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学界远远低估的尼布楚条约(一)_风闻
孔源-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2019-01-07 15:20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个大国之间第一个国际条约,它奠定了此后近代中俄、中苏关系的格局,其够响至今仍然存在,后代史家与文化人士不论从正面还是负面角度评判,都将只其视为中俄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无论从传统中俄关系史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史视野出发,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都足欧亚大陆极为重要的一页。 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在清朝和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间关系的层面,其签订背景和日后影响与内亚局势也息息相关相关。早在晚清,著名学者魏源就看到了尼布楚条约和蒙古高原乃至整个内亚局势的联系。
《圣武记》中魏源指出,尼布楚体系下中俄之间形成的战略缓冲是清朝平定准瞩尔部与土尔扈特东归的重要条件.在最后魏源这样评价尼布楚条约的整体影响,“经营于耳目之前,而收效于数十载,
数世之后,岂咫见迩图所测髙深万一哉?"
尼布楚条约
理解尼布楚条约的内涵,首先需要扩展对中俄关系的理解。狭义的中俄关系是指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主权国家的交往,其历史并不长。从俄国使节第一次有较大可能到达中国都城之事起算,是1618年。从两国互换国书起算,可以以尼布楚条约前的17世纪50-70年代的顺康两朝的俄国几次來华使团为标志。从现
代国际关系的角度看,1689年尼布楚条约则可以作为中俄正式交往的起点。
近代世界史中:与清朝几乎同步崛起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出现,为当时世界与中国同步发生的一幕。在这个层面上,中俄的交往是在经济、地理发现、国际法(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等一系列方面近代化之后的历史事件,狭义中俄关系史可以被视作典型的近代史问题。广义上的中俄关系,是罗斯各公国同中国文明的接触互动和影响。也是欧亚大陆最早的完全跨越。
广义中俄关系从时间上远早于清帝国同俄罗斯的接触,这是“蒙古和平”的结果。在空间上,广义的中俄关系包括在中俄形成多边关系的蒙古和中亚。在要素上,以中俄关系为介质的西欧同俄罗斯及远东的交往也属于这个广义的体系。广义中俄关系几乎牵连了蒙古帝国时代以来亚洲历史的重要问题。如文艺复兴以来的东方想像与发现,草原帝国的衰落,19世纪的大博弈等。
长时段上,中俄关系是欧亚大陆"边疆”的形成过程,是历史联动作用的体现。中时段上,中俄关系是近代早期以来欧洲文明和亚洲文明交往形态中最完整的范本无论从传统中俄关系史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史视
野出发,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也都是欧亚大陆极为重要的一页。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清朝和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间关系的层面,其签订背景和日后影响与内亚局势也息息相关。从地缘政治上來看,从东北亚兴起的淸切与从东欧扩张到太平洋的俄罗斯于17世纪时在亚洲的相遇和两国围绕内亚的碰撞就是你不出条约的基本背景。1618年左右,沙俄扩展到了叶尼塞河流域。
1650年时沙俄已经控制了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海沿岸,并在外贝加尔和黑龙江流域建立了据点;建州女真在16世纪末兴起后,于古勒山破九部联军之战中首先打击了科尔沁部,此后三十余年里以科尔沁部为代表的东蒙古各部或归附建州或被征服吞并。到1644年满洲贵族入关时,漠南蒙古各部几乎全数已被清朝统治。此时西部蒙古的部分领主在清朝和俄罗斯之间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1623年,卫拉特军队击杀和托辉特首领硕垒乌巴什,从此接替和托辉特人控制了额尔齐斯河上游,直到18世纪50年代为清军击溃。
1640年,从伏尔加河到天山南北的卫拉特各部建立了联盟,之后不久卫拉特贵族又控制了西藏。这样,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蒙古诸部就是是中俄两国间的联系纽带。17世纪中俄关系相遇的方式是交织着和平与冲突的。一边是俄罗斯政府方面寻求通商和外交,一边是两国边民边军在黑龙江流域持续的厮杀。蒙古诸部在中俄两者之间恰好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卫拉特蒙古
尼布楚条约签订前的几乎整个17世纪里,中俄基本往来都围绕着蒙古髙原。1618年佩特林使团出使中国的前期基础,是当时的俄罗斯同阿尔泰山北部蒙古贵族政权的数年往来。佩特林是17世纪第一位经行内陆亚洲朝贡路线,最终成功进入中国京城的欧洲国家使者。三十余年后的巴伊科夫基本上走的是和佩特林同样的道路出使清朝的。从后来重走佩特林之路的巴伊科夫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在上至柏朗嘉宾、下至斯帕法里、朗喀等人的东方出使纪行中找到某种类似的模式,即从蒙古帝国到元明清持续建立的驿站与翻译系统。佩特林穿行亚欧大陆成功使华裕现的不仅是中俄关系的一角,也体现了蒙古帝国给亚欧大陆带来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