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准备推给市场了_风闻
叁里河-叁里河官方账号-2019-01-09 13:39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叁里河
作者:一姐
推养老目标基金,显而易见的一个目的是想推进养老市场化改革。
自去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后,已经有3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行,目前基金数达到40只。但从养老目标基金的募资和投资市场对他的期待看,短期内这个基金的“养老”特质还没那么明显。
证监会公告里对养老目标基金的定位是: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个基金的投资目的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养老需求”,所以投资风格和投资方向会基于此目的做一系列设计,包括年限相对较长,风险随着投资人退休年龄临近有特别安排等,会跟正常基金不太一样。
推养老目标基金,显而易见的一个目的是想推进养老金市场化改革。
根据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给出的数据,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代管理”的养老基金代表的第一支柱独大,大概有3.5万亿元;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代表的第二支柱不到1万亿;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代表的第三支柱还没有成体系。这跟欧美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构,以美国为例,第一二三支柱养老金分别为2.9万亿、15.4万亿和7.8万亿美元,在养老问题上,显然美国人更多可以自己说了算。
我们的养老体系之所以是现在这样,主要原因是改开之前,国家以低工资的方式隐形承诺了早一代国企工人的养老,而伴随国企改革以及社保体系的建立,原本隐形承诺的这部分养老金并没有实际填补到养老账户中,而是以“代际”弥补的方式填了窟窿。但这种“后辈替前辈养老,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养老的方式”方式造成了养老保障体系中个人账户长期无法做实,个人对自己的养老金说了不算,进而形成了“养老靠国家”的“普世”价值。
靠国家养老是有风险的,在过去欠账老国企员工的养老金迟迟没有补上,老龄化程度又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全国的企业职工养老金当期结余“收不抵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养老制度越来越依赖财政补贴。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7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养老金补助大概是500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金补助2000多亿元,共7000多亿元,而18年上半年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已经超过6400亿,比前一年同期又增长12.7%。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曾经在财新峰会上说过:中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呈现高度碎片化特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财政补贴还会比较快地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是迫在眉睫的事儿,从这点看,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是必然的。
但就第一批养老基金推出后的募资情况看,市场对“请专业机构帮自己养老”这个事儿的认识还没那么清晰。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9月曾对首批发行的养老目标基金之一“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的募资情况做过详细报道。
作为首只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华夏不仅占了“首只”的噱头便利,还对这只基金的募资做了点创新:除社会募资之外,还可以自有资金认购、员工认购。华夏基金当时的公告说,该基金15天内首募2.11亿元,超过基金成立门槛,提前六天结束募资,其中户均认购规模为5627元。
但公告同时也显示,募集期间公司员工共计认购的基金规模有4317.77万元,占基金总份额比例为20.42%。21世纪,引用德邦基金FOF负责人王群航的计算,估计华夏这只养老目标基金社会募集部分的认购户均规模仅有3217.28元。
即便如此,华夏的募资情况在当时仍然被业内认为“必须点一个赞”。因为主要采用FOF方式运营的养老目标基金开始募资的时候,也正是公募FOF整体业绩不佳,被市场质疑的时候。
2017年,证监会公布首批公募FOF基金名单的时候,市场的反应可不是这样。首批6家基金公司在获批FOF基金后,募资情况大好,首募规模合计160多亿,平均规模超过27亿元,单只产品的首募规模最高超46亿元。市场当时给出的分析是:
伴随着基金产品数量的增多,投资者挑选基金的难度与日俱增,FOF基金的出现似乎可以帮助投资者优选基金,还可以解决资产配置的部分难题。
可事实是,一年后首批公募FOF年内收益率均为负,且均未跑赢业绩比较基准,规模大幅缩水,市场投出了“不信任”票。
虽然有成立时间短,生不逢时等客观原因,但公募基金在FOF领域的经验以及人才的储备不够丰富,也是事实。首秀不咋样,自然做实了市场的不信任,后面第二批FOF基金的首募情况就不怎么样,就更不用说关系养老大事的养老目标基金会突然翻转了。
相比较募资情况不喜人,FOF收益率的天花板也养老目标基金的短板。FOF的操作形式能确保基金的风险系数会降低到平均水平,但也意味着收益率会保持在基金投资的平均水平上。
从华夏首只养老基金的资产配置说明看,配置公募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配置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超过60%,并随着产品成立年限的增长,比例逐渐下调直至10%。公募基金成立以来,偏股型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7.2%,考虑到养老目标基金稳健风格,收益率大概率会在5%-10%之间波动。
这个收益情况只略好于普通债券型基金。目前,已经相对成熟运作的全国社保基金收益率是8%点多,但社保基金资金量大,而且偶尔还能走走煤渣胡同,抄个底什么的,养老目标基金恐怕难有这么好的命。
相反,养老基金采用FOF形式运作,多了双层托管的费用,除了基本管理费,底层基金还要加收1-1.5%管理费,比普通基金成本要高。算下来,也就那么回事儿了。
唯一的亮点是,养老目标基金可能会跟“个税递延”配合,帮投资人暂时抵扣一下个税基数。去年6月份公布的《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里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过后,会根据试点情况,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
这意味着,用于购买养老目标基金的钱,可以暂时免征个税。但目前相关政策还没有明确。
不过,养老目标基金入世,最让人觉得不安的是A股市场的反应,在监管层表态“长期、稳健、增值“的时候,二级市场对养老目标基金的期待,是“补充了流动性”。一边是等着投资增值养老的,一边是眼巴巴指望这笔钱进入市场抬轿子、当新韭菜的,真像一个零和游戏。
所以,拉长了时间线看,养老目标基金的收益无非还是赌经济的持续增长,跟普通基金的区别还看不出来。
基金公司的人也承认:尽管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税收优惠力度不足、目标人群养老投资意识淡薄、市场低迷回报欠佳、产品封闭期较长等现实困难仍存在,导致养老目标基金目前的受欢迎程度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总的来说,如果没有比买普通债券型基金更好的投资途径,养老目标基金大概可以作为一个选择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