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即合理”的一些辨析_风闻
薛定谔的触手-科普2019-01-09 14:31
德语原文:“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
参见德文维基百科:https://de.m.wikipedia.org/wiki/Grundlinien_der_Philosophie_des_Rechts
英文版翻译:“What is rational is actual and what is actual is rational.” (注意这里是rational而不是reasonable)
有人给出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凡合乎理性的即是真实的,凡真实的即是合乎理性的。”,这个翻译有点绕,简单起见可以理解为“存在即有其原因”
如果按照某些人理解,“存在即合理”,那战争、贫穷、犯罪等等客观存在,难不成都是合理的?这很明显是不对的。非哲学专业也不是黑格尔爱好者的朋友来说只要知道这句话是个误解就够了,正解是什么意义不大,可以说在没有哲学史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可能比较准确的理解。如果再有人引用这句话,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驳斥。
首先可以说这句话是被普遍误解的一句话,根本不是黑格尔的原意。接着可以反问他如果夜深人静的时候邻居大声吵闹,你睡不着,你会不会说只要存在了就是合理的,所以不会去干涉,让他「合理地」吵得你睡不着。通过类似这样的例子,证明我们可以纠正某些行为,而不是因为它存在就完全认同它。 合理在这里的意思是不清楚的。「合理」既可以表示有原因,情有可原之类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无需纠正、理应如此的意思。很多人把这两个意思弄混了。往往前者是可以认同的,你可以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有原因的;但认同有原因不等于认同理应如此而不可(无需)纠正。就好比偷东西有原因不等于偷盗是理所当然,不可纠正的一样。
接下来是对这句话本义的一些尽可能通俗的解释:这句话的重点其实在"vernünftig"这个词上,“vernünftig"和"Vernuft”(理性)有关,英文翻成"reasonable"或"rational"都不是中文“合理”的意思。因为中文说“合理”,例如“收费’合理’”,指的是某个事物是必要的、恰当的、可以被允许的。“合理”是“合乎情理道义”,所以说“合情合理”。和中文“合理”最接近的英文词是"right"。可惜翻遍词典, “reasonable” 和 “rational” 都被翻译成“合理”。这不是哪个翻译的过失,而是中文表意难以精细准确的问题。
还有就是,虽然原文是现实而不是存在,但大家可能也没觉得这两个词有多大的区别,误会并不是出在这里。真正的误会是,你看着黑格尔写的是「现实」「理性」或者「存在」,其实他用这些词和一般人理解的意思完全不是一回事。换句话说,我认为理解这句话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不知道这句话在说什么,而不是凭自己对日常语言的理解想当然地理解它。
黑格尔在他自己的著作里定义了什么叫「现实的」(wirklich),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个「现实的」并不等于日常所说的现实存在的、现存的、与「虚构的」相对的那个意思。黑格尔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der absolute Geist)。它自在地具备着一切,然后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科学,最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自身。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乎理性(vernünftig)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是现实(wirklich)的。反过来讲也同样成立。这才是“存在即合理”的本来意思。无数现象符合某种“理”(reasonable),有其出现的reason,但并不一定是“合情合理(right)”的,例如犯罪。
而要对黑格尔定义的这个概念深入理解的话,除了啃原文之外,相对容易的方法是简单介绍一下哲学史背景。对于柏拉图来说,他认为(人们日常所说的那个)现实世界里的东西并不是最真实的。最真实的不是这把椅子、那把椅子,最真实的是「椅子的理念」,是那个最完美的椅子。换句话说,个体(殊相)是虚假的,共相才是真实的。(殊相和共相可以理解为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也就是说柏拉图把世界分为了现实的世界和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是最真实最完美的,现实的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分有和模仿,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拙劣的。
柏拉图做了这个区分之后,后世的西方哲学家至少有一半都抬高理念世界,贬低现实世界。他们认为理念世界才是那个完美的、属于哲学的世界,现实世界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因此,他们往往不把平常人们所说的现实世界称为「现实的」「实在的」,我们所谓现实的只是变化无常的「现象」和「意见」,理念世界才是「实在的」、是「真」的。
对于黑格尔来说,他倒是关心(日常意义上的)现实世界,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解释是按照抽象的理念世界的运动逻辑来完成的。黑格尔就像上帝一样观看、解释整个世界的发展,他提出的「绝对精神」(Absolute Idea/Mind/Spirit/Geist),简单的理解就是把我们每个人的「理性」理解为一个更原始的、更独立的、不属于某个人而是属于整个世界,或者说是处于「上帝」那种地位的东西。世界就是「绝对精神」的变化发展演化生成的。「绝对精神」就相当于世界的源泉、世界的规律、世界的本来面貌。说到这里,你应该就知道他说的「合乎理性」和你最开始理解的那个「合乎理性」差得很远了。
至于黑格尔所说的「现实的」,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它指的是符合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就是那个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运动的逻辑)。「现实的」就是「按照辩证逻辑具有必然性的」东西,所以也就是「合乎理性」的东西(在黑格尔的哲学中理性和辩证逻辑是一致的)。但日常意义上现实的、现存的事物不一定是「按照辩证逻辑具有必然性的」,甚至有可能是按照辩证逻辑必然被淘汰的事物,所以黑格尔这句话本身并不是在为现存事物辩护,甚至其中还有改变旧事物、有革命的逻辑在里面。
但是黑格尔本人的哲学总体上还是保守的,这又与他关心类似柏拉图意义上的理念世界而不是日常意义上的现实世界有很大的关系。后来的青年黑格尔派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人都看到了黑格尔辩证法里的革命的、破旧立新的逻辑,马恩的看法是黑格尔本人虽然有一个革命的辩证法但却得出了非常保守的结论。到这句话来说,这句话并不是一个保守的结论,但是这句话即使在母语环境也被很多人理解成为现实辩护的意思,因为他们没有从黑格尔定义的「现实」来理解。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曾经自己详解过这段话,引用如下:
“……简言之,哲学的内容就是现实(Wirklichkeit)。我们对于这种内容的最初的意识便叫做经验。只是就对于世界的经验的观察来看,也已足能辩别在广大的外在和内心存在的世界中,什么东西只是飘忽即逝、没有意义的现象,什么东西是本身真实够得上冠以现实的名义。对于这个同一内容的意识,哲学与别的认识方式,既然仅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甚至可以说,哲学与经验的一致至少可以看成是考验哲学真理的外在的试金石。同样也可以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两句简单的话,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诧异和反对,甚至有些认为没有哲学,特别是没有宗教的修养为耻辱的人,也对此说持异议。这里,我们无须引用宗教来作例证,因为宗教上关于神圣的世界宰治的学说,实在太确定地道出我这两句话的意旨了。就此说的哲学意义而言,稍有教养的人,应该知道上帝不仅是现实的,是最现实的,是唯一真正地现实的,而且从逻辑的观点看来,就定在一般说来,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尽管人们都随便把它们叫做现实。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因为所谓偶然的存在,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的存在,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
但是当我提到“现实”时,我希望读者能够注意我用这个名词的意义,因为我曾经在一部系统的《逻辑学》里,详细讨论过现实的性质,我不仅把现实与偶然的事物加以区别,而,“实存”以及其他范畴,也加以准确的区别。
认为合理性的东西就是现实性这种说法颇与一般的观念相违反。因为一般的表象,一方面大都认理念和理想为幻想,认为哲学不过是脑中虚构的幻想体系而已;另一方面,又认理念与理想为太高尚纯洁,没有现实性,或太软弱无力,不易实现其自身。但惯于运用理智的人特别喜欢把理念与现实分离开,他们把理智的抽象作用所产生的梦想当成真实可靠,以命令式的“应当”自夸,并且尤其喜欢在政治领域中去规定“应当”。这个世界好象是在静候他们的睿智,以便向他们学习什么是应当的,但又是这个世界所未曾达到的。因为,如果这个世界已经达到了“应当如此”的程度,哪里还有他们表现其老成深虑的余地呢?如果将理智所提出的“应当”,用来反对外表的琐屑的变幻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那么在某一时期,在特殊范围内,倒还可以有相当大的重要性,甚至还可以是正确的。而且在这种情形下,他们不难发现许多不正当不合理想的现状。因为谁没有一些聪明去发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有许多东西事实上没有达到应该如此的地步呢?但是,如果把能够指出周围琐屑事物的不满处与应当处的这一点聪明,便当成在讨论哲学这门科学上的问题,那就错了。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理念,而理念并不会软弱无力到永远只是应当如此,而不是真实如此的程度。所以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而前面所说的那些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只不过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而已。”
黑格尔首先强调的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绝对理性要先于现实性,而且会表现出其必然性;其次才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现实性是绝对理性的发展是必然性。两个命题的顺序不能颠倒。
看了正经的原文和正经的翻译后你会发现无论是作者和译者都没有赋予这句话任何曲解的空间,但是这句话还是常常被上半身高位截肢后广泛误传误解,并被当做颇有来历的谚语警句讹传于大众话语圈。通常的表述形式有:
存在即合理
甚至干脆就是
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正确的。What is,is right.
在这些荒谬的论断中,「现实」被偷换成「现存」,「合乎理性」则被等同于「合理/应该/正当」,对此罗素说道「(黑格尔)将现实的与合理的相等同,必不可免地会导致某种与「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这种信念分不开的欣然自足的心境」(罗素《西方哲学史》)。
过去人们曲解它是为旧的制度辩护(他们认定这个命题「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替警察国家,替王室司法,替书报检查制度祝福」);现在它降格为一般人的口头禅之后,则往往沦落为偷懒/逃避/不作为/瞎作为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