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颁奖大会的机会谈谈中国科研项目并回复席亚洲_风闻
大包-独立撰稿人-大包科技随笔2019-01-08 11:57
今天上午,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昨天看了席亚洲同志讨论运-10和中国科技项目的文章,借着这个机会,就中国这些科研项目的问题,就我了解的情况,简单谈一点看法。
芯片技术、北斗导航卫星等,追赶美国,打破垄断地位,关系军事、国计民生、产业发展的项目,这类我完全支持大力发展,实际上也是中国优先投入,并且最快取得成绩的,对这类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我自己写了一篇北斗的科研历程。包括席亚洲同志一直在宣传的高超音速导弹,也属于这类,甚至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这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给了2位军工专家,相信出于保密需要没有被好好宣传的杰出贡献者还有很多很多。
通信技术到了发展瓶颈。5G,属于技术上提升有限,但宣传上有很多误导。总体来说可以乐观,因为中国凭借自己的产业政策和规模优势,是最有可能在5G时代成功的,成功并不是技术决定论,技术问题西方国家同样面临,但中国有自己体制上、应用上的优势这点毫无疑问。
运-10这类,问题出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具体可以参考席亚洲的文章。
火星探测,重点不应该是和印度比时间,重点是火箭能力的提升。载人登月肯定应该优先,而长征5号的问题需要解决。
新一代粒子对撞机、暗物质探测、托卡马克、量子计算……这些的问题都是同一类。由于各种原因,无论投入多少钱,这些学科本身的发展处在迷茫的阶段,没有根本性突破,因此问题在于究竟人类给予多少时间、多少耐心来让这些领域的专家们证明自己。没有淘汰机制怎么产生新方向,或者促进学科内部的革命?
当然,这些领域投入钱,可以收获额外的成果,促进很多别的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学科内部的发展问题才是重点,一个学科将来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是取决于自己是否能拿出有活力的科学实践(确凿的实验结果或产业应用)来证明自己的。
因此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这些领域的业内人,而他们反而拼命为自己辩护,同时宣传上误导公众。我引用几段话,其实是对他们最好的批评。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Mikhail Dyakonov:
“我相信,与表面的繁荣相反,量子计算的热情已接近尾声。这是因为,几十年是技术或科学领域任何大泡沫的最长寿命。经过一段时间后,已经做出了太多未兑现的承诺,任何一直关注这个话题的人,都会对连续不断地宣布的即将到来的突破感到厌烦。更重要的是,到那时,该领域的所有终身职位都已被占用。支持者们变老了,不再那么热心,而年轻一代会探索全新的领域,并且更有可能成功。”
德国法兰克福高等研究所理论物理学家Sabine Hossenfelder:
“我并不反对建造更大的对撞机。比我们之前探测能量更高的粒子对撞机是探索新物理最清洁、最可靠的方法。但我强烈反对误导公众,让他们相信这种代价昂贵的实验的前景。目前,对于普朗克能量以下的任何能量,我们都没有可靠的新物理学预测。下一个更大的对撞机可能不会发现什么东西。这可能令人沮丧,但这是事实。”
还有一类,应该支持细水长流的投入,比如室温超导这种领域,即便看不到希望,实验还是应该继续做,因为谁也保不准有突破,这个领域的生命力就比上面那些强。
至于量子通信,席亚洲同志跑火车了。他的意思是中国拿这个和美国做非透明博弈。“如果它确实能保密,那么很好,如果它其实仍存在问题——那么至少也可以让对手对于其获得的情报产生疑惑——究竟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呢,中国会不会通过量子加密发送了真实的情报呢?”
下面就到了需要科普的时候了,这也是很多公众产生误解的地方,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真相是,一个好的密码系统除了密钥本身,就不应该有任何细节需要保密。否则就是绝对的不安全,因为最大的隐患从来在内不在外。至于情报真假的鉴定从来不决定于来自何种方式和手段,情报界自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和方法。
中国所谓的量子通信是基于BB84和诱骗态,本身并没有任何奥秘可言。之所以没有很多破解的文章出现,恰恰是这方面的科研并不会得到项目资金的支持,因为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认为这个东西能够形成非对称的安全优势。几乎找不到来自国内外传统的信息安全专家对量通进行的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对这样原理和技术本身不存在任何奥秘的东西拿来做非透明博弈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至于量子通信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观察者网已经发过很多文章,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总之,这种项目在工程应用上属于走在了歧途。其实不需要辩论,时间会证明一切,用户的选择会证明一切。
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给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这可能是众望所归的一个结果,不久前去世的张首晟教授也在理论上做出过贡献。
官方的科普是这样说的: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在未来解决摩尔定律的瓶颈问题,若应用到电子器件中,有望克服目前计算机发热耗能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半导体工业带来又一次的革命,甚至使巨型银河计算机变得像iPad般便携。它的发现或将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我国科学家为国家争夺了这场信息革命中的战略制高点。
至于这个“有望”是多大希望,很难说,但是这毕竟是确凿实验做出的东西,符合我之前说的,拿出有活力的科学实践来证明自己。另外,这里我还是要再说一遍,张首晟教授的去世问题上,必须反对阴谋论,详细理由我之前写过了。
比起“透明计算”,这次的颁奖应该不会有啥争议。这里要澄清一下,2015年获得该奖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和京沪干线上基于BB84和诱骗态的“量子通信”之间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