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的《绝地求生》_风闻
心竞界-心竞界官方账号-严肃深度的电竞故事(V:kooogle11)2019-01-08 08:59
花瓶
8月,韩国首尔正值雨季,OSM《绝地求生》亚洲邀请赛将在此开战。作为赛事当值解说,千亿从抵达第一天起,就没睡过好觉。
开赛前夜,她拉上即将同台的两位搭档,讨论协作事宜。
会议地点选在酒店附近的一家超市。千亿自告奋勇,要帮所有人选购了一些"提神、低糖"的食物饮品。“一定用得上。”
回房后,果然一夜难眠。她的脑子里不断模拟比赛解说的场景,尤其是各种突发意外情况的应对……冷不丁一睁眼,窗外已经见白了。
登台前,她连灌自己4听咖啡,才算让神思稳住了阵脚。
当时,千亿的职业解说生涯已有9个月,期间大大小小的各种赛事,几乎没有断档;这也不是她经历过的最大阵仗,关注度还不及同期另两场超级大赛。
但OSM对千亿的特殊意义在于,这可能是她电竞解说生涯的终点。“再做不到我想要的程度,不如主动退出。”
很多人会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从表面上看,千亿的电竞生涯,称得上一帆风顺。
她首次以解说身份,登上《绝地求生》舞台时,就意外成为了焦点之一,成为了各大社区中的话题人物;而随着各大赛事主办方的青睐,以及稳定的出场率,人气也不断上升,逐渐成为"当家花旦"之一。
但与此同时,舆论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批评:技战术理解不行、花瓶……而千亿也意识到了自身在专业方面的缺陷,时间一久,她对自己的表现愈发难以容忍。
“认真对待困难,就是庄重自己。”这是妈妈从小就教她的道理。
“她真的很在意,能给观众带去专业的内容。”圈内好友回忆,每逢大赛前一两周,她就开始吃不进东西,把自己埋在一堆厚厚的资料中,涂涂改改,不能自拔。“很焦虑,看着都累。”
努力,并没有很快体现成果。这与她的工作节奏有关。
虽然极高的出场率,让千亿声名鹊起,但也让她疲于奔命,导致没有时间沉淀自己的思维体系。“这很致命,感觉让一切经验作废。”
终于,她决定放手一搏。而这次OSM,就是千亿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
为此,她特意请了一个月的长假,婉拒了许多工作委托。把自己锁在家里,研究技战术,实操游戏,埋头验证;一开直播,就是模拟赛事解说,并请观众在弹幕中指正点评……如此这般,几乎每天都是10小时以上的往复循环。
比赛正式开始。中国选手的战场在游戏里,而千亿的战场则是直播间。场内场外,都如履薄冰……
几天后,工作结束。各项数据统计都显示,这次赛事项目的效果,远超预期。
而千亿和搭档们作为解说的表现,也得到了韩国OGN电视台高层,以及观众的好评。最重要的是,她终于认可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绝地求生》解说了。“不是主持不是嘉宾,更不是‘花瓶’,是解说千亿。”
回国前,首尔再次预警大雨。千亿连把伞都没拿,就冲出了门。磅礴大雨如期而至,从身到心,她都被浇了个通透。心里沉积多时的阴霾,好像也被雨水一扫而空。
千亿通过了千亿的考核,允许自己继续留在电竞圈。她发微博:
妈妈,我有争气哟。
托人
千亿从没觉得自己是个多厉害的人。即使是在OSM后,她觉得自己已经突破了专业能力的掣肘,不会再惊慌失措了。
“酱油之神”,是千亿从事电竞解说后,为自己想的绰号,整个思考过程不到1秒。
“就是给自己提个醒,做一群大神中打酱油的那个就行,不指望登上巅峰。”很难想象,这种"毫无上进心"的话,会出自励志成风的电竞圈。
过往的经历,对千亿影响深远。电竞和《绝地求生》对她而言,就是心灵港湾般的存在,她小心翼翼,避免逾越这层关系。“不想在这里争夺什么,也不想急着证明什么。”
“在台上时,我不介意成为组合里的最下限。”她给自己总结了个定位,要做一个“托人”的解说,“只要我不差,那整个团队的上限就能更高。”
但这绝不轻松。很长一段时间内,千亿都是唯一一个没有固定搭档的解说,需要与素未谋面的同行,临阵磨合。
这也是千亿许多焦虑的根源。几乎每场比赛后她总会假想,因为自己表现有限,让整个赛事项目组的努力,付之东流。而这种焦虑,也是她甘愿成为"最下限"的前提下、仍全力提升专业能力的根本动机。
“一个很普通的比赛背后,就是一群人在拼命。”在她理解中,解说作为项目组中、唯一会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工作人员,必须为整个节目效果负责。“不尽力做好,就是委屈了所有人。”
面对职业战队和选手时,千亿也时常按耐不住"托人"的想法——这也成为了她继专业技战术理解力之后,又一个饱受争议的基点。
有观众批评她,身为专业人员,在比赛解说时不应该有倾向性,否则就有失公允,是“带节奏”、“舔狗”。
身在风声鹤唳的电竞圈,千亿自然知道在解说台上,为一只战队或一名队员说话,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不过很多时候,她还是选择走出这一步。
“这些孩子打的不只是一场比赛,是他们的人生。我在解说人,又不是点评机器,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些善意?”她觉得不解,但并无妥协之意。
而在面对粉丝时,千亿更是到了“毫无原则”的地步。
比赛现场,如果有粉丝来探班,大概率会收到她标志性的“90度鞠躬”致谢。
即使已经被高密度行程压得喘不过气,她也会时不时地做出“一口气回复成百上千条粉丝私信”,“手写地址、包装寄出数百份纪念品”这样的事情。
甚至有一次,为了鼓励某位抑郁症粉丝,千亿为他追求女友和新生活,出谋划策,一直盯到最后修成正果,她才放心结束对话。
“很感恩这帮孩子,不嫌弃我。”
“托人"风格,承袭自母亲。她对千亿的人生牵引,始终如影随形,包括电竞生涯。“以前我想成为妈妈的骄傲,现在我想像她一样,有能力保护自己爱的人。”
换句话说,千亿不再追逐母亲的背影了,她要成为母亲那样的人。
留不住的人
“妈,要不咱出去旅行吧。”
多年以后,《绝地求生》解说千亿,仍觉得这是她说过的所有话里,最糟的一句。
当时她正伫在医院里,被告知母亲的身体检查结果:“4b期,保守估计只剩6个月了。”
随后的详细解释,千亿基本没听进去,只在记忆里留下一些碎片化的声音和影像。倒是胸口清晰沉重的心跳声,让她记忆犹新。“那次检查,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坎。”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后,她决定先瞒住母亲,再另做打算。
但到上场时,她的“表演”却极为拙劣,像一个初出茅庐的生涩演员:千亿故作轻松地走到母亲面前,用力挤出一个笑容,然后毫无征兆地说出了那句:妈,要不咱出去旅行吧。
母亲楞了一下,意味深长地盯着千亿的眼睛。漫长的几秒钟后,她认真对女儿说:美(千亿的昵称),不管后面发生什么,都别害怕。随即甩开所有人,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预料之外的进展,让千亿意识到她糟糕的演技,已经让母亲觉察一切,一时有些失神。
一瞬间,她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剪头发”,把自己的一袭长发换成利落的短发。“以后不会再有时间打理了。”
从小到大,母亲就是千亿最崇拜的对象。
“妈妈”这个词在她眼里,代表“强大”和“温暖”:她创业,公司从无到有,再到如日中天;她为家庭创造优渥的生活环境,对女儿的照顾和培养细致入微。
似乎无论情况有多困难,妈妈总是“那个能让事情发生的人”,她就是千亿心目中的“天”。
在母亲为她打造的伊甸园里,千亿不断追逐着妈妈的背影。她面容姣好,平易近人,是人群中的宠儿;留学英国多年,取下经济学硕士学位;归国后就独立创业,运营着属于自己的咨询公司。
千亿做任何事情的动机,一度只有一个:母亲回头时,能看到女儿的成长,并为她感到骄傲。“我只需要抬头看着她,自己慢慢变强就行。”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母亲不得不住院治疗。千亿也选择关闭自己的咨询公司,跟着搬到病房,陪同照顾。
往后半年里,对她来说最艰难的事情,就是直视母亲的脆弱。那个曾经如"天"一般强大的妈妈,在自己面前逐渐凋零。
千亿必须硬抗住所有的委屈、悲伤和绝望,在人生中第一次尝试成为妈妈的依靠。那时她才意识到,母亲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人。“看到针管,她就会哭。”
十月,距生日只有三天时,母亲离世。千亿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她耳根后面的脖子位置,多了一个纹身。
母亲在世时,家教极严,绝无可能允许千亿的这种行为,连染发、穿破洞牛仔裤都会被严令禁止。但对当时的千亿来说,这是一场努力攥住母亲痕迹的仪式。
她拒绝使用麻药,选择承受近在咫尺的剧痛。“这样能帮我记住很多,也能缓解很多。”
纹身是一位女性头像,以及一段英文标注:The One That Got Away(一个我没能留住的人)。
链接
千亿没有时间悲伤,必须立刻投入工作。
当时,母亲生前付出毕生心力的公司,内部开始彼此拉锯,整体运营陷入停滞和混乱。
身为女儿,千亿不得不被推入了这个错综复杂的漩涡中,开始另一段艰难的历程。
“每天在外面赶场受罪。回来后一句话也不说。”亲人回忆千亿当时的状态,就像是一副被掏空了的壳子,精疲力尽,毫无生气。
她的精神麻木得让自己都害怕。毫不关注周遭生活发生的事情,连吃饭都是机械地将食物塞进嘴里,甚至不知道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没什么感知能力,什么都与我无关。”
千亿在那时疏远了几乎所有朋友,还莫名喜欢上了坐地铁——没有明确目的地,就是看着一个个站台,从自己眼前掠过。
北京漫长的地铁线上,她仔细观察各种人,背单词的学生,说悄悄话的情侣,劳累的务工人员,匆忙的上班族,然后努力记住这些画面。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千亿才能找到安全感,确信自己还是一个活着的个体。
很久以后,企业进入相对稳定的蛰伏期,千亿也尝遍世态炎凉。她发现再怎么挣扎,过去的日子,已经头也不回地消失了。“心里有个大洞,填不上。”
但周围的人没放弃。
一位律师长辈,几乎是将千亿“撵”出了此前一直办公的事务所。“该玩就玩,该恋爱就恋爱,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许多亲友找上门来,有的为她张罗各种生活内容,有的建议她去做心理治疗,有的鼓励她出去旅行或学习新事物。“怕出事,都想把我拽出来。”
其中有一些朋友的好意,令千亿哭笑不得。例如一个做导演的朋友,想找千亿去当演员。一问是部在院线上映的恐怖片,还是女二号的角色,她当下就婉言谢绝了。“躺那演尸体还行,其他还是算了,别给人添乱。”
有的工作她倒是愿意尝试。例如,为一家企业设计一款可穿戴测量设备。
这份工作专业性极强,千亿其实并无相关经验。朋友会找上门,更多也是为了帮她转移注意力,散散心。
但千亿的投入程度却超乎寻常。她研究资料,请教行家,和朋友一起苦熬数个通宵,硬是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交付了成品,令客户满意而归。
成事一多,渐渐有了口碑,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她觉得自己就像个“赏金猎人”,被人拉着四处救火,执行各种任务,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翻译、主持、模特、设计……
这些五花八门的支线任务,确实将千亿千疮百孔的生活,一点点拉回了正轨。
此前在处理公司事务时,每天早上一醒来,面前就铺满了要做的"决定”,像在抽取一根根命运之签。以至于她有种错觉,每一天都漫长得像是一辈子。
后来的工作生活虽也不轻松,但至少让她觉得自己的灵魂,又接近了随遇而安的状态。“不用想太多,挺好。”
电竞和《绝地求生》,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千亿的人生有了链接。
和之前的工作类似,还是一通电话,一个心急火燎的求助,让千亿坐上了《绝地求生》的解说台。
当时,她对这个游戏的了解极为有限,有限到自己都觉得惶恐。但工作结束后,扑面而来的好评,却让她感到意外和震惊。
这里与千亿过去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没有人认识她,但惊人的是所有人好像都愿意帮助她。无论是解说同事、工作人员,还是观众,都对这个短发女孩的到来报以真诚和善意。
这在她内心触发了一种微妙的安全感。“有种活着,并且被需要的实感。”
她决定留下。
变化
最近,千亿在微博上和人吵了一架,双方都说了狠话。“妈妈辛苦养我长大,不是让人糟蹋的。”
这并不寻常。进入电竞圈后,挨骂对千亿来说,就是家常便饭——任何时候打开微博之类的社区,一扫评论或私信,一定会有几条是在谩骂,甚至羞辱。
更多时候,她会接受那些说到点上的,哪怕话本身不那么好听;而对于那些无理取闹的,直接忽略不计。千亿甚至会为他们高兴:“看场比赛能气成这样,说明活得挺单纯。”
连她本人,也对自己这次的勃然大怒有些意外。因为挨骂的内容在她看来,并无新意。
但后来仔细一想,倒让她觉得这次不愉快,不一定是件坏事了。“以为自己早麻木惯了。现在有心情计较这些,那不更像个‘正常人’了吗?”
为了这样的变化,千亿曾竭尽全力。
她学油画,闲暇时就拿笔往画布上堆叠,强迫自己盯住眼前的现实,而不是溺在过往里。
她养了Tiger,一只苏格兰高地英短猫,极其不省心。但只要他在家,对千亿来说就是牵挂:好好活着,家里还有一口子,指着你吃饭。
她给自己安排的高强度工作行程,除去母亲的扫墓时节,基本就是一个解说台到另一个解说台,节奏之密集,令人窒息。“一直有事缠着你,脑子就没空想别的了。”
所有了解千亿过往的亲友,这几年来始终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让千亿的心理时钟,能够往回拨,而终点就是那个无忧无虑的“正常人”时期。
“不可能了吧。”她从未否认自己对此的想往,但理智也提醒她这并不现实,任何事情的开始和结束所留下的痕迹,更多时只能学会承受,而非完全消解。
更有意义的,是往前看。
千亿尝试逐渐从伤痛中挣脱,但也必须开始直面新的迷雾,更严谨地审视自己的四周,包括一直被她视为“心灵港湾”的电竞和《绝地求生》。
“之前就是不停地接工作,不敢让自己停下来,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想干什么。”
有时,她还是会倔强地考虑,是不是应该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圈子?但随后又发现,电竞带给她的羁绊,已几乎牢不可破。
当千亿已经可以用更冷静的心态,凝视过去和当下时,也开始强迫自己用更立体的视角,搭建未来的框架。“电竞对我来说,到底是什么?《绝地求生》又到底是什么?”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的身心状态,都有些捉襟见肘。年末,千亿终于下了决心,要给自己放一个长假。
她给家里做了个大扫除,看见什么扔什么的大扫除;她窝在床上,追补最喜欢的动漫《火影忍者》、《海贼王》,跟着鸣人和路飞一起重温那些“不负勇往”;她找回多年没有联系的故交,聊了聊自己的生活。
未来会怎么样,千亿还不知道,她希望通过这次假期找到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不管做什么决定,母亲都会永远和她在一起。
或者说在千亿心中,母亲从未离开。
她在妈妈的墓碑上写:一束花,换一个故事。然后挑个合适的时间,带上一束自己喜欢的花,和妈妈约在一个静谧之所,聊聊近况——就像过去一样。
“这是我的人生经历,有悲伤但不凄凉。”
当初设计纹身时,千亿特意请人将“妈妈”的视线方向,调整到与自己保持一致。她想继续和母亲一起感受这个世界。
“万一她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