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有哪些新的战略投资机遇?(系列一) | 走出去智库独家报告_风闻
走出去智库-走出去智库官方账号-2019-01-09 18:48
走出去智库观察
1月7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会见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部长陈振声,并共同见证了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西部八省区市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陆海新通道”成为连接“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性通道。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研究员杨耀源博士近日撰写前瞻研究报告:《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研究》,报告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陆海新通道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战略对接的具体成果和生动体现,以强调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主的模式成为国际合作形式的最新尝试。
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该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陆续连载),供地方政府决策者、走出去企业管理者从更高的战略层面发掘“陆海新通道”建设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要 点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1、****“陆海新通道”指的是架设在新加坡和重庆两大区域性枢纽之间,以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重庆、广西(钦州)为纵轴,贯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的战略通道。
**2、**陆海新通道建设可覆盖至东南亚,乃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最新体现,以强调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主的模式成为国际合作形式的最新尝试。
**3、**陆海贸易新通道是有机融合和有效承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复合型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中国西部参与三大战略的题中之义。
正 文
CGGT,CHINA GOING GLOBAL THINKTANK
文/杨耀源博士
自中国政府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以来,如今已得到东南亚各国的积极回应。实际上,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对倡议经历了从观感上的疑惧、逐步过渡到了理性的思考、再到主动寻求战略对接的心路历程。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战略对接已基本形成“国别-次区域-区域协调”的多轨并存的合作格局,战略对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得到一定的体现。其中,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提出与发展演变,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战略对接的具体成果和生动体现。
“陆海新通道”的演进历程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下同)经历了从南向通道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演进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设南向通道的探索与酝酿期(1992年至2017年2月),南向通道概念的提出与提速期(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2018年11月)。
在第一阶段,中国中央政府率先于1992年提出建设西南出海通道重大决策,自此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建设重心主要放在了打通从重庆、贵州、广西北部湾的公路网络和北部湾港口群的建设上,这为日后建设南向通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第二阶段, 2017年2月,首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正式提出南向通道的概念。同年6月,新加坡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开始转向积极,南向通道建设开始发力。在国家层面,南向通道建设得到了中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在中方层面初步形成了“中央部委支持,地方政府参与”的南向通道共建区域合作机制,而越南、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等部分东盟国家对加入南向通道建设也表现出较高的意愿和热情。
在第三阶段,**随着南向通道建设的快速推进,南向通道的参与主体、地域范围、合作方式、发展方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向通道”的提法已经不足以概括和指引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现实,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表述更为全面准确。**2018年11月13日,李显龙总理与李克强总理共同签署了中新(重庆)项目旗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谅解备忘录,这样“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
“陆海新通道”合作主体和内容的变化
当前,国内学界对陆海新通道的研究还很少,仅有的一些研究集中于政策层面,从国际关系角度进行学理研究的还不多,本文将主要从学理层面对陆海新通道进行研究。在相关政策基础上,笔者从学理角度提出了“陆海新通道”的概念。
“陆海新通道”指的是架设在新加坡和重庆两大区域性枢纽之间,以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甘肃(兰州)、重庆、广西(钦州)为纵轴,贯穿中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的战略通道。
该通道是在没有划定特定地理区域的情况下,试图实现跨区域的多式联运,旨在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次区域协调发展。**陆海新通道建设可覆盖至东南亚,乃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的最新体现,以强调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主的模式成为国际合作形式的最新尝试。**其实质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的形式创新,是跨国界的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南向通道正式更名“陆海新通道”,说明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参与主体、地域范围、合作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均发生了新变化。
**首先,参与主体多元化。**南向通道本是中国—新加坡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由中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参与主体仅限于中国重庆、广西、贵州、甘肃西部四省区市。**建设“陆海贸易新通道”概念的提出,既考虑到中国中西部省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需要,也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稳步推进的现实。**在中国国内,随着通道建设的发展,青海、新疆等省区也加入到共建南向通道的工作机制,且四川、云南、河南、内蒙古、宁夏等更多的中国中西部省份对加入南向通道建设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中国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等中央部委也相继对南向通道建设给予了支持。在国际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中南半岛国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国家对于建设更直接的贸易通道,更密切的贸易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入,要求更广泛地参与陆海贸易通道建设。
**其次,地域范围扩展化。**随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陆海贸易通道的地域范围也在拓展。一方面,陆海贸易新通道将越来越多的中国中西部省区纳入通道建设范围;另一方面,越南、老挝、泰国等中南半岛国家陆续参与,拓展了通道的地理范围。更重要的是,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所涉及的地域范围已扩散到“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领域,并不是固定,它将随着时间的推演和贸易关系的演变逐渐扩展。
**再次,合作方式多样化。**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以贸易关系维护和强化为纽带,依托于交通基础设施,并将拓展到经济合作区建设等其他领域。在通道建设运行初期,货流只局限于中国到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到了2018年3月,日韩物流航运企业投运南向通道,意味着南向通道的航线版图拓展到了东北亚地区。
**最后,发展方向复合化。**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未来发展方向超越了南向的范围,还包括中南半岛国家的对中国西部开放,是南向与北向的结合。此外,随着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的进程,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不仅涉及南向和北向,还将与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开放发展结合起来。如南向通道公司已与多家长江支线船公司签订了代理协议,实现铁水的集装箱联动,货源辐射了上海、宁波等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拓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范围。
“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点
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重点内容是:
**一是发挥通道主轴上的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是内陆地区出口商品加工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建设的重要支点,是东南亚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窗口。发挥重庆和新加坡双枢纽作用有助于形成推动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双轮,驱动建设的顺利进展。
**二是重点打造西部出海干线和跨境出边干线。**西部出海干线主要指的是重庆-贵州(贵阳)-广西钦州至新加坡铁海联运。跨境出边干线指的是跨境公路通道和国际铁路联运。规划中的跨境公路通道共有三条线路:东线是从重庆到广西凭祥至越南河内;中线从重庆南彭到云南磨憨,再从磨憨至老挝万象途径泰国曼谷经马来西亚吉隆坡,最后到达新加坡;西线是从重庆出发到云南瑞丽,最后到缅甸仰光。
国际铁路联运指的是通过现有的中国西南地区铁路网络,通过凭祥、磨憨等沿边口岸,与中国和东盟国家正合作建设的泛亚铁路网络衔接,形成以重庆为枢纽,高效连通中南半岛的南向国际铁路联运网络 。
“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意义
在当前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东盟国家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它的意义体现于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中国的深化改革。**陆海贸易新通道是有机融合和有效承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复合型国际物流大通道,是中国西部参与三大战略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当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陆海新通道建设既是西部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是中国西部地区更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合力的成果。
**二是有助于增强新加坡的发展优势。**贸易立国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靠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高度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并让新加坡成为当今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和世界地缘政治枢纽,其发展优势在于沟通东西,其关注点在于重视海运。在全球互联互通的大时代里,新加坡逐渐意识到,建设北向的贸易通道,打造北向至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有助于巩固其全球贸易枢纽地位,符合新加坡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三是有助于推动东盟次区域合作。**由于历史的原因,东盟内部的发展差距很大,中南半岛上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是东盟发展最为落后的国家,建设陆海贸易新通道有助于推动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陆海贸易通道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不接壤的中新两国共同提出的跨区域合作。**这种合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接合作,而是两国共同沟通的区域合作倡议,需要涉及的其他国家的支持和配合,是一种合作的外溢方式。它既体现在主体的外溢上,也体现在地域范围的外溢上,还体现在合作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外溢上,因此是互联互通世界的次区域合作的最新尝试。
四是有助于丰富新型国际合作的理论和实践。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符合了变化的世界的要求,现在的世界是互联互通的世界,需要进一步密切区域性国际合作,需要在坚持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大国与小国,不同国家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需要研究第三方合作更好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推动依托贸易关系,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对接、管理方式对接等,形成多元化合作格局。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提出,符合新型国际合作的要求。
预告
走出去智库特约研究员杨耀源博士撰写《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与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研究》一文,从今日起我们将分四次刊载。接下来的内容分别是:
—建设陆海新通道的基础与机遇
—建设陆海新通道的挑战
—应对挑战的顶层设计建议
作者简介
杨耀源
走出去智库(CGGT)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东南亚政治与经济、越南问题。在《当代亚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东南亚研究》、《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纵横》等国内相关领域核心期刊论文数篇,撰写数篇智库类文章得到《人民日报内参》、中央编译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丝路瞭望》杂志刊发,发表论著《大国海权兴衰启示录》(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