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遍了《纽约时报》118年的月度头条,发现了关于中国的一个秘密…_风闻
兄弟萌-2019-01-08 20:06
大家还记得上周我发的那篇《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历年来报道最多的非本国国家及地区的帖子吗?
刚刚刷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转发了一篇公众号“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文章,详细谈了谈《纽约时报》118年的月度头条的情况。
下面是文章全文:
近日,美国pudding网站的编辑Russell Goldenberg,分析了《纽约时报》自1900年以来的月度头条。
他想知道,这118年中,美国主流媒体究竟如何看待世界?
这次调查,样本数量高达74.1576万,而结果也着实有趣:
在21世纪前,美国的主流媒体眼中只有“欧洲”;但在最近几年,“中国”越来越多地被报道,在2018年,报道频率甚至达到了历史巅峰。
如果觉得不够直观,请看下面这张图。
一张图带你回顾一个世纪——
图源:微博@复利刀客
这张图不仅能够看清“中国”在世界“朋友圈”中的地位,还能看到,这一百年间,美国人最喜欢看谁的“朋友圈”。
从1900年的“圆明园”到2018年的“白宫”,谁才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1900年,《纽约时报》最喜欢翻谁的“朋友圈”?
1900年的12个月中,《纽约时报》有8个月都在关注英国,一个月是德国,剩下三个月才是中国。
但那三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刻,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英吉利”在放火,“法兰西”在抢劫。
(瓜总注: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两千多人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原文有误,特此说明)
世界第三大艺术奇迹就此消失……
圆明园复原效果图
开一个脑洞:如果,古人可以享受到发朋友圈的机会,《纽约时报》最喜欢翻谁的朋友圈呢?
估计那时,叶赫那拉氏正准备她的大寿,并没有心思管什么“夷敌”。
面对饿殍遍野的大清,慈禧似乎更像是一个“嘤嘤怪”……
而各国政府也并没有什么意愿,关注这位晚清政府实际掌权者的内心世界
再看看彼时《纽约时报》最喜欢翻的“大英帝国”朋友圈,一天恨不能报道个八遍。
1900年,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经结束,稳步迈向资本主义,并且向全世界兜售它的“革命成果”——羊毛纺织产品。
emm……
其实,早在1800年,英国就已经完成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和动力化。
英国生产的棉布不但舒适暖和,而且价格低廉、外观精致,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
英国就此成就其“日不落帝国”的名声,也难怪《纽约时报》一年有8个月都在盯着英国看。
但即便英国的羊毛制品再舒服、好看,在“天朝”王孙贵胄的眼中,依然不值一提(民族品牌才是潮牌)。
看一下当时“外交大臣”李鸿章的穿搭,从款式到色彩搭配,放在今天也是fashion的。
但那时的中国依然固守“祖宗之法”,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中不肯睁眼看一下世界。
一战、二战之后,美国称霸世界
在20世纪刚开始的50年,中国在《纽约时报》中出现的次数极少,那时美国已经有觊觎世界的“野心”。
1914~1919,美国人最关心的就是德国,欧洲正处于一战的战火中,民不聊生。
德国实际掌权者鲁登道夫早已想代替德皇执政。
而美国却在远处养精蓄锐,占据了世界强国之列。
在魏玛时代,德国恶性通货膨胀,整个社会彻底崩溃,纸币(马克)严重缩水。
美国却趁一战接了无数物资、军火订单,但他既不要德国的马克,也不要英镑,而只要黄金。
导致当时全球40%的黄金都集中在纽约的地下,此后再也没有如此辉煌。时任总统威尔逊也立刻变成了世界大佬。
值得一说的是,一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美国威尔逊总统不惜得罪日本,也要坚持邀请中国代表出席。
当中国再次登上《纽约时报》月度头条,已经是10年之后——1927年的三月和四月。
当时国共关系破裂,上海滩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无数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或横尸街头、或被秘密处决……
“暗杀教父”戴笠还未成立军统,手下特务不计其数,特工史上还曾留下“八大金刚”的名号。
而蒋介石早已有“攘外必先安内”的念头,那时候有大批的“余则成”在两党中摇摆不定。
又隔了十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纽约时报》终于不得不正视中国这个”战场“,再次把中国放到了“头条”。
1937年8月和9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那是一个民族英雄频出的时代,家国不幸,寸步难行。
自此以后,中国就再也没有登上过《纽约时报》的月度头条,即便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纽约时报》也没有放在眼里。
那时美国都在关注谁?
当然是“老大哥”——苏联。
在1965~1973年间,美苏交恶达到顶峰,《纽约时报》连续几年的月度头条都在报道苏联。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斯大林时代”的军备竞赛,美苏双方砸钱造武器。
到后来,两个超级大国已经不满足在地球上比赛。
渴望开始太空上的“神仙打架”……
1969年7月20日,伴随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
由此,太空竞赛达到顶峰。
“军备竞赛”逐渐拖垮了苏联经济,当时苏联是靠着压缩所有别的经济行业、牺牲具体的经济单位,来发展武器装备。
结果就是像《天龙八部》里,鸠摩智用小无相功苦练少林十八绝技一样,身体逐渐被掏空。
当赫鲁晓夫气急败坏地在联合国脱鞋拍桌,想要发展玉米农业时,苏联解体的大局已定。
苏联衰落后,美国如释重负,一段时间内无敌是多么寂寞。
《纽约时报》在1974~1978的月度头条几乎再也看不到苏联的影子,也没有哪个国家再被集中报道过,可见那时的美国真的有点飘了。
90年代起,《纽约时报》又在“八卦”些什么?
转眼到了当代(90年代),1995年,又是连续三个月,中国成为美国人最关注的头条。
此时,李登辉上台,台湾地区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随之而来的是第三次台海危机。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发表名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主题演讲,力图突破外交孤立,和美国绑定在一起。
但中国当时依旧没有引起《纽约时报》的注意,美国正时刻紧盯日本的动向。
80年代,日本制造业称霸世界,印着“Made in Japan”的商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日本的企业家正踌躇满志的收购美国公司,索尼花34亿美元买下哥伦比亚电影,三菱花14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大厦。
当时的日本人看来,全世界都可以明码标价,没有钞票买不来的东西。
但是,好景不长,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停滞,年均增长率不足1.5%,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何止是《纽约时报》,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关注这个瞬间成长起来的帝国,又迅速没落。
世纪初,《纽约时报》已经放弃衰落的日本,而把目光聚焦在了中东地区。
2003年,美国以搜缴“生化武器”为名,绕开联合国,发动了长达将近十年的伊拉克战争,直到2011年撤军,美军也没找到所谓的“生化武器”。
而这场战争伏延千里,无数孩子流离失所,他们童年的成长全都笼罩着暴力与仇恨,一片灰暗。
这场战争,虽然遭到国际舆论的声讨,但那些在战火中成长的孩子,又有谁为他们发声?
2008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那一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同时亚洲也开始爆发金融危机。
但自此,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关注的国家,没有之一。
从2008到2018,这十年间,《纽约时报》的月度头条几乎都与中国有关。
这十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高铁四通八达,即将进入5G时代,支付宝替代现金支付……
在2018年,《纽约时报》几乎一整年都在报道中国,毫无疑问,美国的目标已经从欧洲转向了东方。
当然还有一些“舔狗”——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不浪漫了,把一些虚假道歉的人叫做“舔狗”。
100年,真的很久吗?
《纽约时报》118年的月度头条,见证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这份美国人100年几乎每天都在看的报纸,一般都报道了美国最重要的敌人和对手:
1900年是英国,一战是德国,二战是英德法苏,冷战时期是苏联,越战时期是越南。
90年代是日本,世纪初是伊拉克,现在则是中国。
难以想象仅仅一百年的时间,中国从使用的语言到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00年真的很长吗?
历史没有“朋友圈”,
我们此时此刻见证的就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