟通,颉利可汗同意谈判,但是要求唐太宗亲自来谈,而且不得带随从。唐太宗只带了这位名叫安元寿的卫士,亲自到颉利可汗帐中。显然,这是极其冒险又迫不得已。双方谈了些啥,不得而知,反正突厥退兵了。
经受如此屈辱,唐太宗君臣没有一人论证全面突厥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唐男人都是纯爷们。
突厥退兵后,唐太宗立即召见高级官员,他说:自古以来,突厥和中国都是此消彼长,各有盛衰之时。
中国奋发图强,突厥就衰落;
中国不思进取,突厥就强盛。
从现在起,士农工商各安本业,军人要苦练弓马。唐太宗说到做到,亲自带领将士们练兵。
四年之后,大唐军队主动出击,突厥颉利可汗成了大唐爷们的阶下囚,后来当上了唐太宗的卫士。不久,唐太宗成为已知世界的“天可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增强民族自信,绝不是要排外。我们要赓续汉唐胸襟,自觉学习外国一切好的东西。
学习是当学生,不是当奴婢做小妾。只有抬头挺胸地学习,才能学会外国的好东西,才能获得发展,才能战胜对手。如果奴颜婢膝的模仿,亦步亦趋,邯郸学步,最终只会爬行,沦为奴隶。
结束语
我们的血脉----中华文化是高贵的,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
经济上,直到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刻,中国依然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科技上,宋朝就编制出与现行一致的历法,而16世纪的欧洲还在使用公元初编制的儒略历,跑在时间前面10天之久。
文化上,京剧昆曲黄梅戏,融歌剧、舞剧、话剧、诗书画于一炉,实乃大美。
军事上,我们祖先的行动,三次直接改变欧洲历史。汉朝打败匈奴,唐朝击溃突厥,而匈奴、突厥分别灭西罗马、东罗马;蒙古大军的成果更是尽人皆知。
生活上,当林黛玉穿着丝绸、品着茶、吃着中国菜,吟诵《葬花吟》的时候,欧洲的国王王后正在随地大小便,以地为床,拒绝洗澡。
今天,我们的改革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绝不会比照西方。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