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普的一些想法 续_风闻
薛定谔的触手-科普2019-01-09 09:00
上次说到科普的定义和原则,其实我知道有些人是不同意的,这个倒也是没关系,每个人的科普有每个人不同的风格,求同存异即可,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应该是公认的,比如不要断章取义。
说到断章取义,其实也算是广泛存在于各种诈骗,传销和辩论之中的,有些时候一个人说的话里没有一句是假话,引用的资料也都是真的,但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会和真实结论完全相反。有一些是逻辑的问题,有一些就是断章取义的问题了。
逻辑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无非也就是偷换概念,比如我之前在微博里和别人指出过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你是人,女人也是人,所以你是女人”,然后把这个例子放大就能得出“所有人都是女人”这种典型的荒谬结论,这就是因为在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里,把女人这个不周延的概念和人这个周延的概念做了一次偷换。这其实是辩论里常见的误导技巧。
但科普和这个又是两回事了。科普并不是耍小聪明,在逻辑上是否严密的问题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是事实是否列举的完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普是论述常识和道理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放在科普里面,这个“名”指的就是事实的完整性。
在社科类的科普方面,这种例子非常的多。尤其是一些关于“历史真相”的微博底下,往往会摘一些当时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来夸大或者抹黑一个人。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在官方所称的“同治时期的回民起义”,但实际上民间和历史事实都称其为“同治回乱”。中央民族大学就有类似的断章取义的论文(详见:http://weibo.com/1751354641/CqhyXtj2r)。里面比较著名的引用断章取义的段落就有引用《平回志》中原文却截去最后一句:“其实华回伪作也”,将原本“这是华州回民的造假煽动”的观点作为“这是历史事实”的观点来陈述,在意义上就已经完全相反了。微博上有一个叫@漫漶恣肆 的穆斯林所引用的类似文章(比如回族起源考证等)基本都是用的类似的手法,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伪科普。
自然科学里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反转人士宣称的“小鼠长期毒性实验证明了转基因的有害性”,还煞有其事的列举出论文,看似有引用有论据结论完全无懈可击,但事实真的这样么?这里就涉及到论据的分析了。我们通过这个可以来详细解剖一下反转人士们是如何炮制这个谣言的。
这篇论文是2012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大鼠长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会致肿瘤的研究,乍一看没有任何问题,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他们也向各大著名刊物——《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院刊》、《柳叶刀》、《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等投了稿,但都被拒绝了。事实上位居CNS评分系统三巨头之二的自然和科学杂志拒绝这篇论文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发表之后就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质疑,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判定为“实验设计缺陷”和“结论不可信”,并于2013年11月被《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正式撤稿。至此就真相大白了,事实上,在塞拉利尼声称遵守其精神的OECD 452号指导方针中已经明文写出“应使用年轻而健康的成年动物实验品系”(Young healthy adult animals of commonly used laboratory strains should be employed),而塞拉利尼的2年大鼠实验,从操作上来说是违背这一原则的。(以上摘自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683/,可以戳链接看完整版)
也就是说,无论是社科类的科普,还是自然科学类的科普,列举所有,或者列举正反两方的资料作对比,不要夹带自己的私货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科普人士,最重要的是把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说明清楚,把民众看不懂的文献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清楚,而不是故作高深,用一些旁人不懂的词汇去绕晕对方,科普虽然可以是以辩论的形式出现,但科普的核心绝对不能“传播错误或片面的知识”,也不能“让人看不懂”。
就拿最近国务院在推行的“供给侧改革”来说,光看名词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但你看经济学家们的“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不还是一头雾水吗?所以正确的科普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需求侧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区别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有一个蛋糕,我想让人来买,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打折促销,半价优惠,这叫需求侧改革,而把蛋糕做的好看精致,同时限量出售,这就叫供给侧改革。”
你看,用一个简单形象的类比,就生动的说明了供给侧改革的本质。但光说本质没用,为什么我们不能用打折促销,而必须要用优化品质的办法呢?你学那些经济学家,说“一味刺激需求会带来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又塞了两个新名词给观众,别人听不懂啊。所以接下来就该这样说:
“市场上的资源一共可以做100个蛋糕,但群众需求只有50个,你做了100个普通的蛋糕,就算打折,群众高高兴兴的买回家了,放着也是浪费,毕竟多出来的50个蛋糕是吃不掉的。但是你如果做精致一点,做50个,同时提高蛋糕的售价,用限量的方式先到先得,那么这样群众其实人手都有一个蛋糕,但总觉得是限量版的,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资源也不会被浪费,这就叫化解过剩产能。”
“市场上的资源每做一个普通蛋糕要收1块钱的税,但做一个精致的蛋糕要收10块钱的税,这个税最后也是平摊在消费者头上的,增加了精致蛋糕的成本。那么如果减了税,做精致蛋糕的就可以省掉这笔成本,那么就能提高精致蛋糕的生产率了。还是上文的条件,做蛋糕的就会更有动力去做精致的蛋糕,也就可以避免资源浪费了。这叫调整经济结构。”
你看,这么说就显得很清楚了,虽然在有些类比上可以稍微有点不准确,但只要把大致意思讲清楚了,大家就会自己去找相关的科普来看的。
嗯,也就先写这么点吧